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資源網2018年5月5日消息:19年前,隨著新加坡航空、韓亞航空、德國漢莎航空等航空公司的國際貨運包機業務相繼落戶南京祿口機場,南京機場貨運站物流信息科以楊愛平為首的6位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憑著全新的觀念,通過科技手段引領貨運管理能力持續提高,提高機場貨運操作的電子信息化程度,達到了對業務操作流程全程管控的目的,推出了以自主技術創新為主體的攻關項目,搭建了南京機場「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在19年的時間裡,這些機場IT工程師們通過不斷攻堅克難,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將研發的科技成果用於貨運生產,為貨運科學發展、市場競爭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數據支持,為外航提供了高品質的航空物流電子服務產品。
自主創新 告別「手工」時代,長期以來,南京機場貨運的運單、艙單、數據統計全靠多人手工完成,不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現人為差錯,引起客戶投訴,導致服務質量下降。在南京機場貨運站領導積極的支持關心下,2005年8月,在貨運站物流信息科科長楊愛平的帶領下,信息科的年輕人不畏困難,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研究貨運各業務流程關鍵節點,收集了大量數據和信息,並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對國際、國內進出港貨物操作流程進行數據信息編程研發,在短時間內搭建了包括航班信息、貨物配載、電報、查詢、收運、電子運單、電子艙單、提取、收費客戶信息查詢等項目的第一期「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從此,貨運業務操作告別了「手工」時代,改為使用簡單的電子作業系統。該系統簡單易學,方便快捷,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評價,也受到了員工的追捧,當年就節約了研發成本40多萬元,提高了貨運服務水平,受到了中外航空公司和企業客戶的青睞。
南京機場「空港物流信息平臺」以全新的理念將「離港電子系統裝機單」「海關無紙化報關」兩個項目融入系統中。第三期的推廣使用使南京機場貨運運營管理實現了從封閉型向開放型的轉變,達到了對南京貨運站安全、服務、財務管理、稅控、電子艙單、制單、收費、貨物配載、電報、國際、國內貨運操作流程全面管控的目的。
作為中國民航物流信息系統天信達唯一的外聯網用戶,南京機場「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通過了多個效能監察項目的審核,目前已成為全國民航唯一匯集天信達、深航、南航、深圳運捷迅(iTran)、貨運社群網絡(CCN)等國內外多種信息技術集成應用的電子信息平臺,為南京機場貨運生產力的提高發揮了作用。
在19年的時間裡,物流信息科完成了「空港物流信息平臺」的研發,並且5次換代升級。據了解,第四期2015年版「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研發成功,新版內容將吸納先進的貨運安全理念,包含危險品運輸管理、培訓、操作等子系統項目上線使用。2016年至2017年,機場楊愛平技術團隊,通過不斷的研發升級「空港物流信息平臺」,在實踐中注意關注機場貨運生產的每一個操作流程,反覆的收集數據、設計推演,並將新的內容不斷融入空港物流信息平臺,極大地減少了貨物生產運輸的差錯率。南京機場自主研發的「航空信息物流平臺」已成功的推向了市場,一些民航中小型機場已經使用了楊愛平團隊研發的「航空物流信息平臺」,擁有自主產權的「航空物流信息平臺」受到了業內人士、專家、市場、同行的認可。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的「航空物流信息平臺」已經走在世界機場的前列。
2薦聞榜
(供稿:南京祿口機場貨運保障部國際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