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晚已經來到蘇茲達爾,也已經走過一輪古城,早上的感覺又截然不同,歐洲鄉下確實很漂亮。
木製建築博物館-蘇茲達爾克裡姆林宮(基督誕生大教堂)-艾爾菲米男子修道院-科斯特羅馬
木製建築博物館:一個展示18 世紀的農村生活風貌的園區,都是由蘇茲達爾村裡原物遷移至此,有教堂、農舍、民房、穀倉、水井、風車等等,全部都是木製。教堂有分夏天教堂跟冬天教堂,因為冬天很冷,所以集會的區域比較小(靠在一起比較溫暖),裡面也都是簡單、樸素全木製。也有參觀了一下民房,一樓為儲藏區、動物區,二樓才是住宅區,床都小小的,也都有上下鋪! 木製的窗戶配上雕刻窗框,非常鄉村風,再配上一盆鮮花。
#基督誕生大教堂
蘇茲達爾克裡姆林宮(基督誕生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沿著木造博物館旁的一條小徑,通過一條小條,就可以來到蘇茲達爾的歷史中心,藍色底配上金色星星的洋蔥屋頂,真的非常可愛!蘇茲達爾的克裡姆林宮建於公元1024年,曾經一度成為俄國政治和宗教中心,因此保留了許多精緻的藝術與宗教瑰寶。而基督誕生大教堂則建於1222–1225 年,在東正教不同顏色的洋蔥屋頂有不同的意思,藍色就是象徵聖母,所以地位又更崇高了。
這個地方就美在那個天際線,沒有人比這個教堂高,加上河流、綠地,真的是呈現美到不行的一幅畫。當你親眼看見時,內心覺得平穩、安定,可以專注看著光影變化、水的流動、風吹樹葉而產生的聲響,深深烙印。
離開克裡姆林宮會走到一個市集,因為是沿著河岸,也是當時社會重要的市場,現在則是一些小市集。
#艾爾菲米男子修道院
艾爾菲米男子修道院 Monastery of Saint Euthymius:沿著河岸而建,其實在河的對岸有一女子修道院,過去用來流放被沙皇們遺棄失寵的皇后或皇室女眷,成了囚禁女子青春年華的「牢籠」。男子修道院非常的寬廣,有一整片的圍牆,裡面的鐘樓也會有表演。因為鐘的大小會影響其音調,每個鐘都會拉一條線,表演方式則為一個人負責控制那些線,用拉線的方式來演奏,十分特別。
#科斯特羅馬
科斯特羅馬:科斯特羅馬位於科斯特羅馬河和窩瓦河的匯合處,在17、18世紀時貿易鼎盛。在當地的傳說中,科斯特羅馬是「俄版聖誕老人」嚴寒老人的孫女雪姑娘的故鄉。在市中心的附近有雪姑娘的雕像,本人是小小一個。
自媒體 | 旅人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