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隍廟出來後,我們就逛上海老街,一路走下去,然後去看外灘美景。
我每到一個城市,必去尋找特色美食和建築,我這人超愛逛老街。
逛青島和上海老街,我逛出了臺北的感覺,真的超喜歡老建築啊,百看不膩。
這三個城市共同點:各馬路以中國各城市命名,都是老房子,建築比較復古。
上海老街,又稱「小東門」,地處上海市黃浦區老城廂,也就是小東門城門所在地。由於歷史原因,城門沒有被保留下來,但是老城廂環城的9扇門至今仍深深刻在上海人民心中。
上海老街所在的小東門地區,原是上海對外貿易、小商品交易的重要場地,見證了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
走進上海老街,仿佛回到了100年前上海的繁華集市。這條集旅遊觀光、購物消費、休閒娛樂、文化展示於一體的多功能特色街,歷史上曾以廟前大街為名。
匯集了一批上海最早的錢莊、金店、銀樓、酒肆、茶館、戲樓、商行,一直是連接十六鋪(小東門)和城隍廟、豫園地區的人流走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沿街人文景觀使其擁有豐富的商業文化底蘊。
由西到東的建築風格和業態布局展示了老上海從明清向民國直至西洋文化湧入時期的一段歷史文化的演變。
全街的商業經營以傳統特色行業為主流,突出傳統民俗文化,營造海派文化氛圍。上海老街以館驛街為界分為東西兩段,東段經過裝飾和改造,保留了清末民國初年的民居特色。
老街兩側恢復了花格窗、排門板、範氏欄杆、落地搖杆門等,再配以屋頂上的飛簷翹角,花邊滴水和馬頭牆。西段的房屋外立面仿明清建築,突出上海老城廂的民俗風情,黛瓦粉牆,紅柱飛簷。
這裡重現了童涵春、老同盛、吳良材、萬有全、裘天寶、老上海茶館、德順酒菜館、春風得意樓、西施豆腐房、丁娘子布莊、榮順館、博印堂等百年老店,同時開設丹鳳茶樓、名醫堂等富有傳統特色的商鋪。
上海老街旁的康家弄,充分刻畫了上海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源遠流長,其建築民宅的風格印證了老上海的風情。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來到了外灘。外灘、黃浦江、東方明珠塔……是我一直想來看看的地方。
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灘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海十裡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
上海闢為商埠以後,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報社開始在此雲集,外灘成為全國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
外灘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素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是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上海的地標之一。
與外灘隔江相對的浦東陸家嘴,有上海標誌性建築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不過,我們只能等下次專門來上海看夜景了,因為這次主要目的還是上海迪士尼,第二天要早起,下午逛完外灘後就趕去酒店了,就在迪士尼附近。
不急,上海這麼大,慢慢逛,反正杭州離上海近,而且我們有上海迪士尼年卡,以後來上海的機會更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