原標題: "首關不過,餘關莫論"
嚴明換屆紀律,對政治上有問題的一票否決
今年是換屆之年,選好人用好人是頭等大事。關於嚴明換屆紀律,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工作報告要求:「落實黨中央『紀檢監察機關意見必聽,線索具體的信訪舉報必查』的要求,對政治上有問題的一票否決。」
幹部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於腐敗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說:「幹部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於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
近年來查處的不少案例表明,黨員幹部政治不過關,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事業造成的危害往往更為嚴重。拿近年查處的中管幹部來說,他們最突出、最惡劣的行徑,往往都是在政治上出的問題——
天津市原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破壞黨的集中統一;
司法部原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盧恩光,年齡、入黨材料、工作經歷、學歷、家庭情況等全面造假,長期欺瞞組織;
甘肅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虞海燕,搞團團夥夥,培植私人勢力,對抗組織審查,拉攏腐蝕紀檢幹部和巡視幹部,打探巡視信息,幹擾監督執紀工作……
同樣值得我們警惕的,還有政治問題和經濟腐敗通過利益輸送相互交織,結成利益集團,危害黨和國家政治安全。如安徽省原副省長陳樹隆,長期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進行經商營利活動,大肆攫取巨額經濟利益,將商品交換原則帶入黨內政治生活,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
針對這樣的情況,習近平總書記的剖析一針見血:「腐敗問題與政治問題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搞拉幫結派這些事,搞收買人心這些事,沒有物質手段能做到嗎?做不到,那就要去搞歪門邪道找錢。反過來,如果有腐敗行為,那就會想著如何給自己找一條安全通道,找保護傘,就會去搞團團夥夥,甚至想為一己私利影響組織上對領導班子配備的決定。」
這些案例也反映出不講政治、搞政治虛無是當前黨內政治生活面臨的主要矛盾:對黨不忠誠不老實,人前一套、人後一套,陽奉陰違,搞「兩面人」;貫徹落實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把所在地方和分管領域當作私人領地;拜碼頭搭天線,選人用人任人唯親,搞小山頭、結黨營私,嚴重汙染了政治生態。
要解決黨內政治生活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就要求黨員幹部時刻繃緊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這根弦。政治紀律是我們黨最根本、最重要的紀律,遵守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基礎。紀綱一廢,何事不生?2016年以來,有51名因嚴重違紀受到黨紀處分的中管幹部被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這些人幾乎都存在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問題。最常見的情形包括:搞團團夥夥、拉幫結派,對抗組織審查,搞迷信活動,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誰都不能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當兒戲,觸犯了就要付出代價,哪怕是高級幹部!對黨員幹部來說,講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我們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政治生態,也必須從政治的高度去審視去警戒,時刻繃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根弦,堅守信仰、站穩立場,始終把準政治方向。
今年,全國的省區市黨委將完成換屆,十九大「兩委」、黨代表人選都會陸續產生,要做到選對人用好人、好中選優,就必須嚴把政治關,堅決不能再讓政治上有問題的人進入領導班子。
換屆人選嚴格把關,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
前段時間,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處級幹部李某在縣級領導班子換屆中被「一票否決」了。李某很是後悔:「我僅憑個人記憶填報個人有關事項,未與家屬溝通核實,因而少報了一項住房信息內容。當時自認為組織忙不過來,不會被查到……」就因為個人事項報告不實,李某被群眾實名舉報,並被查實,最終失去了換屆人選考察機會。
個人有關事項少報瞞報一點兒、檔案塗改幾處,很嚴重嗎?當然!這都是在考驗黨員幹部對黨組織是不是忠誠老實,有沒有交心交底。對黨忠誠、政治可靠,永遠是第一位的要求。
所說的「換屆嚴把政治關」,就是要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深入考察人選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政治定力、政治品格,了解人選的言行特徵和原則底線。特別要注重考察人選在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維護黨中央權威、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維護黨的集中統一方面的表現。這些方面有問題的人,必須一票否決。
例如,新疆為確保換屆工作的順利進行,把幹部政治合格的標準細化為政治堅定力、政治敏銳力、政治鑑別力、政治執行力4個方面22條具體表現,對任何一項有問題的幹部均實行一票否決。
「首關不過,餘關莫論」。最近,天津市用這八個字讓全市的領導幹部體會到政治問題有多重要。天津市對換屆人選嚴格把關,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對搞小圈子和不擔當、不盡責,甘當老好人的一票否決——有86名局處級幹部因政治意識差等問題未被列為換屆人選;1260名有問題的代表、委員人選被排除。
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換屆選舉過程中,只有做到了對存在的問題一絲一毫不含糊,政治上有問題的一票否決、廉潔上有硬傷的堅決排除,才能真正把政治意識強、有大局觀、作風過硬、敢於擔當的領導幹部選拔進領導班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張琰)
原標題:"首關不過,餘關莫論"
責任編輯:鄭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