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厚植家國情懷,線上線下消費持續火爆,文化活動異彩紛呈……「十四五」開局之年的國慶假期,神州大地勾勒出一幅幅歡樂祥和、富足興旺的美好畫面。
無論是回家團圓還是擁抱「詩和遠方」,無論是感受傳統文化還是新興經濟魅力,活力四射的假日經濟背後,呈現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中國。
「詩和遠方」:旅遊消費亮點不斷
「流動中國」,暢通而有序,旅遊消費亮點不斷。
10月1日,人們在北京長安街西單路口「喜迎冬奧」主題花壇前拍照留影。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今年國慶假期,曾因疫情關停全市所有景區近一個月的湖南張家界,迎來恢復開放後的首個黃金周。
張家界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張家界市等級景區景點均已開放,全部採取「限量、預約、錯峰」措施,安裝了「疫情防控健康通道」檢測設備,各個景區接待遊客量均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75%。
10月2日,遊客在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在保證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前提下,這個黃金周,不少熱門景區及城市地標人流湧動,盡展「流動中國」的生機與活力。
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館,遊客呈爆發式增長,門票連續多日銷售一空;在九寨溝景區,接待遊客連續多日達到4.1萬人次的最高承載量;北京環球影城、上海迪士尼樂園內,熱門項目等待時間普遍超過2小時……
這是10月6日拍攝的廣西南寧市民族大道進城方向車流。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有統計預測,今年國慶假期全國國內遊人次將達6.5億,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八成以上。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國慶黃金周期間,全國交通運輸部門預計共發送旅客超4億人次。
10月1日,遊客在貴州省遵義市遵義會議會址參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羅星漢 攝)這是恰逢建黨一百周年的國慶黃金周,紅色景區迎來「打卡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橘子洲青年毛澤東頭像前人頭攢動,一位來自廣州的「90後」遊客情不自禁地吟誦起《沁園春·長沙》,他對記者說,來長沙之前,就想著一定要「打卡」橘子洲,實地感受革命者們「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壯志豪情。
這個假期,話題「這才是國慶該去的地方」登上微博熱搜。從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到嘉興南湖紅船,從革命老區到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無數遊客選擇去追尋心中的那一抹「中國紅」。
10月6日,遊客在江蘇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的烈士紀念館裡參觀。新華社發(孫忠南 攝)據統計,假期首日,廣州15家紅色景區接待遊客超7萬人次;假期前三天,井岡山景區接待遊客13.05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9.66%……
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第一個國慶黃金周,綠色鄉村遊「圈粉」無數——
達東村位於拉薩近郊,這裡交通便利、風光秀美,被譽為拉薩「最美鄉村」,是西藏自治區首批綠色旅遊示範基地。「入秋後,天氣轉涼,村裡的溫泉民宿,已經預訂到節後了。」達東村鄉村旅遊項目經理多明蘭介紹,國慶前三天,全村共接待遊客約1900人次,其中本地遊客佔80%左右。
飛豬數據顯示,假期前三天,鄉村民宿訂單量環比上月增長超560%,增速超過酒店。
「買買買」:線上線下人氣爆棚
購物,是黃金周消費的永恆主題。2021國慶黃金周,「買買買」既展現了消費復甦的活力,又透露出新的消費動向和趨勢。
夜幕降臨,燈光閃爍。在北京一處露天集市的網紅咖啡調製現場,表演者的演奏引來「逛集」的年輕人紛紛拍照留念。
這是朝陽大悅城廣場舉辦的「2021青年理想生活節」的一幕。漢服歌舞秀、即興戲劇表演、草地彈唱……打造300平方米城市露營區,容納咖啡精釀、煙火小吃、潮玩文創等特色活動,消費體驗與社交空間巧妙融合,這裡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國慶「打卡地」。
國慶首日,銀泰百貨位於多個城市的門店客流大增,同比上漲超過20%,大悅城北京大區商業總銷售額超過6000萬元,同比增長37%,總客流同比增長38%。
10月2日,遊客在湖南長沙世界之窗水上樂園遊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夜色之下,長沙「夜經濟」最集中的五一商圈,大街小巷摩肩接踵,人聲鼎沸。「網紅」奶茶店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一家,堪稱「同街競技」「遍地開花」,門口排起長隊,年輕人三五成群前來「打卡」。
線下消費火熱,線上消費也勢頭不減、新意十足。
10月2日,遊客在浙江省桐廬縣鐘山鄉金家山滑翔傘基地體驗滑翔傘。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本地遊、周邊遊火爆,新玩法帶動新消費。部分電商平臺數據顯示,自駕遊帶動了車載電飯煲銷量環比增長近20%。露營類、衝浪類、垂釣類商品銷售增長明顯。
與此同時,品質化、個性化消費特色更加凸顯。京東相關數據顯示,國慶期間,消費佔比前五大類商品分別為家用電器、電腦辦公、手機通訊、食品飲料和數碼產品。其中,北京、上海等地掃地機器人交易額同比增長超三成。北京、廣州等地健康監測類智能設備交易額同比增長超2倍。
消費升級不僅體現在城市,還有鄉村,購買進口貨和個性化產品成為越來越多「小鎮青年」的選擇。天貓國際數據顯示,國慶期間,四五線以下城市及農村地區的進口消費增速高於一二線城市,部分鄉鎮、農村進口消費同比增長超過55%。
無論是線下客流量增加,還是線上訂單大漲,背後是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下人們消費信心的進一步增強。美團數據顯示,綜合餐飲、住宿、旅遊、娛樂、出行等業務消費數據來看,今年國慶期間總消費額同比上漲約三成,比2019年同期上漲51.6%。
10月6日,遊人冒雨遊覽北京南鑼鼓巷。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餐飲消費也在加快恢復。「老字號」便宜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慶期間,便宜坊客流量基本與2019年持平,餐飲消費處於持續恢復狀態。
文化「盛宴」:「好戲連臺」彰顯藝術魅力
國慶假期,各地影院人氣持續升溫。
「十一」當天,我國電影票房突破6億元。其中,《長津湖》更是以當日突破4億元的票房成績強勢領跑。這不僅刷新了國慶檔影片單日的票房紀錄,也在同檔期影片中佔據排片佔比、觀影人次、上座率等多項數據的第一。
10月7日,兩名年輕人在北京一家影院觀看電影《長津湖》的海報。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這部時長近3小時的紅色主旋律國產大片,帶領觀眾重回抗美援朝戰場,講述志願軍連隊為奪取長津湖戰役勝利在極端艱苦條件下的堅守與奮戰,不論故事、場景還是人物、鏡頭都讓人為之動容。
位列單日票房第二位的是《我和我的父輩》,該片通過「家與國」的視角描寫父輩們接續奮鬥的經歷,講述中國人的血脈相連和精神傳承,再現中國人努力拼搏的時代記憶。
此次國慶檔影片,以「愛國主義」激發觀眾強烈共情。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7日17時,2021年國慶檔票房達42.46億元。其中,《長津湖》以30.9億元票房領跑,打破國慶檔影片票房紀錄。
「為了下一代遠離硝煙,英雄們把熱血融進土地。《長津湖》是悲壯的離歌,更是燃燒的史詩。」一位網友在看完影片後這樣評論。
享文化盛宴,為精神充電,「過文化節」是近年來的新時尚。
10月3日,在江蘇鎮江句容市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演員為遊客表演腰鼓。新華社發(鍾學滿 攝)長假剛開始,「敦行故遠:故宮敦煌特展」國慶七天預約已顯示門票售罄。在崑山,第八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如約而至,《浣紗記·吳越春秋》《瞿秋白》等陸續登場。在北京,第五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國慶亮相園博園,紅色戲曲經典交響音樂演唱會《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等曲目謳歌時代。
10月3日,市民在湖南省邵陽市松坡圖書館桃花源分館裡閱讀。新華社發(曹正平 攝)老藝術家披掛上陣,新秀粉墨亮相,年輕觀眾前來捧場……國風、非遺引領新潮流。
到蘭州,看「如意甘肅·多彩非遺」全省非遺展演,嗩吶高亢、道情悠揚;來洛陽,「黃河非遺國際創意周」帶你開啟黃河非遺之旅;登泰山,體驗「國慶吃麵 國泰民安」新民俗,祝願國運綿長。
10月1日晚,遊客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古城夜遊。新華社發(高啟民 攝)愛國主義旋律在神州大地唱響,黃金周假日經濟效益凸顯,消費升級亮點紛呈……這個黃金周,折射的是中國假日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展現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