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 是佛教四 大名 山之一,有什麼心願都可以給文殊 菩薩 說。為了了卻幾年前的心願,決定五一假期去 五臺山 。後來國家決定五一放假四天,就增加了懸空寺和雲岡石窟兩個景區。過去外出都是到達地後租車,這次因為離目的地不是很遠,去 五臺山 又沒有高鐵可坐,就決定自駕去目的地。由於假期出行人數多,到處都是一個字「堵」,再加上 五臺山 、懸空寺景區的管理水平不高,就更增添了此次出行的不快。
佛教聖地——五臺山
五臺山 ,位於 山西 省 東北 部 忻州 地區 五臺縣 東北 隅,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四 大名 山之一,與 四川峨眉山 、 浙江 普陀山 、 安徽 九華山 齊名,為國內外遊人所嚮往。五臺山 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 五峰 聳峙,高出雲表,頂無林木,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名五臺。五臺山 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 東臺 名望海峰,西臺名掛月峰,南臺名錦繡峰,北臺名葉鬥峰,中臺名翠巖峰。五座主峰據說代表著文殊 菩薩 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五臺山 寺廟眾多,現存有唐代以來7個朝代的寺廟68座,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主要有唐代建築南禪寺、佛光寺,宋代建築洪福寺,金代建築 延慶 寺、巖山寺,元代建築廣濟寺、三聖寺,明代建築殊像寺、顯通寺、塔院寺、圓照寺、碧山寺等,清代建築 菩薩 頂、鎮海寺及民國建築南山寺、普化寺、 龍泉 寺、金閣寺、尊勝寺等。這些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反映了自唐代以來 中國 各個時期佛教建築文化,是研究 中國 古代佛教建築藝術的活標本,在 中國 乃至世界建築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臺山 中心區臺懷鎮集中了數十座寺廟,作為五大禪處的大顯通寺、 菩薩 頂、塔院寺、羅睺寺、殊像寺,為核心區古建築群的靈魂,與周邊的碧山寺、圓照寺、金閣寺、南山寺、 龍泉 寺等幾十座寺廟共同構成了及具氣勢的佛教建築群,形成一片互相聯繫、氣勢恢宏的古建築群,完整的表現了明清鼎盛時期的佛教建築文化景觀。
「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 五臺山 是 中國 佛教四大 佛山 之首,也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在這個 中國 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和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裡,不乏虔誠的佛教徒,他們三步一拜只為完成心中的信仰。小貼士一: 菩薩 排序。金、銀、銅、鐵的排序是根據文殊 菩薩 、觀音 菩薩 、普賢 菩薩 、地藏 菩薩的排序決定的。文殊 菩薩 是眾佛的老師,所以排第一。文殊 菩薩 代表智慧、又叫大智 菩薩 ;觀音 菩薩 代表慈悲、又叫大悲 菩薩 ;普賢 菩薩 代表行踐、又叫大行 菩薩 ;地藏 菩薩 代表願力,又叫大願菩薩 。小貼士二:青廟與黃廟。青廟黃廟共一山,和尚喇嘛同誦經」這是 五臺山 的真實寫照,這也是 中國 唯一的青廟黃廟共處的地方。在 中國 的青廟是漢傳佛教,住的是和尚,僧侶大都是漢族人,一般穿青灰色僧衣,被稱為青衣僧, 五臺山 大部分寺院屬於青廟。
青廟又分為十方廟和子孫廟,以前的子孫廟按師徒關係實行家傳制,外寺僧人無法在本寺擔任職務。十方廟可以接待四方來僧,在寺僧人亦可十方雲遊,以選賢的原則選擇主事人,現在的十方廟與子孫廟已無多大區別。黃廟亦稱喇嘛廟,是藏傳佛教,住的是喇嘛,藏傳佛教均屬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信教喇嘛均穿黃衣,戴黃帽,稱黃衣僧。
小貼士三:文殊 菩薩 。文殊 菩薩 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 紫金 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示智能之利),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 獅子 (表示智能威猛)。一般稱文殊師利 菩薩 ,與普賢 菩薩 同為釋迦佛之脅侍,分別表示佛智、佛慧之別德。所乘之 獅子 ,象徵其威猛。為了避開出行高峰期,我們一行早上5點從 北京 出發,10點到達 五臺山 景區遊客中心,但在遊客中心門前就被堵了近90分鐘。下午1點終於到達住宿地: 五臺縣 的臺懷鎮,入住臺懷鎮的《一山歸心》酒店,這是一個很有禪意的名字。在酒店吃的午飯,飯菜的味道就不敢恭維了,就兩個字「太鹹」。
在酒店休息了1個小時,下午就去了附近的四座寺廟:大顯通寺、 菩薩 頂、羅睺寺、黛螺頂,第二天去了五爺廟、塔院寺、殊像寺。店家說不用開車,步行幾百米就可到達,開車反而不方便,後來證實,確實如此。五臺山 景區大門票全價120元/人。60歲以上免費。有些寺廟還要收8至10元不等的門票費。
五臺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顯通寺
顯通寺是 五臺山 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和 洛陽 的白馬寺同為 中國 最早的寺廟。此處也是五臺山 五大禪處之一和全山寺院之首。中軸線建殿七座,分別為觀音殿、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和藏經閣。
尤其突出的是青銅鑄造的銅殿,銅殿是一座銅鑄成的仿木建築物,鑄成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是 中國 現存四銅殿之一(其它三銅殿為 北京 頤和寺萬壽山銅殿、 湖北 武當山 銅殿和 昆明 鳴風山銅殿)。 殿內有上萬尊小佛像,是罕見的銅製文物。顯通寺前的鐘樓裡有 五臺山 最大的銅鐘——長鳴鐘,鐘的表面刻有一部萬餘字的楷書佛經。據說龍王五太子開 五臺山 打算搶回去的那塊清涼石也供奉在顯通寺裡。
五臺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菩薩頂
菩薩 頂在 五臺山 靈鷲峰上,相傳是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亦稱文殊寺。創建於北魏,歷代重修。明永樂以後,蒙藏教徒進駐 五臺山 ,大喇嘛居於 菩薩 頂,於是 菩薩 頂成了 五臺山 黃廟之首。
清康 熙、乾隆二帝幾次朝拜 五臺山 ,在 菩薩 頂住宿,並撰寫碑文,在東院過廳和後院,有兩座漢 白玉 四稜柱碑,碑身四面分別刻有漢、蒙、滿、藏四種文字所書的碑文,均為康熙帝手書。 後院最值得一看的是正房存的四口大銅鍋,最小的直徑也有近2米,為重大佛事時煮粥所用。
五臺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黛螺頂
黛螺頂是一座寺廟,位於臺懷鎮中心寺廟群區以東,位於陡峭的半山脊黛螺頂上,供奉文殊 菩薩 的地方,前往黛螺頂可以步行,也可以坐索道。一般遊客會選擇一條叫「大智路」的臺階路,一共有1080級臺階,全長約500米,信眾們相信,這是條通往智慧的道路,走過這條道路的人都能聰明,能增長智慧。
在從山下仰望,只見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間又聳起一座小山。山頂寺宇的山門和牌樓圍在樹木之中,常有雲霧繚繞。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頂寺宇名為大螺頂,又稱黛螺頂。 古寺名叫佛頂庵。因為時間關係,我們選擇了上下山都坐索道。
寺廟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寺內還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製的大螺頂碑記。黛螺頂把五座臺頂文殊菩薩 的五種法像集中塑在一起,來到這裡也就等於上了五座臺頂,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 菩薩 ,所以就叫「小朝臺」。
五臺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羅睺寺
羅睺寺是 五臺山 保存完好的十大黃廟之一和五大禪寺之一,寺內兩幢木構小樓以接待十方客人而聞名。據傳,羅睺寺過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黃教的信徒,經年絡絡不絕,它成為 五臺山 黃廟中很有影響的一座寺院。在山門前有一對唐代 石獅 ,大而雄壯嚴的氣氛。
羅睺寺的後殿有一個著名的「開花見佛」活動機關裝置,那是用寺院內的一棵「聖樹」做成的,成為 五臺山十分有名的景點。殿中置有1座蓮花臺,是一個轉盤,有水波形狀的雕刻。轉盤內側安裝了四方佛,二十四諸天和十八羅漢畫,中央有木質瓣。花瓣便會張開。當花瓣開放時,背對背、面朝外的四尊佛像便會顯現出來。「開花見佛」之名,便由此得來。
五臺山香火最旺的寺廟——五爺廟
五爺廟佔地兩萬多平方米,整座院落由文殊殿、五爺殿、戲臺、僧舍組成,呈四令型。他是一座不大的龍王廟,又稱萬佛閣,是 五臺山 香火最旺,名聲最大的寺廟之一。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絡繹不絕,形成了祈雨、唱戲、趕集等一系列活動。五一期間朝拜的善男信女早早就排起了長隊,望著那潮水般的人流,只好在遠處拍兩張照,心中默默祈禱,願五爺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五臺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塔院寺
塔院寺有 五臺山 的標誌性建築——大白塔,通體潔白,塔頂上懸有兩百多個銅鈴,聲音清脆悅耳,座塔拔地而起,凌空高聳,大白塔也是朝聖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香客多繞行白塔還願,一邊走一邊念經或叩頭,一邊撫轉法輪。蒙藏族佛教徒到 五臺山 ,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聖跡」的第一聖跡,就是大白塔。在白塔的東邊還有一座小白塔,相傳此塔內藏有文殊 菩薩 顯聖時遺留的金髮,所以又稱文殊發塔。藏經閣在大白塔北側,是一座木結構建築,內有用漢、蒙、藏多種文字所寫的經書兩萬多冊,其中宋至清乾隆年間兩千多冊經卷為善本。
五臺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殊像寺
殊像寺創建於元代,與顯通寺、塔院寺、 菩薩 頂、羅睺山並稱五大禪處,又為青廟十大寺之一,傳說是按乾隆容貌塑造。因為是太后皇帝經常臨幸之地,所以設施比較考究,頗有園林風格。殊像寺的文殊殿裡的文殊 菩薩 是 五臺山 最大的文殊 菩薩 塑像。殿內三面牆壁上繪有五百羅漢圖,活脫脫就是一幅佛國世界圖。濃縮了古 印度 的佛國世界。在殿內柱子上還蹲有一尊羅漢,傳說,是 中國 的濟公和尚。殊像寺牌樓前下方,有一股冬暖夏涼,清澈見底,汩汩而流的泉水,這就是為人們視作聖泉的般若泉。
五臺山印象
在我的心目中, 五臺山 是與我國的名山一樣,是一座有很多風景的大山,結果不是這樣。通過此次 五臺山 之行,讓我對 五臺山 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否則,真要鬧笑話。我原來一直在想, 五臺山 還是有名的,為什麼中華十 大名 山沒有 五臺山 ,今天終於找到答案。 五臺山 看山真沒什麼可看的,沒什麼自然景觀,加之氣候原因,樹木才在發芽,山上很多地方還是光禿禿的。
店家給我們找的導遊說,來了趟 五臺山 ,可以順路去 東臺 看看。本想在去 大同 時順路去 東臺 望海峰瞧瞧,因為出臺懷鎮導航顯示要堵1小時,究竟要堵多久是不確定的,因此,我們只好選擇多走100多公裡的相反方向,結果是 東臺 也沒法去成。
五臺山 景區管理者真要研究一下提高管理水平,要讓遊客來了有一種愉快的體驗。五一假期人那麼多,多數人都需要開車到臺懷鎮核心景區,然而景區大門只有兩個檢票口。另外就是開車進入景區,門票要到售票中心購買,這種情況就應該提前告之,我們以為可以直接在車上買。等排隊到檢票口時,有些人又沒買門票,無形中造成交通堵塞。臺懷鎮作為 五臺山 景區的核心區,主要道路能否修寬點?
五臺山 各寺廟的管理也不一樣,有需要重新購買門票的,也有不需要再購買門票的。有60歲可以免費的,也有60歲也要購票的。去 菩薩 頂路都沒有,大人、小孩、老人們只好從廟門的山坡上爬上去,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從山坡上摔下去,出了安全問題,不知該誰負責,景區管理部門可能難辭其咎。要修路一定要在五一放假期間嗎?真不知道怎麼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