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綿竹,天朗氣清,陽光暖暖的照在白牆青瓦上,重新修葺的老屋,一角屋簷斜插出來,挑起幾朵點綴在青天上的白雲。「劍南老街」牌坊下,一條平直的古街直指前方盡頭處的「天益老號」酒坊,酒香巷深,漫步老街仿佛走進歷史……
劍南老街
早在1500年前的南齊時期,人們開始運用自然之法釀製絕世美酒,也許我們腳下某處還有釀酒師傅跪拜酒神的膝印,也許我們腳下某處就深埋著汲滿酒味的頑石……刻有「永明五年」四字銘文的南齊紀年磚現世讓所有的猜想成為真實!今天,就請各位跟隨李將軍一起去探尋迷香千年的劍南老街!
劍南春盛唐時期
早在1200年前,李肇在《唐國史補》中提到劍南燒春。唐德宗李适在「罷榷酤」時,就曾告諭朝臣,以「劍南燒春」品質優良,特地上貢。劍南燒春被選為「宮廷御酒」進獻京都,可想那時,街坊百姓是何等的興奮雀躍,釀酒師傅又是何等的莊重嚴肅,御酒之譽、滿城盡歡顏,御酒之名、光彩照人上千年!
劍南春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酒坊林立,商賈雲集,百業興盛。康熙年間有釀酒作坊90餘家,其中大曲作坊18家,「朱(天益)、楊、白、趙」四大酒坊最為著名。至乾隆年間,「綿竹大曲」已經聞名遐邇。朱熠開設了「開益」釀酒作坊,傳至清光緒年間,朱家後代朱天益將作坊改為「天益老號」,一脈相承,「天益老號」酒坊也因此為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雖酒坊更名,釀酒卻從未停止!
時至如今,劍南春酒坊遺址是一處規模宏大,布局配套、設施齊全、遺蹟保存較為完整、特色鮮明的清代釀酒作坊群。該遺址分布面積大(約十二萬平方米)、作坊多、保存較好,全國罕見。
「中國考古」越來越注重具有裡程碑性質和文化標誌意義的考古大發現,不僅注重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等,尤其注重「新內容」和「新材料」。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的入選,無疑標誌著「工業考古」這一新內容、新材料的注入。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的發掘是一次重要考古發掘,其規模之大,釀酒遺蹟之全、保存之好超出以往的發現,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劍南春今日酒香
曾經的繁華與輝煌都已經成為歷史,今日劍南春人決定以「走向歷史、開創未來」的智慧和情懷讓歷史「活」起來。為了弘揚和傳承中華酒文化,劍南春酒廠以「天益老號」酒坊和古窖池群為核心重新規劃、修建劍南老街。
以劍南老街為主軸,一邊貫穿起「天益老號」酒坊、古窖池群等劍南春獨有的御酒歷史;一邊貫穿起川酒會館、歷代酒肆、關帝廟、古戲臺、年畫坊等美酒文化。投資1.2億元,歷經數載終於落成。
在劍南老街,遊客可以親身體驗釀酒全過程,現場品嘗新出的美酒;在川酒會館,遊客可以煮酒論英雄,縱論天下事;在歷代酒肆與古戲臺旁,遊客可以「邊喝酒邊看川劇」,同時還可以感受綿竹年畫和年畫現場製作的獨特魅力。
走進劍南老街,你可以品讀一部最完整的中國白酒百科全書;走進劍南老街,你可以見識最地道的綿竹民俗風情;走進劍南老街,你可以領略最純粹的東方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