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椒江二橋經過4年的建設,今天(8月8日)終於正式開通了。可以說這四年來,這座大橋牽動了眾多台州市民的心,也是最受大家關注的工程之一。今天是二橋的開通首日,也許有些朋友已經捷足先登,大部分朋友肯定還沒去見識過。那就讓我們先睹為快,跟隨記者邱永華,去領略一番這座橫跨椒江兩岸的新彩虹。
邱永華:「展現在我身後的就是今天凌晨零時正式通車的椒江二橋,相信很多市民和我一樣,在椒江二橋的建設施工過程當中,都來看過它,從一段一段的框架,到整體合龍,從路面鋪設到電氣化設施完工,我們看到了笨重粗陋的鋼筋水泥塊變成了如今輕盈美麗的鋼鐵長龍,在台州人民的注視下,歷時四年,我們的椒江二橋巍然飛架南北,椒江二橋及其接線工程是省重點工程,也是我們台州市迄今為止承接的最大的單體工程,總投資達19個億。我們來看這座雙塔雙索麵斜拉橋,它總長3.7公裡,寬39.5米,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80公裡每小時,橋上的雙塔高度是153米,相當於51層摩天大廈。從橋面到下面的江面,它的淨空高度是四十米,通航標準是萬噸海輪。」
市民劉先生:「我到這裡七點多一點。」
記者:「你家在哪裡的?」
市民劉先生:「下陳鎮。」
記者:「專門過來看?」
市民劉先生:「是的,乘104公交車過來的。橋真的好,看看蠻好的,蠻好的。」
市民劉阿姨:「我和老頭北岸那邊都走過了,自行車騎去的,就靠大橋造起來,對啊,很近了,對老百姓走起路了方便一點。我們老人家到那邊玩也可以了,那邊白沙這個地方很好的,我們下次到白沙去了,天氣涼一點,我們到白沙去了。」
劉阿姨的外孫:「這座橋很大,一眼望過去很宏偉,以後有機會再來玩。」
市民:「橋好的,離我家很近了。」
記者:「您家是在?」
市民:「江北。我在這邊上班,這樣以後自行車電瓶車來回就方便了,對啊。」
邱永華:「這會兒我們是從匝道往上走,看到這塊牌子就說明我們進入了椒江二橋的主體橋面,在這裡要給大家提個醒,大家看我的左手邊,這是原先設計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但因為現在還有些設施沒有完善,所以暫時還沒有開通,我們現在走的都是由這個機動車應急車道改裝而成的供行人和非機動車走的這麼一條道路,因為有這麼一個情況存在,所以大橋原先的設計時速是80公裡每小時,現在我們的限速是60公裡每小時,需要我們車主保持行車速度。」
邱永華:「這會我們是來到了南邊的高塔下面,站在這裡我就一個感覺,涼爽,左邊就是入海口,海風夾帶著清涼撲面而來,讓走了一身臭汗的我們通體舒坦,說不定有不少市民把這裡當做理想的納涼休閒場所,其實在二橋正式開通之前,在一些晚上,不少市民都騎著電瓶車或自行車,到橋面上納涼消暑,以前橋面封鎖的時候,橋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休閒場所,但是在二橋正式開通以後,這個安全問題,需要引起大家重視。」
邱永華:「我現在是在椒江二橋下面的灘涂岸邊,身後三十根樁基結實地託舉著南北兩岸的交通,大家不樣小看這些橋墩,其中一根橋墩的樁基深達140多米,比杭州灣跨海大橋最深的樁基還要深20多米,創造了國內橋梁樁基深度之最。當然,一座橋的意義不在於攻克了多少技術難題,而是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和對經濟的推動,從椒江大橋到椒江二橋,是一座橋的跨越,也是我們台州發展的見證,椒江二橋雖然是椒江區內的橋梁,但是它對台州整個東部的交通網絡完善,和台州沿海產業帶的推動,它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
文章來源:王慶天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