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啟動DeeCamp2019人工智慧訓練營

2020-12-11 網易教育

2019年4月8日,創新工場主辦的DeeCamp 2019人工智慧訓練營正式啟動,計劃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四地免費招收600名大學生,進行為期5周的理論和實戰閉門培訓。

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

據介紹,DeeCamp2019是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的第三屆。雖然每一屆的周期僅為5周,但經過兩年的課程演練,DeeCamp已經證明,用五周時間培養出滿足產業一線需求的人工智慧應用型人才,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完全可以進行規模化複製的。

不過,DeeCamp的準入門檻並不低。創新工場在AI領域的號召力眾所周知,DeeCamp對AI人才更是極具新引力。據了解,2017年暑期的第一期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有近1000名在校生報名,最終只錄取了36人,錄取率小於4%%,第二期吸引來自全球600餘所高校的近7000名本科、碩士、博士報名,經過申請材料審核、在線筆試、視頻面試,300人闖出重圍,錄取率也只有4.28%。今年雖然預計招收600人,但預計會吸引超過10000萬人報名。

創新工場的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本著公益項目的初衷,希望通過聯合產業、學界力量,打造應用型AI人才培養平臺,提升高校AI人才在行業應用研發中的理論與技能水平,豐富AI人才的實踐案例經驗,同時推進AI技術的商業化探索以及產學研的深度結合。

定位應用型AI人才培養平臺

AI作為最具顛覆性和變革性的技術,正不斷滲透進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但人工智慧發展至今,面臨巨大的人才缺口和人才機構失衡危機。根據騰訊研究院的全球人工智慧人才白皮書顯示,2017年,全球機器學習人才需求是2015年的35倍。而高盛《全球人工智慧產業分布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AI人才儲備,中國只有5%左右。在已有的AI人才裡,學術人才和產品研發人才比例嚴重倒掛,懂技術又懂商業化邏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要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健康發展,需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加強後備人才培養力度,為科技和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撐。

創新工場啟動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公益項目的初衷,正是希望通過聯合產業、學界力量,打造應用型AI人才培養平臺,提升高校AI人才在行業應用研發中的理論與技能水平,豐富AI人才的實踐案例經驗,同時推進AI技術的商業化探索以及產學研的深度結合。

1個目標:用AI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近年來,華人在AI領域取得巨大學術進展,論文水平有超越美國的趨勢。2019年3月13日,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在已發表AI?論文領域的表現已超過美國」,中國有望分別於今年在引用率前50%的AI論文領域、明年在引用率前10%的AI論文領域,以及2025?年在引用率前1%的AI論文領域全面超過美國。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人工智慧工程院院長李開復認為,基礎研究固然重要,但是使用好目前已有的AI技術,就已經能夠對當下社會創造出巨大價值。未來,核心科技的突破仍依賴於學術界的努力,但工業界同樣可以大力推動AI技術與行業知識的結合,創造AI技術在商業落地方面的巨大機會。

李開復表示,今天AI已經進入商業應用時代,偏重科研發現的「AI黑科技」已不再是AI創業的主旋律,「AI賦能行業」的應用模式在未來將迎來高速成長。但目前中國「AI賦能行業」的研發與應用場景面臨嚴峻的人才瓶頸,大批從校園和研究機構走出來的AI研發者急需在行業實際場景中歷練、升級。所以,今年的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會更加偏重學員的實踐能力培養,希望通過5周的集中培訓,能夠將大學生培養成能「用AI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應用型AI工程師。

2位重磅科學總顧問加盟授課

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由創新工場於2017年發起,面向熱愛AI技術、具備計算機基礎的高校學生,並首創學術+產業「雙導師」制度,引入學術大咖和產業大牛組成堪稱「奢華」的導師團隊,其規格之高是目前國內任何其他訓練營都無法比擬的。

2019年暑期DeeCamp訓練營導師團隊繼續升級,由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雪梨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外頂尖高校的學術導師,以及創新工場CEO李開復老師領銜的來自創新工場、華為、路孚特(Refinitiv)、快手、追一科技、科大訊飛、文遠知行、Google、曠視科技、地平線等頂尖公司的產業導師組成強大的導師陣容。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今年Deecamp還引入周志華、張潼兩位重量級科學總顧問兼學術導師,還有何曉飛、孫劍、俞勇等AI產學跨界大咖。

周志華教授是國際AI相關重要學會「大滿貫」 Fellow華人第一人,目前擔任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

機器學習領域世界級專家張潼教授

張潼教授是機器學習領域的世界級專家,目前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系和數學系。

何曉飛是機器學習領域世界頂尖級學者,飛步科技創始人兼CEO,浙江大學教授、博導。孫劍是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研究院院長,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俞勇是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伯禹人工智慧學院創始人,其2002年創辦的上海交大ACM班,被稱為「中國CTO搖籃」。

打造DeeCamp的3級課程體系

2019年DeeCamp訓練營課程體系將更為緊密,分為學術課程、產業課程、實踐課程三級課程體系。學術課程主打基礎理論梳理,產業課程幫助學生拓展行業應用知識,實踐課程由合作企業基於真實世界場景精心設計,力保貼近產業一線需求、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DeeCamp暑期訓練營總時長為5周,延續「1+4」的課程設計,突出產學研相結合的特點。開營前學生需自學視頻課程,今年DeeCamp將為學生提供優達學城的十餘門人工智慧課程。第一周學術導師和產業導師將密集講授學術課程和產業課程,將包括計算視覺概論、深度強化學習綜述、機器學習的幾何觀點、可證明的機器人安全性、機器學習現階段挑戰、智能語音技術原理及最新進展、人工智慧從科研到實踐、數據驅動下的計算金融實踐、TensorFlow基礎與實踐、自動駕駛的前沿發展與產業實踐等知識課程。

完成知識課學習後,學員會被分成AI實戰項目組,接受來自產業一線的實戰課題的挑戰。在這4周的實踐課裡,來自產業界知名AI企業的研究員和工程師將指導學員們按照工業界的標準從事研究與開發,體驗完整的AI原型產品開發周期,使用來自工業界的真實數據或案例,完成頂級AI原型項目的設計、研發和示例演示。

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介紹,今年DeeCamp的課題都非常有趣,比如:AI神筆馬良——隨手塗鴉變成精美卡通畫、AI?文本濾鏡—用AI 給稿件潤色、AI小嚮導—複雜室內環境下的機器人重定位、AI定雨神針—提高降雨預報的時空準確度、AI經濟學—交易和投資的智能輔助決策等。

4個城市同時開課,計劃招生人數600人

據介紹,創新工場對前兩屆畢業學員的個人發展進行了追蹤,了解到他們目前分布在創新工場、微軟亞洲研究院、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地平線、大疆、好未來、愛奇藝、UCloud、中科視拓、中科院計算所、創新奇智、北京大學計算語言所、尼爾森、深動科技、獵戶星空、英特爾亞太研發中心、拼多多、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等優秀企業中實習或就業。

王詠剛表示:「DeeCamp作為規模最大、最專業的人工智慧訓練營,已初步建立了以創造性的團隊工程實踐項目為主幹,以打通學術、產業邊界的系統性知識培訓為支撐,成規模、可複製的人工智慧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DeeCamp致力於為更多來自全球的高校學生提供真正將學術知識、工程技能、實踐項目和系統化的方法論融合在一起的人工智慧培訓。

2019年暑期DeeCamp訓練營將於7月15日至8月23日,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四地同時舉辦,計劃招生超過600人,培養出一批滿足產業一線需求的人工智慧應用型人才。

北京地區的訓練營課程將在中關村科技園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由創新工場和中國科學院大學聯動合作;上海地區將在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上海市徐匯區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下,由創新工場和上海交通大學聯動合作;廣州地區將在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高新區管委會指導下,由創新工場主導運營;南京地區將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指導下,由創新工場和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聯動合作。

王詠剛表示,通過筆試、面試考核的同學們可以自願選擇,參加這四個城市中的任何一場暑期訓練營。

全球最熱5個AI研究方向,20多個全球產業夥伴深度參與

DeeCamp 2019人工智慧訓練營的學術與產業課程設計將圍繞全球最熱的5個AI研究方向展開。這5個研究方向包括: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人與自動化、自動駕駛。來自前沿人工智慧企業的研究員和工程師則會基於這5個研究方向,從金融、零售、醫療健康、教育、公益、移動網際網路等領域的真實世界場景中,精心設計出最貼近產業一線需求、最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實踐課題,供學員選擇。

王詠剛稱:「DeeCamp將為600餘名學員提供利用最新學術成果,深入真實世界場景,展開工程實踐的最好機會,這是對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機補充。」

目前,有20多個全球產業夥伴深度參與DeeCamp 2019,其中既有國家氣象局等政府機構,也有Google、Refintive、瑪氏、軟銀等跨國巨頭公司,還有快手、科大訊飛、華為、創新奇智、地平線機器人、文遠知行、追一科技、飛步科技、愛庫存、盒子魚英語、惠安金科、上海新客農業科技、牛客網、小小牛創意科技、Openbayes.com等等國內科技新銳公司,更有優達學城、實習僧、愛思益、量子位等平臺公司支持。

即日接受報名,不收取任何培訓費

據介紹,DeeCamp 2019將於7月15日至8月23日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四地同時舉辦,即日起正式啟動報名,面向計算機、數學、自動化等專業大學生開放招生,不限年級,本碩博均可,鼓勵學員有多學科背景,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對工程研發的興趣。海外招生也同步啟動。即日起,大學生可通過活動官網報名。

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為公益項目,不收取任何培訓費用。報名截止日期是2019年5月16日。

DeeCamp的發展同步於人工智慧科技和產業的快速變革,致力於彌補人工智慧商業化大潮中,應用型人才的不足,從根本上提升中國在全球人工智慧產業中的核心競爭力。DeeCamp 2019緊跟全球最熱的5個研究方向,聯合更多高校和企業,為更多中國高校學生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真正產教融合的人工智慧培訓項目。

相關焦點

  • 創新工場AI暑期訓練營正式啟動
    國際在線消息:2019年4月8日,由創新工場主辦的DeeCamp 2019人工智慧訓練營正式啟動。作為最大規模、最實戰的人工智慧訓練營,今年DeeCamp的整體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 創新工場DeeCamp 2020啟動報名
    【TechWeb】5月8日,創新工場聯合華為共同推出「 DeeCamp 2020 全球 AI 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即日起DeeCamp 2020啟動報名。
  • DeeCamp2020人工智慧訓練營落幕 兩團隊並列獲總冠軍獎
    DeeCamp2020人工智慧訓練營落幕 兩團隊並列獲總冠軍獎 2020-08-05 20:14:16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8月5日電 (記者 於立霄)DeeCamp2020人工智慧訓練營總冠軍答辯暨結營典禮5日在創新工場北京總部舉行,6支項目團隊入圍總決賽,經過現場答辯和評委打分,最終自動駕駛賽道和創新賽道兩支團隊並列獲得總冠軍。
  • 今夏最大咖、最實戰的AI暑期訓練營正式啟動 即日接受報名
    2019年4月8日,創新工場主辦的DeeCamp2019人工智慧訓練營今天正式啟動,即日起接受在線報名。作為最大規模、最大咖、最實戰的人工智慧訓練營,今年DeeCamp的整體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創新工場啟動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公益項目的初衷,正是希望通過聯合產業、學界力量,打造應用型AI人才培養平臺,提升高校AI人才在行業應用研發中的理論與技能水平,豐富AI人才的實踐案例經驗,同時推進AI技術的商業化探索以及產學研的深度結合。
  • DeeCamp 2019啟動報名:用AI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TechWeb】4月8日,DeeCamp2019人工智慧暑期訓練營今日正式啟動報名,本屆訓練營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四地同時舉辦。DeeCamp訓練營面向AI相關專業在校生開放,不限學校、年級和專業,本碩博均可報名參加,報名截止日期為2019年5月16日。
  • 創新工場DeeCamp2020誕生「雙冠軍」 AI技術和商業並舉
    【TechWeb】8月5日消息,DeeCamp2020人工智慧訓練營總冠軍答辯暨結營典禮今日正式舉行。DeeCamp2020 開放性競賽共設立五大賽道,共有37支團隊提交AI Demo,其中6項入圍總冠軍答辯。這裡面有AI切割長視頻、AI預測匯率變化、AI聽診、AI設計人像積木、AI創作科幻小說、AI改進自動駕駛等奇思妙想。
  • 機器視覺――DeeCamp創新工場深度學習訓練營第二堂課
    DeeCamp創新工場暑期深度學習訓練營開營已經三周啦,在第一堂課中我們分享了詠剛的《AI 基礎架構:從大數據到深度學習》,發布後好評如潮!本期回顧第二堂課,我們將繼續帶來良心乾貨――由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副院長兼投資總監王嘉平主講的課程《機器視覺》,注意,前方超長文預警,但相信愛學習的你一定不會錯過它的~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聊一聊的是low-level computer vision。
  • 創新創業走進校園 臨空夢飛翔創業訓練營啟動
    十月十九日,重慶第三屆臨空夢飛翔創業訓練營活動現場。記者 崔曜 攝  本報訊 (記者 崔曜)10月19日,為推進創新創業走進校園,重慶第三屆臨空夢飛翔創業訓練營正式啟動。本屆訓練營採取導師一對一輔導,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創業成功率。  本屆訓練營由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市渝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重慶市渝北區就業和人才服務局、臨空夢飛翔創業孵化基地承辦。主辦方特別邀請了創業孵化服務機構智酷沙龍、D+M浪尖智造工場、高新區-英特爾聯合創新加速器、九雲行教育等合作單位,聘請了11位優秀行業專家、專業投資人作為導師共同參與。
  • 張潼加盟創新工場,任港科大&創新工場聯合實驗室主任
    3月20日,香港科技大學和創新工場宣布成立計算機感知與智能控制聯合實驗室 「Computer Perception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Lab」,並籤署合作備忘錄。這次合作將成為創新工場與大學合作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 廣州營商環境改革實現「三級跳」——從人工秒批到智能秒批
    12月10日,廣州市黃埔區舉行「智能秒批(核)首批事項發布及上線啟動」活動。首批100項智能秒批(核)事項清單,在全區37個場所共42臺政務智能一體機同步上線。無人工參與的智能審批服務能實現「智能申報、自動審核、網上發證」,極大便利辦事企業、群眾。「功能很強大,要填的材料少了,遇到問題也可以一鍵連通部門,有人遠程視頻指導、修改甚至代為操作,辦事更高效。」
  • 廣州市營商環境改革實現「三級跳」:從人工秒批到智能秒批
    12月10日,廣州市黃埔區舉行「智能秒批(核)首批事項發布及上線啟動」活動。首批100項智能秒批(核)事項清單,在全區37個場所共42臺政務智能一體機同步上線。無人工參與的智能審批服務能實現「智能申報、自動審核、網上發證」,極大便利辦事企業、群眾。
  • 強強聯手打造人工智慧硬體創客空間 創營萬物工場正式啟動
    今日頭條上海訊2018年4月22日,由與德通訊和漕河涇創業中心強強聯手打造的人工智慧硬體開放創新平臺——「創營·萬物工場」在漕河涇開發區正式揭牌啟動。上海市經信委、張江高新區管委會、徐匯區科委、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上海通信製造業行業協會等領導,以及科大訊飛、華碩等眾多人工智慧和移動終端智能硬體企業的創新人士及團隊到場,一起見證「創營·萬物工場」啟動。
  • 北京創新工場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創新工場由李開復博士創辦於2009年9月,旨在幫助中國青年成功創業。創新工場是一家早期投資機構,同時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服務。創新工場不僅提供創業所需的資金,還針對早期創業所需要的商業、技術、產品、市場、人力、法務、財務等提供一攬子創業服務,旨在幫助早期階段的創業公司順利啟動和快速成長。
  • 從人工秒批到智能秒批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12月10日,廣州市黃埔區舉行「智能秒批(核)首批事項發布及上線啟動」活動。首批100項智能秒批(核)事項清單,在全區37個場所共42臺政務智能一體機同步上線。無人工參與的智能審批服務能實現「智能申報、自動審核、網上發證」,極大便利辦事企業、群眾。
  • 張潼加盟創新工場 CEO李開復致辭說了什麼?
    今天,離職騰訊AI Lab不久的張潼宣布加盟創新工場,兼任科研合伙人,並出任港科大和創新工場聯合實驗室主任。圖片來自騰訊官網據了解,創新工場官網的高管信息顯示,張潼是機器學習領域的國際著名專家,擁有美國康奈爾大學數學和計算機雙學士學位,以及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碩士和博士學位,在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和計算機系任教。
  • 動騰FREEWAY自由跑訓練營火熱啟動
    近日,由奧力來中國聯合廣州黑獅子健身、威克健身、XMAX健身、YES健身、廊坊美日健身及廊坊浩美健身舉辦的「動騰FREEWAY自由跑訓練營」正式啟動。五天六場,近三百餘名學員在五天的時間裡暢享了有趣的自由跑訓練課程,並創編整合訓練方案,一起"跑出不同"!
  • 2019東莞國際馬拉松官方訓練營開營
    日前,備受期待的萬科·第17屆亞洲馬拉松錦標賽暨2019東莞國際馬拉松官方訓練營正式開營,近500名來自市內外的跑友與專業馬拉松導師齊聚東莞市體育中心田徑場,參加官方訓練營開營活動。本次官方訓練營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東莞市田徑協會承辦,廣東正洲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執行,從11月24日啟動持續至12月19日,期間將設置實踐訓練課、運動健康公益講座等內容,以保障跑友們的運動健康。記者在現場看到,東莞跑團聯盟的跑友們成為本場訓練營的主力軍,參與人數過半。
  • 前騰訊AI Lab主任張潼加盟創新工場
    【TechWeb】3月20日,香港科技大學和創新工場宣布成立計算機感知與智能控制聯合實驗室 「Computer Perception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Lab」,並籤署合作備忘錄。張潼博士任港科大和創新工場聯合實驗室主任。
  • 享佳健康攜手華為(南京)沃土工場,以智能科技打造好服務
    近年來,享佳健康積極推進雲健康移動互聯戰略的實施,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聚焦中老年人的健康諮詢服務和居家養老智能產品服務,從硬體、軟體和服務等方面入手,依託於智能設備搭建健康大數據平臺,幫助中老年人實現居家養老,獲得了市場的一致好評。
  • 前騰訊 AI Lab 主任張潼加入港科大,牽手創新工場成立聯合實驗室
    3 月 20 日,香港科技大學和創新工場宣布成立計算機感知與智能控制聯合實驗室「Computer Perception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Lab」,並籤署合作備忘錄。作為創新工場與大學合作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港科大和創新工場聯合實驗室的主任一職由張潼博士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