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行商坐賈,其中坐賈指的是有固定經營場所的生意人,而行商說的就是邊走邊賣的人,也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說的擺地攤。可見地攤文化在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一直作為基本的經營方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的,那麼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是否也有擺地攤的生活傳統呢?
在不發達的非洲地區,有時候當地居民甚至還掙扎在溫飽線上,但是日用品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因為沒有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以及健全的流通渠道,當地人很難通過我們熟知的門店或者像中國一樣發達的電商網站一樣,方便快捷地去購買生活必需品。在這樣的情況下,地攤集市成了當地人購買商品的主要渠道,甚至很多的中國人會不遠萬裡到非洲國家去擺攤經營。熱鬧的地攤集市成為當地最繁榮的地段。
同時,在發達國家也有很多擺地攤的場景。無論哪個地區,再發達依然有相對比較貧窮的人群,他們需要一定的生活來源來謀生。而且,在發達國家,擺地攤也被看作是一項生活能力和創業能力,我們平時看的很多成功學故事裡,經常也會提到主人公在小時候就有在社區擺地攤的經歷,這段經歷會成為他們創業的起點,伴隨著生意越做越大,漸漸變成美好的回憶。
商品種類繁多的地攤,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無論是中國特色的流動小吃車擺滿一條街,還是像非洲一樣在泥土地裡搭起棚子賣小商品,或者是像發達國家一樣,整齊地擺在社區街道裡,地攤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世界都有它的身影,從古至今,無論國內國外,都是讓我們的生活充滿煙火氣息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