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威廉·格維得,出生於1861年,是一位生活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新古典主義畫家,尤其擅長畫美女,特別是通過柔軟紗織布料來表現女性體態和皮膚的美感。
他在畫家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爵士的啟發下,在繪畫上展現出了新古典主義風格,以描繪古希臘和羅馬人生活在精美環境中的繪畫著稱,在細節上,尤為細緻而真實地突出了大理石、花朵等形象。
約翰·威廉·格維得從1887年開始在皇家藝術學院定期展出他的畫作,最開始他的畫作受到了大眾認可和喜愛,人們將其稱為藝術大師。
但隨著畢卡索等畫家的出現,他的繪畫風格逐漸不被人們所歡迎,那個時候經常發生這種事,各種門派林立,新的出現了,舊的就會隨之受到冷落或攻擊。儘管如此,格維得依舊沒有改變他的作畫方式。但或許這種落差太大,後來他在61歲的時候自殺,在遺書中寫道:這世界太小了,容不下我。
但看格維得的畫,總能看見一派明媚溫暖的色彩,他畫筆下的美人,似乎都過著十分閒適慵懶的生活,愜意地享受生活。
這幅《懶惰》中,畫面明媚亮眼,年輕女子容貌俊美、體態均衡,她慵懶地倚靠在大理石臺座上,用手中的孔雀羽毛逗一隻可愛的小貓。畫裡對大理石材質的刻畫相當精細,逼真而有質感。
《惡作劇與休息》,背景依舊是非常真實的大理石,一個年輕女子躺在在鋪著虎皮的大理石臺階上休息,她的同伴坐在一旁,用衣夾戲弄她。
她們都穿著透明的長袍,衣服布料的飄逸和柔軟簡直就像能伸手觸碰到一樣。處處透著畫家極細緻的繪畫功力。
《當心還年輕的時候》,虎皮、大理石、花、曼妙的美人,經典的組合也能呈現出不一樣的美好場景。
《信號》,畫裡挽著頭髮的女人穿著色彩鮮豔的古董禮服,雖然看起來不真實,但卻暗示著一種古老的風情,與光滑的大理石欄杆形成鮮明對比。
雖然布景和服裝暗示著古老的過去,但這幅畫的主題是永恆的:等待愛人或親人的回音。背景中的海景,年輕女子的手勢,以及她透明的長袍,像一面顯眼的旗幟微微蕩漾,都暗示著她牽掛的人在等待著什麼信號。
約翰·威廉·格維得擅長在古典背景下描繪各種女性形象,通常是半身肖像,裝飾感十分強的深色頭髮美女,穿著透明的長袍,巧妙運用色彩和膚色的對比,突出她們的細膩柔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