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記者管昕)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根據規定,外地車進京需要辦理進京證。北京市各條高速公路即將進入市區處均設有進京證辦理點及檢查站。但近日,在手機應用軟體商店上架的幾款手機軟體,宣稱能夠幫助外地車主不辦進京證就可以在北京街頭開車出行。這幾款軟體可以明確標出北京市六環內的限行攝像頭分布圖,還可提供躲避攝像頭的繞行路線。這些軟體是不是靠譜?又是否被允許在網際網路應用市場上存在?
進入蘋果手機軟體搜索平臺,輸入「進京證」可以搜出多多進京、外地車助手、進京助手、北京限行探頭分布圖等軟體。其中多款軟體在名稱上就宣稱可提供最新最全的進京證攝像頭地圖,準確及時的早晚高峰攝像頭。
一款售價18元、名為「多多進京」的導航軟體介紹稱,該軟體由「一個有著和你同樣進京煩惱的外地車主」帶領著一幫小夥伴打造,並宣稱攝像頭數據更新及時,可減少80%被拍風險。一位曾使用過此軟體的車主表示:「我是河北的牌,經常要到北京,這個軟體裡面規劃的線路有時候挺繞,我想有可能也是要繞過攝像頭,用過一兩次查了查,還是有罰款記錄。」
記者注意到,該軟體已經有半年多時間未更新,此前更新過多次。另一款名為「進京地圖」的軟體也宣稱「確保大家都沒有違章」並且支持攝像頭地址上報功能,還稱「您的上報會以最快速度更新到地圖中。」但有過軟體體驗的車主楊先生認為:「要說它完全沒用,也能標註出來幾處,但要說完全規避,感覺也達不到這個效果。」
記者搜索網絡留言發現,有網友討論過這類軟體並留言稱「這些軟體中也有標註錯誤的,軟體規劃的路線並不能繞行全部的攝像頭。」記者隨意下載一款這樣的導航軟體,和普通導航不同,這款軟體的地圖上有上百個紅色「圖釘」,每個「圖釘」顯示一處攝像頭的位置和攝像頭準確率。但有些攝像頭的更新日期已經很長時間。
國家工程軟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高級工程師封亮表示,從技術角度說,實現限行攝影頭躲避提醒沒有問題,「公安部門包括上海這邊會公布電子眼的用途,在製作導航軟體時可以參考進去。因為事先他們已經把這些位置都採集下來了,製作時把躲避進京證拍照這條規則放進去,就可以實現違規進入限行區域不被拍的功能。」
記者搭載一輛滴滴打車叫來的車輛,使用下載的導航軟體從盧溝橋開往六裡橋附近,途中發現導航地圖中多處路線不夠準確。封亮認為,這類軟體如果不能及時更新就很難做到準確,尤其是電子眼的功能,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全面及時的掌握,「一方面公安部門後來不公布具體的電子眼做什麼用途,另一方面電子眼也在不斷地調整中,局外人很難識別電子眼的用途。」
記者注意到,從2013年開始,交管部門公示的新增電子眼名單中,已經不再告知電子眼的用途。新增的攝像頭只公示地點和位置信息,不公示功能信息。有知情人士透露,這是為了防止「懂行」司機逃避處罰。
對於個別導航軟體幫助用戶躲避攝像頭的做法,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很多地圖都有類似功能。讓司機繞開監控地方走,一定程度上會規避限行對出行的影響。
朱巍認為,技術是中立的,關於此話題的討論,屬於告知權和知情權的範疇,「用戶對這項服務可以選擇關閉也可以開啟。因為沒有說導航系統不能將違法違規的拍攝點公布到導航上,特別是現在在一些高速路上,到限速的攝像頭拍攝之前都會在幾百米的地方告知司機前方什麼地方有限速攝影頭,所以這都是告知權和知情權的範疇。」
北京市網信辦相關人員對此表示,他們更多側重的是對網絡新聞信息內容的監管,尚不了解這類導航軟體的相關情況,還需進一步了解。而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此類軟體均為個人製作,用這種軟體是『不合規』的」,並表示將會對此事進行調查處理。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地圖管理條例》第33條明文規定:「網際網路地圖服務單位向公眾提供地理位置定位、地理信息上傳標註和地圖資料庫開發等服務的,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測繪資質證書。」從記者的報導裡,人們不難判斷,這些靠網友提交電子眼信息的所謂「導航軟體」實際上毫無合法資質,涉嫌非法提供網際網路地圖服務。而今年4月通過第二次修訂的《測繪法》第55條規定:違反測繪法規定,未取得測繪資質證書,擅自從事測繪活動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測繪成果,並處測繪約定報酬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測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