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空工業的巔峰之作
颱風作為一款不具備隱身優勢的第四代多用途戰鬥機,近期又迎來了38架的大單,其中31架為單座型、7架為雙座型,購買方為德國空軍。雖然這是一款誕生於上世紀的戰機,但它卻是歐洲航空工業的巔峰之作。與法國的陣風戰鬥機、瑞典的JAS39薩博戰鬥機並稱為「歐洲三雄」。
德國花巨資再買38架颱風
據透露,本次的38架戰機價值63.5億美元,單機價格超過1.6億美元,已經超過了F22戰機的製造成本,甚至相當於兩架F-35A的造價。雖然F35A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走俏,但是由於F35戰鬥機的產能問題,必將導致F35無法在短時間內提供充足的貨源,另外,一些國家的國防壓力並不是很大,或者說其空軍的主要作戰任務就是截擊,例如北約眾國,而F35戰鬥機的截擊性能並不出眾,因此德國花費重金購買颱風戰鬥機也情有可原。颱風也是由歐洲英、德、意、西四國聯合研製的戰鬥機,因此德國花費的巨資也能反哺自身航空工業的發展。
颱風的由來
1979年,德國對於新型戰鬥機的需求則導致了TFK-90概念型的誕生,後來英法兩國相繼加入並成立了ECF小組,將新型戰鬥機命名為「歐洲戰機」,不過這三個國家開始研製了各自的原型機,兩年後也就是1981年,因為各種理由歐洲戰機計劃遇到重大挫敗,不過這並沒有阻礙各國研製自己的戰鬥機。1983年英法德意西五國打算加速這款聯合研製戰鬥機的進程,並初步擬定擬定飛機具有短場起降和超視距空戰能力。1984年各國的理念出現了分歧,鑑於當時航母的重要性,法國執意研製可用於航母的艦載機以及外銷的戰鬥機,最終英德意三國決定退出,並自創新的歐洲戰機計劃。1985年,歐洲新型戰鬥機計劃明確了將法西排除在外,法國開始專注自研的ACX專案,後面就誕生了如今並稱為歐洲三雄的「颱風」和陣風戰鬥機。
首款改變國界的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的首架原型機於1994年3月27出廠,首飛獲得了成功,由於四國聯合研製,所以當所有的分工工作都完成後,最終生產合約在1997年才籤定。颱風是第一款實現了由兩個以上的國家聯合研發並順利服役的戰鬥機,因此它也被稱為還未真正上戰場就已經獲得了在概念上改變國界的勝利。
掛載能力超強的颱風
由於機身使用了超過70%的複合材料,所以長15.96米、翼展10.95米的颱風戰鬥機空重僅11噸,不過它卻有13個武器掛點,8個位於翼下,5個在機身,因此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3.5噸。這款戰鬥機能夠使用的武器種類很多,既有美制的AIM系列空空飛彈,現在也已經換裝了流星中遠程空空飛彈。由於採用了靜不穩定設計的鴨翼布局,使用數字式電傳操控系統,因此颱風具有高度敏捷性,兼具優秀的超音速性能與低速性能。颱風最大的缺點是缺少隱身性能和相控陣雷達,後者可以通過升級改進,但前者卻是先天的不足。德國空軍此次購買的最新型就已經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由於颱風戰鬥機的出現比F22還要早,所以8000萬歐元的造價也讓其號稱在F22戰鬥機出現以後,當時價格僅次於F22的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