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疫情告急引發口罩危機!巨大缺口從何而來?

2020-12-10 縱相新聞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馮茵倫

韓國疫情急轉直下,確診病例倍增暴漲。時隔11年後,韓國政府再次發布最高級別的傳染病預警。

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2月24日通報,截至下午4時,當天新增231例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診病例,累計確診增至833例,年齡最小患者僅16個月,死亡病例增至8例。

與此同時,疫情引發的口罩難題,也正讓當地民眾日漸焦慮。

第一次感覺,病毒離得如此之近

2月24日凌晨,本應是進入甜美夢鄉的時間,但家住首爾江東區的金藝琳(化名)一家,卻怎麼也睡不著。

當天下午,遠在大邱的親戚打來電話,說奶奶所住的醫院出現了一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接到電話,大家的心瞬間懸了起來。」作為大邱人,自從「31號患者」成為超級傳播源後,金藝琳家的電視機,就幾乎沒有換過臺。而她用手機刷新聞動態的頻率,也逐漸增多。

晚飯後沒多久,金藝琳的四個手機突然同時震動,KakaoTalk聊天室(註:一款社交軟體)的對話框不斷跳動。她趕緊打開一看,「當時都驚呆了。」

群裡傳消息稱,坐落在本社區的韓國超大型教會「明成教會」的副牧師等6人此前曾前往清道郡大南醫院,目前正在居家隔離。疫情爆發後,大南醫院是「重災區」,全院102名住院病人,已有99人確診。首位死亡病例,也來自這裡。

金藝琳一家此時強烈地感覺到——原來,新冠肺炎離自己如此近。「爸媽很憂慮,但我和弟弟緩過來後,就立馬上網看看能不能再買到一些口罩,多少都行。」

金藝琳告訴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事實上,疫情轉折開始,她就到處尋可以防禦新冠病毒的口罩,但無論是藥店、便利店,還是連鎖生活用品店,都幾乎採購不到,「沒辦法,我現在只能戴普通的一次性口罩,經常要戴兩次以上。」

而幾乎同一時間,家住韓國仁川的申珉英也正在網上尋覓口罩。目前,她正準備相關公職考試,周末要上補習班,平時則要每天去學習室。周日,因為害怕疫情,她第一次選擇了逃課。「大家都坐在一起,這太危險了。」

從疫情初見端倪開始,她就常常戴著口罩。但當下,資源緊俏,她手上的「庫存」也不多了。

「網上還能買到口罩,一張至少3000韓幣,比平時貴好多倍吧,但很快也被搶完了。還有那種50張一盒8000韓幣,但運費卻要37500韓幣。這是要派送去哪兒?天堂嗎?」她的語氣頗為無奈。

而家住疫情重災區的中國人王偉(化名),相比之下,似乎更加難熬,「現在反而是中國人開始怕韓國人了。」

當地時間21日下午,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宣布,至少有144例病例與「新天地」大邱教會有關,背後涉及的人數超過千人。

很快,當地民眾開始四處搶購口罩、消毒液等衛生防護用品。有韓媒報導稱,有藥店上午一開門就售出了數百個口罩和消毒巾。該店店員稱,「MERS疫情暴發時,都沒這般瘋狂。」

接受東方網·縱相新聞採訪時,王偉已經宅三天了。所囤的糧,至少能再堅持6天。「21號之前,我們就買不到kf94口罩了,普通口罩也很貴,連kf80都要3000韓幣,還限購。現在情況就不知道了。」

他想了想,又說:「但我早上看到一個父親領著倆6歲左右的孩子,蹬著自行車從我家過去。三個人,都沒有戴口罩。」

價格飆升十數倍,仍然一「罩」難求

西江大學化學系教授李德煥表示,如果說此前韓國人的自我隔離是以「自己不受傷害」為目標的話,那麼現在,應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方針,轉換成「不讓別人受到感染」。越來越多的專家也公開表態,希望民眾出門一定要戴口罩,這是「必需品中的必需品」。

然而,正如前文所提,以及近日來韓媒的相關報導,都指向一個共同的難題——口罩正從高價難買,逐漸變成了一「罩」難求的局面。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困境?

基於地緣近、物流快等多重優勢,事實上,從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伊始,韓國就是愛心人士、志願團體等青睞的口罩採購地之一。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也伸出了援手——1月30日,韓國外交部宣布,決定向中國緊急提供價值達500萬美元的防疫物資,包括200萬隻口罩和100萬隻醫用口罩。韓國總統文在寅表示,「中國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隨後,首爾市、全羅北道、全羅南道、光州市、江原陸續加入。

在此期間,曾大批採購並成功捐贈回國的一位受訪者向記者表示,由於沒有直接對接廠商的渠道,所以他分批多次從線上多渠道採購。「口罩當時不緊俏,就稍微貴了點。」記者從多名口罩代理的口中也得知,雖然韓國春節中後也有人員返鄉,但大部分的口罩工廠仍高速運轉,可以說是「開足馬力,加班加點」。

(圖說:這款口罩的目前售價為85000韓幣。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售價為6300韓元,飆升13倍。)

然而,在巨大的需求下,隨著疫情的擴散,當地口罩生產商以及分銷商,卻開始動起了「歪腦筋」——手撕合約、哄抬價格、還開始惡意囤貨。洋碼頭聯合創始人兼CMO蔡華此前表示,「背著現金通宵等在工廠門口交易,都不一定能拿到貨。」

惡意囤貨,率先打破了韓國口罩市場的供應平衡。韓國物價比較網站Danawa上顯示的數據顯示,從1月28日至2月21日,KF94的價格從380韓幣一路飆升至3800元,漲幅達到10倍。

2月13日,韓國危害醫藥品安全處、危害司法中央調查團就抓獲了一個囤積411萬個口罩的地方企業。目前,韓國最大口罩日產量為1000萬個。調查結果顯示,在今年1月1日至2月10日期間,該企業所囤積的這一口罩總量,相當於韓國最大日產量的41%。這一情況可謂猖獗。

實際上,從2月5日開始,當地嚴懲異常囤積的新法案就開始全面實施。只要生產廠家或銷售商的口罩和消毒水(洗手液)庫存超出其上年月均銷售量150%且持續保有5天以上,或是開業不滿2個月的新商戶在一批口罩採購後10天內沒有退貨也沒有出售,就構成囤積行為,將面臨5000萬韓元(近人民幣30萬元)的罰款,或至多兩年的監禁。同時,限制口罩出口。

然而,直到現在,這一現象仍然屢禁不鮮。網上購物G-MARKET相關人士無奈表示:「加強了監控,但在公開網絡市場,賣家直接實時上傳產品,並不通過中介平臺,因此很難將惡意賣家全部過濾掉。」

而在不少人的朋友圈裡,口罩商的生意似乎並未受到波及—— 「威海直發,現貨3萬隻,韓國食藥處認證」、「還有上萬枚,明天來新貨」、「箱起批,繼續收代理。」

多名口罩商雖然均以「商業機密」,拒絕透露貨源充足的秘密,但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中國疫情初期,一些在韓人士就找地方工廠籤訂合約,包下工廠,拿到獨家資源。

目標日產量1千萬?實際缺口巨大

流通混亂、囤積猖獗,一些生產商和中間商念著生意經,賺得盆滿缽滿。而另一邊,有些人卻一愁莫展。

2月12日開始,韓國政府對國內123家口罩工廠的生產量進行調查。據初步統計,通常一家工廠一天開動8小時,至少可以生產5萬張口罩。但根據MBN新聞的採訪結果顯示,其中有39家——近三分之一的工廠,平均每天生產不足5萬張。

一家口罩公司老闆接受韓國《每日經濟》記者採訪時直言,原材料的供應,並不順暢。

而目前,造成產能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口罩的「心臟」——熔噴布的原材料供應不足。

熔噴布,是口罩中間的過濾層。能過濾細菌,阻止病菌傳播,其纖維直徑只有頭髮絲的三十分之一。原料是高熔融指數的聚丙烯。

據韓媒報導稱,韓國工廠使用的熔噴布原材料,大多從中國進口。而「MB熔噴布」,則幾乎都是來自中國。但目前,中國自身的短缺情況仍未緩解,原材料出口也成了難題。一家口罩生產企業負責人透露,一些僅靠庫存支撐的小型口罩工廠,已經陸續停機。

而韓國當地具有生產熔噴布原材料能力的廠家,日產量卻不及口罩工廠需求的一半。物以稀為貴,目前,韓國市面上的熔噴布原材料價格,已經從每公斤2萬韓元,飆升至4萬韓元左右。

而對於生產納米薄膜口罩的廠家來說,雖然核心過濾材料——「單層納米PTFE薄膜」的供給相對穩定,但如耳掛這樣的無紡布等材料,庫存卻正快速告急。同時,零部件、生產工具等其他上遊供應鏈,也制約著生產,情況依舊不容樂觀。

韓國人口,達到5178萬。從以上各因素綜合來看,韓國工廠實際上所能達到的供給率,遠遠不及政府當前設定的日產量1000萬個。

對比來看,不難發現,目前已經形成龐大的缺口。而隨著疫情持續,這個缺口還將繼續被撕開。

對此,24日,京畿道知事李在明接受採訪時表示,當下必須強化口罩供需的調節制度。同時,部分口罩生產量必須通過公共機關進行交易。

而為口罩發愁的當地民眾,也正通過網絡出謀獻策——

有人指出,生產和流通過程模糊不清,只把重點放在管制上,這本身就是錯誤。政府可以統一採購後分配,避免環環之間出現漏動。

口罩販賣渠道有些繁雜混亂。有市民認為,可以直接將其指定為「醫藥外品」,暫時納入健康保險對象品目,直接局限於藥店購買。也有人認為,需要明確網絡平臺中間商的責任,「銷售問題,賣家平臺該負起責任。」

而對於口罩生廠商來說,在原材料不足的情況下,轉型生產納米薄膜口罩不失為一條出路。也已經有工廠開始向同行取經。

但一家納米口罩生產公司經理指出,熔噴布和納米薄膜生產的口罩,屬於不同分類,需要得到不同機構的認證。「得到KF認證至少需要幾個月,而食品醫藥品安全廳是否給予認證,也是未知數。」有口罩企業代表對此表示,希望政府能暫時放鬆限制,使工廠加快運轉。

今天,包括消毒液在內的醫療用品,開始出現缺貨現象,部分工廠傳出原材料不足的消息。而焦灼的情緒,也隨著疫情的擴散而加劇。

申珉英的學習計劃有些亂了,她決定今天繼續待在家裡,「集中力差了點,但還是在家安全。」

相關焦點

  • 韓國為疫情拼了
    而在極速蔓延的疫情面前,防疫只是第一步,緊隨而來的還有就業問題、稅收缺口、內需不振、製造業中斷……正如韓國總統文在寅所說:「全國已進入抗擊這種傳染病的戰爭。」 七年來最大規模日均新增500例,韓國的疫情並沒有緩和的勢頭。
  • 記者目擊:韓國疫情告急 首爾嚴陣以待
    1月20日韓國確診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此後近一個月僅新增30例感染者,但最近一周因地方出現聚集性感染,確診人數持續飆升。因疫情嚴重,大邱市和慶尚北道清道郡已於21日被韓國政府指定為傳染病特別管理地區。雖然目前大部分感染患者仍集中在大邱和慶尚北道,但隨著疫情的快速發展,是否導致全國「大流行」引發韓國民眾的高度關注,包括首爾在內的韓國各地都進入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非常時期」。口罩被搶購一空在疫情重災區大邱市,口罩等急需物資開始出現短缺。
  • 商店排長隊、庫存告急 日本口罩供貨不足引擔憂
    (原標題:商店排長隊 庫存告急...日本口罩供貨不足引擔憂)
  • 商店排長隊 庫存告急...日本口罩供貨不足引擔憂
    大阪市中央區,藥妝店開門前門口已排起長隊(日本時事通信社)海外網2月28日電 日本新冠肺炎感染人數攀升,疫情持續擴大,日本國內口罩一直供貨不足,引發擔憂。藥妝店內貼著「口罩缺貨」告示(朝日新聞)全日本的口罩行業人士都發聲表示,口罩情況(和疫情開始時)基本沒有變化,無法確保充足的數量。
  • 商店排長隊庫存告急 日本口罩供貨不足引擔憂
    (原標題:商店排長隊 庫存告急...日本口罩供貨不足引擔憂)
  • 疫情告急,物資緊缺,韓國能撐過關鍵的四周嗎?
    ▍韓國國內現狀如何?雖然口罩等緊缺,也出現了儲糧現象,總體來說,物價沒飆升。隨著確診患者暴增,民眾對防疫的重視度更高了,出門十之八九戴口罩了,聚會聚餐洗三溫暖等現象驟減,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了。比起出門用餐,更愛訂外賣或打包回家吃了。@匿名。。。: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物價穩定嗎?當地的醫療資源能不能應對如此突發的疫情?
  • 口罩等疫情物資出口需要什麼資料,美日韓澳歐盟等出口口罩的要求及...
    據美國媒體25日報導,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亞歷克斯·阿扎當天在參加參議院撥款小組委員會會議期間承認,在應對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暴發的疫情面前,美國在口罩和呼吸機供應上,有著巨大的缺口。其中,口罩的缺口高達2.7億張。
  • 王蓮的巨大浮力從何而來? 王蓮何以載人做「舟」?
    王蓮的巨大浮力從何而來? 王蓮何以載人做「舟」?時間:2016-07-11 15:14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王蓮的巨大浮力從何而來? 王蓮何以載人做舟? 夏日裡,花葉俱奇的浮水植物王蓮,是西安植物園最吸引眼球和上鏡率 的嬌點。
  • 疫情期間:如何寄口罩去韓國?
    新冠病毒的肆虐,讓全球都陷入了疫情危機。全球已經有超過110個國家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全球超過11萬人被感染,中國疫情防控效果逐漸彰顯,海外卻不斷拉響新的警報。目前海外新冠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4萬人,截至13日零時,韓國較12日零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0例,累計確診病例7979例。
  • 「暴風雪」模式開啟:「瘋狂」口罩,會引發新的危機嗎
    疫情暴發,讓這個喧囂的世界瞬間安靜下來。 但有一項活動,卻是活躍度反升的:口罩的生產。 從各種報導中,我們看到,各類口罩生產商,搶時間拼速度造口罩。
  • 義大利西班牙防疫新措施引抗議,第二波疫情或引發社會危機?
    為了應對來勢兇猛的第二波疫情,歐洲各國紛紛再次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西班牙政府和義大利政府於上周分別宣布新一輪措施,但兩國卻於近日接連爆發抗議示威。西班牙和義大利的民眾為何紛紛走上街頭,他們的憤怒又從何而來?英國《衛報》11月1日報導稱,經濟衰退和民眾在應對疫情上的「疲憊」或正在引發「社會危機」。
  • 一線口罩、防護服告急!河南這些醫院紛紛發布公開徵集信
    疫情嚴峻,物資告急!」「醫院僅剩隔離衣200套,不夠維持一周的用量!」「現在最缺的是口罩,以現在的庫存量實在支撐不了幾天了,如果不能及時補上,馬上就要面臨斷貨了。」「哪怕不能捐贈,我們掏錢購買也行!」近日,河南省內多家醫療機構發布公開徵集信,向社會求助醫療保障物資的新聞引發了民眾廣泛轉發關注,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儘快解決醫療機構的燃眉之急。1月29日,河南商報記者聯繫了多家醫療機構和組織的相關負責人,並聯合這些醫療機構和組織一同發出呼籲,疫情面前,他們需要您的幫助!
  • 韓國經濟面臨巨大危機,飛機票價堪比「白菜價」
    #韓國疫情#因疫情的影響,韓國經濟面臨著巨大的危機,韓國的免稅店行業或許面臨崩潰。最近韓國的免稅店行業已經向關稅廳進行提議,希望通過日常百貨店,折扣店等國內流通渠道來內部消化庫存。但由於審批過程,極為複雜,預計預計要到下半年才有結果。根據韓國業內專業人士分析,伴隨著疫情的持續影響,如果缺少有力的救助措施,也許再過幾個月,韓國免稅業行業或許面臨崩潰。與此同時,韓國的航空業,也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韓國迎疫情暴發以來最大危機,防疫或上調至接近「封城」水平
    這是韓國今年暴發疫情以來單日新增病例首次突破1000例。韓國疫情防控再次亮起紅燈。疫情暴發以來「最大危機」自11月下旬起,韓國新增病例驟增,商店、桑拿房、餐廳、美容院、療養院、體育設施等公共場所頻現聚集性感染事件。
  •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疫情下的一場「愛心接力」?20000隻口罩從...
    疫情下的一場「愛心接力」——20000隻口罩從韓國輾轉運回蘭州採訪方式:微信採訪時間:2月6日講述人:甘肅蘭神國際旅行社總經理裴建宏>採訪人: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荊雯疫情當頭,口罩告急!面對疫情,甘肅旅遊集體「停課」。「絕不能錯失近期最後一次帶團的機會。」當時正在境外帶團的甘肅導遊,一邊面臨被動「失業」,一邊利用帶團的機會大量採購口罩用於捐獻給醫療機構。2月1日,由甘肅導遊們從境外採購的184500隻口罩交給省紅十字會後已分發蘭州各大醫院。然而,隨著疫情的日益嚴峻,蘭州市各大醫院防疫物資告急,急需社會捐助的倡議書刷爆朋友圈。
  • 中國2月從韓進口1753噸口罩物資,如今情況逆轉,韓國取消收費
    最近一段時間,在全球對抗疫情的關鍵時期下,各國的防疫物資生產訂單也在迎來一波暴增趨勢。據韓聯社3月19日最新報導,韓國有關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韓國口罩及其他產品出口額達到1.5713億美元(折合約11.12億元人民幣),對比之下,1月份的出口額僅為7022萬美元。
  • 疫情當前口罩告急!樂培氏共享一次性口罩墊研發技術
    日前,昌正集團旗下樂培氏品牌宣布,公開共享「一次性口罩墊」的研發技術,並招募具備生產條件的企業一起參與進來,攜手共同戰「疫」。  口罩供給不足,「一次性口罩墊」可緩解緊缺  2月11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顯示,目前口罩仍面臨較大缺口,將通過促生產、擴進口、保,、減浪費四類措施來解決口罩供需矛盾。
  • 疫情蔓延企業轉產緩不濟急 全球呼吸機缺口究竟有多大?
    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稱,中國企業為全球疫情防控一直在馬不停蹄、加班加點,已籤訂單量約2萬臺。根據世衛組織(WHO)的說法,每6個新冠肺炎患者中會有一個發展為重症,導致呼吸困難。隨著海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持續攀升,全球呼吸機告急。在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不止一次為呼吸機同聯邦政府打嘴仗;在義大利、西班牙,醫生不得不做「選擇題」——這臺呼吸機給誰用?
  • 直擊丨韓國迎疫情暴發以來「最大危機」 防疫級別或上調至接近...
    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13日通報,當地時間12日0時至24時,韓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1030例,其中本土感染病例達1002例。 這是疫情自1月在韓國暴發以來單日新增病例數首次突破1000例,韓國疫情防控再次亮起紅燈。
  • 獨家|疫情衝擊下韓國口罩飆升到4000韓幣,但仍有很多老年人不戴口罩
    崔慶峰表示,自己目前在韓國首爾幫中國各省市採購韓國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手套、消毒液等物資。他告訴記者:" 疫情對當地華人華僑的影響比較大。現在很多中餐館都已經停業,韓國企業三周前就已經給中國籍職員放假或者直接解僱,導致華人失業率很高,很多人已經沒有穩定收入。" 近一周大家基本都拒絕在一起開會聚餐等活動,都是線上溝通。疫情的出現,帶來的是口罩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