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唐、興於唐、衰於唐的華清宮,承載了太多的歷史。時至今日,到了華清宮,依稀還能聽到唐玄宗和楊玉環的嘻聲笑語,仿佛還能感受到白居易《長恨歌》中描述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旖旎風光,似乎還能聽到西安事變時零落的槍聲。
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華清宮,經過唐朝後,逐漸衰敗,給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感慨的空間,白居易、杜牧、李商隱、李賀、羅隱、盧綸、韋應物、王建、汪元量、李綱等等,寫了無數感懷華清宮的詩詞。
宋朝詩人杜常,歷史記載他的資料很少,甚至一度把他作為唐朝詩人。一生中僅留下四首詩,都是在華清宮寫的,其他未見詩存。憑藉一首《華清宮》,位列宋朝詩人之位,這首詩也成為歷代寫華清宮的名篇而流傳。
《華清宮》:「行盡江南數十程,曉星殘月入華清。朝元閣上西風急,都入長楊作雨聲。」
結束了江南的漫長旅程,在夜晚來到了華清宮。這時候,朝元閣上颳起了西風,風卷長楊宮中的楊林,化作悽悽雨聲。
這首詩寫於元豐三年九月,也就是公元1080年秋天,此時距離唐玄宗到此已過百年,大唐王朝也已結束近二百年。
詩人杜常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披星戴月到達了華清宮,月色下,破敗的華清宮背後是朦朧的驪山,秋風中,詩人獨立華清宮,感慨王朝迭代,昔日的唐明皇此時何在?楊貴妃又何在?多少繁華盛世,彈指一揮間。從長安城方向刮來的風,從朝元閣上一直吹到漢代的長楊宮中,風卷楊林,化作陣陣雨聲,漢唐盛世又如何?此時只剩瀟瀟風雨聲。
詩人眼中的悽涼、心中的感慨,此時都化作詩句而出,殘月、風聲、雨聲,喚起對歷史的共鳴,自己的「數十程」又算得了什麼?
經典需要傳承,歷史需要弘揚,書法和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特邀請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山西、甘肅、廣東、陝西等全國各地的書法愛好者,共同書寫宋代詩人杜常這首經典的詠史詩《華清宮》。
18位老師共書寫了22幅書法作品,精選其中18幅展示如下:
1作者:董平立(河南)
2作者:樊朝陽,河南省鄭州市黃帝故裡新鄭人,八二年畢業於黑龍江工程學院。現就讀於新鄭市老幹部大學書法研究班。師承家傳,習歐楷。作品《轉輪大藏經》收藏於中國嵩山少林寺。
3作者:李文(廣東),美國企業管理博士,新加坡蘭亭書畫協會會員,東莞市黃江鎮書法家協會會員,師承新加坡著名書法、國畫大家黃明宗先生,是吳昌碩的再傳弟子。
4作者:昝財川(天津)
5作者:劉陽明,湖南岳陽市詩詞楹聯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嶽陽市委機關詩聯學會副秘書長。嶽陽市詩詞協會、楹聯學會、書法協會會員。
6作者:韋傑,書法愛好者,學習小楷兩年時間。
7作者:時獻忠(河南)
8作者:王海彬(四川)
9作者:洞庭老龍(湖南)
10作者:萬海濱(湖南)
11作者:劉嶽生(湖南)
12作者:隴上墨言,甘肅省白銀市老年書畫協會會員。
13作者:譚琦英,女,湖南岳陽人。中華詩詞協會會員,湖南省詩詞協會、老年書法協會、新聞出版書法協會會員,嶽陽市楹聯學會、詩詞協會、書法協會會員。
14作者:鄒忠誠(四川),華西醫大藥學院藥物分析專業,製藥工程師,喜歡書法,2017年5月開始學習書法,參加過市2018年、2019年迎春杯書法展,獲優秀獎。
15作者:黨曉山(湖南)
16作者:姚昱平(湖南)
17作者:陳長水,河南廣播電視臺二級美術師,中國文藝家藝術研究院會員。
18作者:郝乙,師承牛逍先生。中國書畫家聯誼會軍旅書畫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金融書法家協會會員。
註:文中圖片除書法作品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