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認知中,一個人的工資,應該是隨著年齡增長、以及職場經驗的累積,而逐漸變高的。
就算不能每年都升職加薪,至少,跟去年、前年持平,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
但很多人的實際情況,卻出了意外。
根據小編的觀察,周圍從事財務、行政、人事等支撐型崗位的朋友,工資要麼穩定,要麼隨著工作年限升職加薪;
而我很多做軟體開發的同行,前幾年最風光的時候,月薪能拿到兩萬、三萬,到了今年,很多都掉到了一萬,甚至一萬以下。
可能你會說,一萬也不少啊,月薪一萬也超過大部分國人了。
單從數字上來看,的確是這樣;
但如果你拉開一點距離,從大局去看整個職場生涯,你會發現:
對於很多軟體行業的從業者來說,整個職業趨勢是下降的;
曾經那些月薪一、兩萬,甚至好幾萬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軟體開發行業,技術迭代快,每年、甚至半年就會更新,導致從業者必須經常關注行業動態,學習新的框架和知識。
最簡單的舉例說吧,假如你今年成功找到了工作,然後就不學習任何東西,兩年後你再找工作,幾乎就沒公司要了。
我有個前同事小魏,他就是這種典型。
他是做前端開發的,工作第八個年頭了,依然在開發一線,做最基礎的碼農。
去年很多公司狀況艱難,包括小魏的公司。
六月份前後,公司人事發來通知,說要降50%的績效工資。
小魏的工資,一下子從一萬五,變成了八千多。
但是沒辦法,錢少也得幹。
因為他已經偷偷打聽過了,外面公司大同小異,要麼跟他們一樣變相降薪,要麼乾脆直接裁員了事。
你說大公司待遇好?
不好意思,像小魏這樣平凡無奇的選手,大公司是進不去的。
今年正好30歲的小魏,在而立之年,非但沒有「立」的多麼像樣,工資反而遭遇了「腰斬」。
這不馬上快過年了,他都不知道該用什麼面貌回老家。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困境?小編談談兩個主要原因。
一、年輕時,沒有做好規劃。
任何年齡都有相對的「年輕」階段。
對於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來說,二十幾歲是年輕時候;
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剛剛大學畢業、走入職場時就是ta的年輕時候。
心理學上有個一個 很有趣的說法:
研究表明,多數人在25歲之後,大腦皮層的前額皮質才會逐漸成熟。
這個部位是幹什麼的呢?就是負責決策和規劃的。
也就是說,大部分人在25歲之前,其實都不明白自己 將來要幹什麼,要以怎樣的方式度過一生。
別說計劃什麼五年後、十年後的事情了,讓他考慮明年的事情,他都懶得想。
但還有一小部分人,或者是天賦異稟,或者是後天培養得當,他們很小就樹立了一生的目標;
二十幾歲剛剛進入職場之後,就積極展開職場規劃,一步一步的朝目標前行——這些人,就是你我身邊的佼佼者、公司中高管、年輕的單位領導、以及創業成功的年輕老闆。
他們或許沒有像明星一樣揚名立萬,但也靠著自己的規劃、意志和行動力,過上了足以甩同齡人好幾條街
二、缺乏堅定的目標、規劃和行動力
之前有個粉絲朋友發私信問小編:
「我是大三女生,住在學校宿舍。
我想考研,但除我之外的三名室友,都沒這個打算。
平時我跟室友一起打飯、上課、逛街,但這樣,我就會失去整塊的學習時間,沒辦法準備考試了。
但如果不跟她們一起,就顯得太不合群,我擔心會被她們排擠。
我該怎樣才能兼顧【學習】和【友誼】的平衡呢?」
我當時是這樣回復她的:
「這種情況下,你很難兼顧,你只能在二者之間做出取捨。
最重要的是,你要想清楚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並且做好為之付出代價的準備。
比方說,你更需要大學期間的友情,那你就得犧牲學習時間,去迎合你室友;
如果你更需要一個好的未來,比方說考上研究生,找個好工作,那你就得犧牲你的交際需求,儘量花更多時間在學習上。
你得冒著被室友不理解、冷落甚至排擠的風險。」
其實真的是這樣。
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做選擇,做決策。
我們常常做不好決策、做錯選擇,根本原因是,我們總是搞不清,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
所以,人往往會陷入短期利益的陷阱,做出一些對長遠目標沒有好處的事情。
比方說,為了不被室友排擠,放棄學習時間去陪她們逛街、聊天;
為了滿足一時半刻的口腹之慾,放棄減肥計劃,大吃二喝;
職場人明明知道自己應該學習、提升,但一到周末,就被惰性打敗,在短視頻、追劇裡消磨一整天。
而自己真正的目標——諸如變美變瘦、升職加薪等等,則越來越難以實現。
一份高高在上的學歷,一份人人爭取的工作,在這個社會,原本就是稀缺品。
稀缺品是什麼?是「你想要、別人也想要」的東西。
而越是稀缺,則越要通過更大的代價去爭取——對無錢無勢的普通人來說,更是如此。
所以,為了達成目標,你必須全心全意的投入,孤注一擲的投入。
否則你就不配得到它。
可惜的是,多數人,都只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道理都懂,但做起來,真的太難了。
誰也不想在三十幾歲的時候,從月薪過萬,回歸到月薪幾千。
但仔細回想過往的職場生涯,仿佛每一步、每一個腳印,都在引領著走向這個必然的結局。
結語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低谷,都會走些彎路。
重要的是,只要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想辦法去彌補、追上, 才是正解。
只要勇於出發,任何時候都不晚。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