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國家或是地區獨特的飲食習慣,總是與當地的生活環境,歷史變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米飯、麵條、披薩、牛排……這些食物在如今都不是什麼新奇的飲食。而在尼泊爾當地與眾不同的飲食文化,還是讓第一次來到這裡的遊人有了全新的體驗。雖然尼泊爾餐的主食依然是米飯、餅類,但獨特的烹飪方式與食用方法為米飯創造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口感風味。
在尼泊爾當地,走進一家路邊小店,點一份當地特色的尼泊爾餐。店家就會端上來一個鐵盤,一般價格在15元左右,主食可以免費續餐。鐵盤中間是一碗米飯,四周配了不同的小菜,一般會是鷹嘴豆湯、蔬菜咖喱、雞肉咖喱、醬菜、脆餅,當然還有一份甜品,就是當地特製的酸奶。很多地方的酸奶是加鹽和肉桂的,口感令人無法形容。如果不配米飯也可以選擇搭配當地的一種圓餅,這些飲食習慣都起源於印度。
尼泊爾人受印度的飲食習慣吃飯是不使用筷子和刀叉的,都是使用右手進餐。很多的餐廳都不使用筷子最多是給遊客準備刀叉。所謂入鄉隨俗就是如此。在尼泊爾旅行的十幾天中,除了在中餐館吃飯幾乎都沒有筷子提供。
尼泊爾餐最大的特點就是現點現做。每次在尼泊爾吃飯,等待時間都會較長。哪怕是十幾元的一個套餐飯,也是點餐後現做。在口感上尼泊爾餐略顯單一,他們沒有豐富的菜系。大餐與快餐的區別就在於多幾種不同風味的咖喱配菜。在尼泊爾待了十幾天,幾乎所有本地餐廳提供的尼泊爾餐都是大同小異。偶爾嘗試會有新鮮感,但是長期如此令人乏味。
尼泊爾還有另外一種傳統主食,當地叫做MOMO,翻譯成中文就是餃子或者包子等用麵皮包裹餡料的主食。在尼泊爾MOMO是與中國飲食最為接近的一種食物,裡面可以是雞肉、羊肉、蔬菜等餡料,可以蒸也可以炸,口感與中國的餃子、包子還是略有不同。
尼泊爾人也喜歡喝奶茶,無論是早餐下午茶還是晚餐,奶茶是尼泊爾人必不可少的一種飲料。在尼泊爾奶茶要搭配各種香料煮至香醇濃鬱,口感順滑,2塊錢左右就能享受到一杯奶茶的快樂。
尼泊爾飲食的中心就是圍繞「咖喱」二字,這也是受印度的飲食習慣所影響。但在日積月累之中,尼餐也通過獨特的烹飪和適應當地人的飲食習慣與印度餐有了明顯的差異。尼餐的用材會比印度餐更加豐富,即使同為咖喱系餐食,尼泊爾餐的口感也有著當地獨特的風味。來到尼泊爾一定要去當地最普通的蒼蠅館,試試最地道的尼餐,這是了解尼泊爾人真實生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