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房價「籠口」正在收緊,虛張聲勢or早有苗頭?

2020-12-12 騰訊網

這幾天,「東莞赴長沙學習房地產調控工作」的新聞,登上各大自媒體頭條,成為被關注的焦點事件。

這趟學習之旅,有沒有被市場過度想像,今天就來分析幾句。

學習,學的是什麼?

市場對此一片沸騰,相信很多人都沒好好讀過東莞住建局針對此行學習的發文,單純靠幾個熱點詞就拼湊出一些想像。

比如:東莞將步長沙後路,東莞樓市要變天。

前者是人云亦云,後者是虛張聲勢。

長沙學習歸來後,東莞住建局總結出「長沙房地產調控八大經驗」。

簡化一下八大經驗就是:

一是政治站位,二是地產調控優化營商環境,三是扎牢織密扣嚴調控政策籠子四是保障土地供應,五是從嚴控價六是加強監管,七是反炒房,八是強調保障性住房

結合東莞調控的現狀,以上八大經驗,最具學習空間的,房視君認為是第三點和第五點

先說政策的籠子

長沙那隻籠子,是從「限購、限售、限貸、限價」去扎牢的,紋絲合縫,沒有漏洞。

但東莞的籠子雖已築起「限購、限售」這兩堵承重牆,但「限價」那面牆只打好了地基,尚未開建。

按照東莞現行的新房備案制度,新盤備案只要不高於前三個月同區域同類產品均價的10%就可以。

換句話說,新盤能漲10%

同時,同個樓盤分期備案的,不高於同項目同類產品均價的5%。

換句話說,一個項目每次備案能漲5%

新房價格上漲,是有政策支持的

按這個上漲比率和3萬平的備案要求,粗算一下,一個項目建面10萬方,可以備案4次

假如開盤是3.8萬,第二次備案就是3.99萬,第三次備案是4.19萬,收官價格就是4.4萬,漲幅超過15%。

同時新盤還能比在售盤漲10%

地球有自轉和公轉。

東莞樓盤的漲幅途徑,也有自漲和公漲

對比在售盤的漲幅,就是公漲

新盤不同期發售的產品,又有內部漲幅指標,就是自漲

在自漲和公漲的加持下,東莞以29.13%漲幅拿下全國房價漲幅第一的「牌位」,也是冥冥中註定的。

再看長沙的做法,人家直接「實施成本法價格監製制度,明確商品住房房地產開發企業計提平均利潤率為6-8%

房視君查閱長沙自然資源局網站,發現住宅用地出讓文件中就已明確規定售價。

舉例說明,11月10日長沙最新掛牌的【2020】99號商住地塊,最高樓面地價為4700元,未來毛坯售價不得超過11200元。

拿地時,就知道賣多少錢。

這招絕對能管好房價,並且管的服服帖帖。

東莞政府會不會往這個方向跟進我們不知道,但要學習這一步,政府必須要讓利

截止目前東莞已有松山湖、南城、萬江、鳳崗、塘廈、長安、大嶺山,七鎮樓面價突破2萬。

鑑於政治站位的高度,房視君預測接下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東莞新出讓土地的起始價會維持現有水平,並且最高限價將會調低,溢價率會控制在40%左右

地價穩了,房價才會穩,這是真理。

實現真理,總要付出代價,少收一些土地出讓金,把「房住不炒」落到實處,對當地政府而言非常值得。

能學到什麼?

公漲+自漲的新房備案價制度,也是要調整和完善的。

一個城市每年房價漲幅穩定在10-15%較為合理。

按照這條線去設計,東莞新房首次備案價不得超過同期同類產品5%,同項目分批備案的話,每次漲幅不超2%。

這樣一來,房價才會更穩健,既有發展又夠穩定。

當然,以上說法都是房視君根據東莞實際情況進行的個人推斷。

至於如何調整還要以政府最新出臺的政策為準。

至於什麼時候出政策,房視君也不知道。

但從住建局長沙學習之後的發文來看,政策肯定是要出的。

接下來,東莞市住建局的工作部署中關鍵一條就是「協同推進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如何穩?

無非就是「新房備案不要新高」、「拍地不出新高」。

只有把這兩點落到實處,房價才能真的穩健,房住不炒才能實現。

其實近期的新房備案也足以體現這個趨勢。

萬科臻山府市場吹風價曾一度到4.5萬,均價3.9799萬的備案一出,市場一片譁然。

作為長安2020年最具代表性的樓盤,這個價格讓很多人撿漏成功。

29.13%的房價漲幅,讓東莞全國矚目,也讓主管部門如坐針氈。

2020年還剩最後43天,這43天內,主管部門是不會讓漲幅進一步擴大的。

難點在哪裡?

推動土地供應機制完」也是東莞住建局接下來的部署。

加大住宅用地供應,看似非常容易,可前提是政府手中要有那麼多地才行。

2014年,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曾發布一組珠三角土地開發強度的數據,深圳(47%)、東莞(45%)、中山(36.5%)、佛山(32.4%)。

四市已超生態宜居警戒線。

去年年底,東莞市自然資源局於印發《東莞市密度分區技術標準(試行)》,其中提到東莞土地整體開發強度已達到46.8%,逼近50%

開發強度接近50%是什麼概念?

也就是說,每2平方米,就有1平方米是水泥地。根據國際標準,開發強度超過30%就不宜居了。

深圳缺地,深系開發商湧入東莞搶地,其實東莞也非常缺地。

東莞新房供應一直緊張,緩解供需矛盾,根本上要從供應入手。

但現在土地供應有限,土地一掛牌,地王就出來反而為高房價推波助瀾。

短期內供應矛盾難以緩解,政府又背著穩地價穩房價的壓力,所以房視君推測只能從需求端和房價端進行下手。

但東莞725全面限購,限購條件已全面加壓,短期內不會繼續收緊。

那就只有收緊「房價端」這個籠口,見效最快。

PS:有個被忽略的數據

東莞房價上漲過快,很多人會質疑「那個大農村,有這個實力嗎?」

房價過快上漲是不健康的經濟現象,但論實力,東莞還是有的。

這幾天「地均GDP」成為熱搜詞。

根據搜狐城市整理的數據顯示,2019年,地均GDP最高的10座城市分別為深圳、上海、東莞、廈門、廣州、佛山、無錫、蘇州、北京和南京。

東莞超過廣州、杭州等一線城市,全國第三。

註:排名為榜上10個城市 圖源:搜狐城市製圖

地均GDP,是每平方公裡土地創造的GDP,反應土地的使用效率(可以部分反應此地的工業與商業密集程度)。

它比人均GDP更能反映一個區域的發展程度和經濟集中程度。

雖然與深圳、上海還有很大差距,但東莞的實力還是槓槓滴。

多說一句,在貨幣增發的大背景下,物價和房價長期都是看漲的。

政府調控目的是「防止房價過快上漲,讓房價的上漲曲線更平緩一些,讓更多人能夠住的上房。

東莞房視: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中央最新定調 東莞11部門深夜聯合發文:「莞9條」緊急收緊...
    來源:e公司官微又有城市收緊房地產調控政策。緊隨深圳步伐,東莞在7月25日凌晨時分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調控政策進一步收緊。這意味著東莞也收緊了莞籍家庭的購房條件,不再落戶即能買,首套房還需要提供購房之日前2年內在本市逐月連續繳納1年以上社會保險證明,二套房更嚴格,須提供購房之日起前3年內在本市逐月連續繳納2年以上社會保險證明。這和深圳稍早之前的調整出發點一致,通過相關措施提高購房門檻,短期內可快速壓制購房需求,同時打擊炒作買家,但長遠效果有待觀察。
  • 2020年長沙房價最新消息:長沙收入漲幅跑贏房價
    2020年長沙房價最新消息:長沙收入漲幅跑贏房價 據中國房價行情網統計,今年7月份,在中部6個省會城市中,長沙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均剛過萬元,且雙雙處於墊底位置;在全國315個城市7月房價排行榜中,長沙排在第
  • 房價飆漲東莞或限購 一個月內漲了70萬
    一直以來,房價都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尤其一線城市的房價高得讓人買不起,東莞就是一個房價高的城市。你看,東莞二手房7月環比又位居榜首,漲幅高達6.2%,就因為這半年時間裡房價飆漲東莞或限購的步伐。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莞二手房過戶量為一萬三千多套,環比下跌31.6%,同比下跌12.5%,雖然成交數量有所減少,但成交均價保持上漲態勢,環比上漲13.5%,同比上漲21.7%。由此可見,房價上漲已經東莞樓市中的關鍵詞。
  • 全國樓市收緊,這個環滬城市卻直接放開限購!
    7月24日,全國房地產工作座談會召開,標誌著樓市全面收緊,徹底終結疫情之下樓市寬鬆的預期。然而就在這個全國樓市收緊的特殊時間點裡,卻有一個城市可以說是逆勢而行,反而放寬了限購措施。在崑山出臺這個「取消限購」政策的同一時間,我們來看看其他城市的政策:深圳南京限制離婚買房、深圳落戶後還要3年社保才有房票,寧波限購圈範圍從140平方公裡擴大至240平方公裡。可以說,這些政策,無一不是在限購上做文章。崑山敢於在全國樓市收緊的狀況下,出臺這麼一個寬鬆政策,釋放了一個什麼信號呢?
  • 2019年6月房價下跌城市數量增多 樓市降溫苗頭出現
    數據分析: 下跌城市增多 樓市降溫苗頭出現特點1、下跌城市增多。6月新房環比下跌的城市有5個,比5月增加3個。指數下跌幅度最大城市是宜昌,下跌0.4個百分點,而5月最大下跌幅度才0.1%。熱點城市還有上漲,但大部分都不超過1.5%。
  • 逢拍必火的東莞,房價又要漲了?
    面對開發商們空前的拿地熱情,廣大購房者最關心的是: 這是不是東莞房價繼續上漲的信號? 02 土拍市場的火熱程度,很大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樓市的熱度。 開發商之所以逢地必拿,一方面是出於對東莞樓市的看好。
  • 東莞又上榜了!房價漲幅全國第一
    沒想到,在剛過去的11月東莞的房價還是一樣的炫目。據中指研究院數據得知,11月,東莞不管是在中國百城新建住宅價格,還是在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跌幅中,均名列第一位。東莞房價漲幅百城第一一說到東莞的房價一定離不開一個「漲」字在10月25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緯房指數公布,東莞近一年房價漲幅29.13%,超越深圳、寧波、南通等熱門城市,排在全國第一位。
  • 東莞房價領漲全國「喝茶費」屢禁不止
    這邊廂,深圳因樓市火爆被政府點名;那邊廂,臨深城市東莞也暗流湧動。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走訪發現,房價領漲全國的東莞樓市再曝違規亂象。
  • 樓市調控繼續從嚴 7月以來已有逾30城收緊樓市政策
    也有部分城市收緊信貸,提高首付比例等。12月樓市調控繼續從嚴,多城加碼樓市調控僅12月上半月就有多個城市加碼樓市調控。業內人士認為,西安和寧波等城市在年末出臺樓市調控政策體現了政策繼續強調調控收緊和嚴管市場的導向,抑制樓市出現炒作投資行為。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指出,今年7月份寧波市政府、住建局先後兩次出臺調控政策,旨在穩定房價,抑制炒房。此次政策針對利用父母投靠、離婚、贈與行為增加購房名額投資購房的現象予以打擊。
  • 「假離婚」買房行不通了 六大城市收緊樓市調控
    原標題:「假離婚」買房行不通了 六大城市收緊樓市調控   最近,又有一個熱門城市收緊了下半年的樓市政策。
  • 都說廣東省房價高,那麼廣西省樓市房價又如何,「兩廣」差多少?
    #高,廣州市、東莞市、深圳市房價確實高,而最近也受到了極大關注,樓市調控在7月以來,開始一步步收緊。廣東省基本上房價高得有深圳、東莞、廣州等地。深圳房價東莞房價:7月月東莞新房單價2.1萬/m,環比上漲0.53%,二手房房價1.69萬/m,環比上漲1.34%。
  • 寧波限購擴圍嚴控樓面價,一周內三城樓市調控收緊,地產新信號來了?
    繼7月2日杭州和東莞分別宣布收緊搖號和預售政策後,寧波成為一周內第三座宣布房地產約束性調控政策的城市。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整體看,杭州、東莞和寧波等發布政策的城市共同點是樓市熱度高,房價明顯上漲,出現了炒作氛圍。不過到目前為主,收緊政策並沒有影響市場的購房槓桿,更多只是針對搖號、限價政策做調整。
  • 全國最新房價漲幅榜出爐 深圳漲超11% 東莞這個片區房價超廣州杭州
    來源:數據寶作者: 陳見南 松山湖房價比深圳部分地區還高。 近期東莞房價漲幅超過深圳位居全國第一,引發廣泛關注。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工作人員指出,從網籤交易數據來看,最近三個月來,東莞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成交價格略有波動,但總體平穩。
  • 張大偉:調控收緊,2020年樓市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22日電 題:《張大偉:調控收緊,2020年樓市的好日子到頭了嗎?》作者 張大偉(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近期房地產市場的政策風向似乎變了。整體來看,疫情的影響正在快速過去。6月全國房地產投資開始全面復甦,開工逐漸正常,大部分城市樓市都出現了明顯恢復。對於房地產市場來說,6月大部分區域平均恢復水平已經超過去年。但隨著房價的明顯上漲,調控政策開始出現了轉向的趨勢。多地房價再現明顯上漲,投資需求抬頭。
  • 從東莞11月份的最新房價解讀長沙和東莞的房地產調控政策!
    東莞向長沙關於房地產調控取經後,東莞11月新房房價有所回落,這算是取得真經了嗎?東莞11月高層住宅均價25400/平,網上簽約6656套。二手住宅3305套,均價16743/平。從數據看東莞房價11月新房比10月份回落了不到500/平,這點回落對東莞房控政策沒有實際參考意義。東莞和長沙本就是兩個不同的城市,長沙的調控政策在東莞不一定適用。
  • 房地產融資渠道全面收緊
    近期,隨著國家加大房地產調控力度,中央、地方「多管齊下」,銀、證、保等金融監管機構攜手發力,頻頻出臺房地產融資政策,融資渠道正在全面收緊,人們期待金融「脫實向虛」的苗頭因此得到有效遏制。 銀行叫停理財資金進入房地產 「10月底,全行已暫停了房地產項目的表外融資審批,不少審批通過的項目也不再放款了。」
  • 盛松成:現在還未達到貨幣政策收緊的條件,這意味著漲房價仍空間
    當前,我國的貨幣政策依然比較寬鬆,由此帶來的影響最直觀的就是 房價的上漲和房地產市場的熱度升高 。為此有不少人覺得是時候收緊貨幣政策了, 否則房價還會繼續漲下去 。 關於貨幣政策近日 盛松成 撰文表示:「 現在還未達到貨幣政策收緊的條件,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之前,都不應該收緊貨幣政策 」。盛松成在文章當中也列舉了很多的數據,說明了我國經濟當前仍需要恢復。
  • 環京地區八縣市樓市調控收緊 降溫信號明顯
    春節過後,全國多個地區再出樓市調控政策,其中又以環北京地區的樓市收緊政策最為矚目。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京津冀一體化的背景下,該區域內無論是北三縣地區還是其他區域,房價漲幅均比較明顯。
  • 2020年房價最新消息:長沙買房的真相
    2020年房價最新消息:長沙買房的真相 據中國房價行情網統計,今年7月份,在中部6個省會城市中,長沙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均剛過萬元,且雙雙處於墊底位置;在全國315個城市7月房價排行榜中,長沙排在第62位。
  • 來了深圳,就是東莞惠州人!
    小尤知識星球裡有不少朋友有這樣的觀點:臨深是個坑。畢竟當年被大亞灣坑了十年,記憶尤深。時過境遷,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小尤認為現在置業東莞惠州正當時,畢竟以後來了深圳,就是東莞惠州人。從實際情況來分析,其實早於保障性住房跨市級建設的是臨深片區早已火熱的房地產市場,早在2015年年底,各臨深片區因深圳購房者的外溢,各臨深片區的樓市早已被深圳購房者一掃而空。來了深圳就做東莞人、惠州人也早已在商品房市場提前進行了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