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應該都曉得,我們國家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流傳有一些關於農業種植方面的諺語,其中大部分都與二十四節氣有關,雖然是諺語,但準確率很高,能夠在種田的過程中給農民們提供幫助和參考,古代農民基本都是靠這些諺語來決定種田的時候和方式的,這種跨越了時代的特殊文化,絕對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智慧結晶。前不久剛過清明,除去人盡皆知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以外,民間其實一直也有清明斷雪的說法。
所謂的清明斷雪,指的是等到清明節過去以後,天氣會變得穩定,再也不會出現下雪天這種冬季才有的氣候環境,氣溫將會徹底回升,正式進入溫暖的春天,綠意盎然、草木復甦。不過這種經驗性的說法卻在最近受到了許多人的質疑,因為全國大面積的倒春寒,溫度急劇下降,使得北方的大雪還沒有徹底結束,就在近日山東多地下雪,甚至還有冰雹出沒,對農作物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反常的天氣狀況,引得許多農民都叫苦不迭。
主要也是因為這次天氣的變化太過突然,很多農民都沒有預料到會出現這種違背常理的天氣,受傷最慘重的無疑是果農,因為按季來說,很多果農都是在二月中下旬到四月中旬這一段時間育苗授粉的,如今正是種植的關鍵時節,很多植物都需要細心照料,但這突如其來的冰雪不僅凍死凍傷了很大一批幼苗,還嚴重阻礙了授粉過程,對於果農朋友們來說,這可是非常沉重的打擊。
而作為主要受災區的山東也是我國有名的水果出產地,除去最有名的山東大櫻桃以外,蘋果、梨、桃子、杏等等水果如今都正值花期,陡然遭遇這一下,很多花朵都是直接被凍壞了,沒有花就結不了果子,如今很多專家根據實際情況都覺得今年山東正在種植的許多水果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狀況,這也意味著今年的水果價格可能會和去年上半年相似,維持持續漲價。
因為櫻桃種植面積最大,受災情況也最嚴重,很多網友在知道這個消息以後,最大的困惑就是這樣漲價下去國產櫻桃還能吃得起嗎?相比對這個問題,更擔心的應該是果民朋友們,在櫻桃界,國產櫻桃和進口櫻桃一直存在競爭,如今國產櫻桃遭到重創,失去了一直以來的價格優勢,口感或許也會有一定影響,不如以往的甜,那買家真的還會願意購買國產櫻桃嗎?
恐怕是很難的,畢竟哪怕是在國產櫻桃不出意外豐收的情況下,很多人依舊會選擇花大價錢購買外國櫻桃以獲取更好的口感,即便近年來國產櫻桃在口感方面不斷突破,有了很多新品種,一些買家們依舊對質量更加統一,要求更加嚴格,標準化生產出來進口櫻桃更加青睞,而現在國產有了其他因素的影響,售賣起來可能更難,不過喜歡酸甜口感的人肯定還是會選擇購買的,加上今年數量有限,結果還不一定呢。
其實下半年上市的是南半球,即澳大利亞、智利、紐西蘭等國成熟的車釐子。而到了每年的6月份就是北半球,北美洲和亞洲地區的櫻桃盛產期。之所以北半球的櫻桃沒有南半球產的名氣大,主要還是品質和上市時間的關係。車釐子上市時間接近春節,是個消費旺季,而北半球的櫻桃上市時間已在夏季,夏季的水果種類更加豐富,櫻桃一旦價高就不具備很大的優勢,這也是國內櫻桃一直賣不上高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