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園位於西北綠原片區,以「絲路綠洲,漫道雄關」為主題,北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展園、南鄰寧夏園,南北兩側皆為山地,園區位於山谷之中。
展園特色
新疆園在平面構圖上,展現古絲綢之路版圖,打造絲綢之路上北道、中道、南道不同的驛站節點,以絲路民居作為主景,體現絲綢之路給林果業經濟帶來的效益。
新疆不同地區的林果品種種植,體現柯克牙綠化工程給新疆林果業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
新疆特色林業植物新疆楊、白樺的種植,體現全國獨特的植物種植景觀風貌。
絲路雄關——新疆園
展園東側入口處是以塑性形式展示生土建築的「絲路雄關-新疆園」,成為整個展園的駐足點。生土建築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佐證和瑰寶,也是祖先留給我們豐富遺產中重要的一部分,新疆是生土建築的薈萃之地。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處,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新疆更是將生土建築的運用發揮到了極致,使得其建築文化呈現東西方和本土文化交融的特點。
絲路民居
主景「絲路民居」以歷史上的漢代、唐代驛站為準確的切入點,採用現代化的施工技術營造出體現絲綢之路漢唐時期新疆大地上的一處交通驛站的建築風格特點,建成一座既有歷史文脈、又具時代特點的集絲路驛站、歷史文化館、商鋪為一體的仿古建築,展示中國漢唐建築的簡樸穩健、蒼勁雄渾的藝術魅力。
綠博小知識
高昌古城
高昌故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火焰山南麓木頭溝河三角洲、吐魯番市東面40多公裡的三堡鄉,總面積200萬平方米,是西漢至元明時期(公元前1世紀—公元14世紀)吐魯番盆地中心城鎮,歷經西漢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國、唐代西州和高昌回鶻等時期,時間跨度長達1400年左右。
樓蘭
樓蘭國是西域古國名,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公元前77年樓蘭國更名鄯善國,並遷都扜泥城,向漢朝稱臣,原都城樓蘭城則由漢朝派兵屯田,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
龜茲
龜茲國(拼音qiū『cí,梵語Kucina)又稱丘慈、邱茲、丘茲,是中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漢朝時為西域北道諸國之一,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為古來西域出產鐵器之地。龜茲古代居民屬印歐種。回鶻人到來後,人種和語言均逐漸回鶻化,龜茲國以庫車綠洲為中心,最盛時轄境相當於今新疆輪臺、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 、新和六縣市。都延城,唐代稱伊邏盧城(今新疆庫車東郊皮朗古城)。西漢時隸屬於匈奴。公元前77年(漢昭帝元鳳四年),龜茲服從於漢。公元前60年(神爵二年),漢廷在龜茲東烏壘城設西域都護。王莽時重又隸屬於匈奴
坎兒井
坎兒井是在乾旱地的勞動人民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創造的一種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引出了地下水,讓沙漠變成綠洲,古代稱作「井渠」。坎兒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們將春夏季節滲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積雪融水通過利用山體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進行灌溉,以滿足沙漠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的坎兒井在具體構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點,但一般而言,一個完整的坎兒井系統包括了豎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錯現(小型蓄水池)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在該原理下運轉的坎兒井流量穩定,且能保證井水自流灌溉。(文/新疆展園提供、百度百科資料)
圖賞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