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三農」發展
●「我談了三點希望,一是農村缺人才,希望政府拿出更多的扶持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農村幹事創業;二是希望每個鄉村都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三是希望全國各地的農村都像三聯村一樣,環境優美,適宜居住。」
●「農民要懂新知識、新技術,才能賺到錢,才會沉下心搞農業。」
職業訴求
●「大學生村官如果能成為村裡的負責人,情況就會不一樣。就拿我來說吧,村裡放手讓我幹,上什麼項目,搞什麼建設,我可以拍板,很考驗人、鍛鍊人。」
●「我們身邊有一對大學生村官戀愛,但沒結成婚,女方父母反對,說男的當村官沒前途。」
江蘇村官忙創業
廣東村官忙服務
記者觀察
履職之餘,幾個大學生村官交流起了工作經。記者觀察,各地大學生村官各有特色,尤以江蘇、廣東為甚。
這邊廂,江蘇大學生村官創業忙。2009年,朱虹發起成立三聯水產專業合作社,動員100個養殖戶加入進來,主要以養殖龍蝦、螃蟹、魚為主,現已發展到500畝養殖示範區,村民每戶年增收2萬多元。
2007年,拿著借貸來的10萬元,張秋香聯合村裡的其他幹部、當地種植大戶共同投資,創辦了一家瓜園,但並沒有成功。第二年,她大膽追加投資,將種植園擴大到了80畝,園裡還引進種植荷蘭百利等多個蔬菜新品種,並專門聘請市農科院高級農藝師擔任種植園技術指導。秋冬時節,一茬蔬菜就賺了20萬元。
朱虹說,剛下村時,有人嘀咕「年輕人能不能辦成事」。兩年過去了,村民改變了看法。
那邊廂,廣東大學生村官忙於農村公共事務管理,全力服務村民。
王玲娜任職的鳳北村人口較多,她「一專多能」,負責社區計生、新農保、文書、電腦技術員等工作。「尤其是計生,經常要下到村裡去。」
趙雪芳說,當村官的感觸就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名剛出校門的女生經常幹的活就是勸架,要去給村民評理。只要有吵架就要去現場。「儘管過程很瑣碎,但解決完後心裡成就感還是很大的。」
「每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廣東經濟發達,創業門檻比較高,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比較少。我們更側重農村社區的管理服務,幹起來也挺踏實。」(特派記者/黃偉 閆崑崙 黃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