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關於中國的青少年在審美取向上趨向於女性化的問題,鬧的是挺熱鬧。事實上也是如此,別的不說,在現代年輕人的眼裡,什麼樣的男人是帥哥呢?答案是長得越像美女的男人就越帥。今天熒幕上人氣最高的大明星們,無一例外都長著一張美女的臉,就算是那些滿臉鬍子的所謂帥大叔們,其本質上也是偏女性化的相貌。更別說甚囂塵上的小鮮肉了,個個都是越俊俏、越柔弱就越受歡迎。正是有鑑於此,又有一些公知大聲疾呼,揚言要挽回中國男性的陽剛之氣,阻止這種娘化的風氣,可問題來了,為什麼會有娘化之風?還有純爺們都去哪了呢?
在中國的歷史上,這種全民娘化的風氣其實早就出現過多次,最嚴重最典型的就是魏晉時期的君子風流。由於和平環境和統治階級的固化,導致上層知識分子們終日無所事事百無聊賴。慢慢的就形成了以女性之美為榮的風氣,從上到下充斥著柔弱之氣。以至於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男人們穿著華美的女性服飾,臉上塗滿胭脂水粉,吃著各種亂七八糟的丹藥。如果你要鍛鍊身體,騎馬射箭,馬上會受到所有人的鄙視和嘲笑。就是這樣一幫人,在外族入侵的時候,連逃跑的能力都沒有。比如侯景之亂,梁朝的官員在逃跑時,看到馬在嘶鳴,竟以為這是老虎嚇得不敢騎。
那好好的一個尚武民族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其實並不是什麼明星效應,也不是全民審美扭曲,說到底就是因為和平時期太久,常年不拿刀不經歷戰爭的年輕人們在潛意識裡就會產生這種異化。就像大漢王朝強橫一時,打得周邊那些小國沒有一個不服氣的,於時老劉家覺得老這麼派兵徵戰也不是一回事,所以乾脆就讓那些臣服的少數民族番將幫自己打仗。時間久了年輕人泡在四書五經和胭脂水粉裡面,早晚都會娘化。後來民族融合完成,少數民族粗狂豪邁的性格融入華夏民族,到了唐代,像李白、虯髯客這樣的純爺們自然就回來了。
說白了,女人的性選擇決定了男人的性方向。動亂時期大家都希望能有人保護自己,所以那些滿臉鬍子、渾身橫肉、聲如洪鐘,充滿雄性野蠻氣息的男人們,毫無疑問能夠給人足夠的安全感,所以女人們都對這樣的男人趨之若鶩,為了獲得異性青睞,這樣的男人就會更有優勢,年輕人們也就會往這個方向發展。而到了和平時期,人們不是渴望別人保護,而是渴望保護別人。所以那些柔柔弱弱、長相俊美、宛若少女的男人們更能激起女性的保護欲,愛心泛濫,所以男人們也都傾向於娘化從而獲得女性的青睞。
所以只要是經濟迅速發達,老百姓遠離飢餓動亂,生活安逸久了, 自然就會出現這種女性化的發展方向。不止我們,隔壁的日本、韓國、新加坡,就連香港和臺灣地區都是一個樣。其實根本就不用太過在意,就算你去可以的扭轉這種審美,也根本是無濟於事,因為只要女人們的喜好不改變,男人們就不會改變。所以這種娘化現象的根本原因不在男人,而是女人。那些長得並不怎麼帥氣的男人們也沒必要氣餒,因為不受美女喜愛不是你的錯,是社會的錯。
只要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全民尚武的精神一回來,女人們自然就會警覺,小鮮肉們根本就保護不了他們,能保護它們的,還是那些醜陋、粗狂的所謂臭男人們。到那個時候,我們這些長得像個男人的男人們,自然就能回到社會主流。就像當年中國剛剛溫飽富足的時候,奶油小生大行其道,誰知道一部日本的電影《追捕》讓人們發現,還有高倉健這樣的男人,逼得唐國強不得不轉型,成為長了鬍子的諸葛亮。你以為是高倉健真的比唐國強長得帥嗎?不是,是因為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社會的急速變化讓女人們心感不安,需要這樣的男人來給自己依靠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