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多首演《梁祝》:沒有技巧就像大樓沒地基

2020-12-13 搜狐網

大洋網-廣州日報   阿卡多、帕爾曼、祖克曼是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目前還在世的3位。9月20日晚,年逾古稀的薩爾瓦託雷·阿卡多將暌違多年後再在廣州星海音樂廳為樂迷一展琴藝。日前,阿卡多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電郵專訪,這位帕格尼尼專家用一句「不斷努力」解釋了自己所有成就得來的緣由。 文/本報記者 蘇蕾

  天才沒有捷徑

  「學習小提琴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斷努力學習」

  廣州日報: 您6歲開始學琴,17歲就奪得帕格尼尼大賽金獎,您覺得自己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您有什麼獨到的心得?

  阿卡多:學習小提琴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努力學習。當然,一個好的老師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讓你避免去演奏那些很難的樂曲,從而避免在學習上出現偏差。另外,家長也需要理解和支持老師的觀點和做法。

  廣州日報:小提琴對耳朵的要求很高,除了天賦,這和後天培養有關嗎,應該怎樣培養?小提琴對手指靈活度要求也很高,您是如何保持的?

  阿卡多:聽力必須是靠後天培養的,要不斷地學習和聆聽。多聽有助於聽力的改進,但無法練就天賦。我保持手指靈活性的辦法就是不斷學習,練習各種音階,鞏固技巧。

  解讀帕格尼尼

  「他寫了很多小提琴方面的歌劇作品」

  廣州日報:您被譽為「當代帕格尼尼」,您是否有過對帕格尼尼大師的模仿?又如何拓展出自己的個性?

  阿卡多:我覺得人們應該把帕格尼尼看作義大利抒情音樂作曲家。我們可以說他寫了很多小提琴方面的歌劇作品。我並沒有模仿他,因為從來也沒有聽過他演奏。我練習個性的主要方法就是著重培養音樂理解和表現方面的音樂性和抒情性。

  廣州日報:帕格尼尼的作品都很高難,演奏他的作品有什麼特別的秘訣?

  阿卡多:我沒有什麼秘訣可以分享。正如我前面所說,學習小提琴最重要的是刻苦學習,不斷努力,還需要有一定的天賦、一個好老師和好運氣。練習很重要,各方面的音樂都要練,從而獲得很好的技巧,沒有技巧就像一座大樓沒有地基。

  廣州日報:您曾數次錄製《24首隨想曲》,每一次有什麼不同?作為演奏家,很多作品,特別是拿手的,都已經無數次地演奏,如何保證每一次都無比投入?

  阿卡多:我第一次演奏《24首隨想曲》和第二次演奏有很大的不同,發音方法、音符的處理和用弓等方面都會有所變化。最後一次的錄音有了60年的音樂沉澱,我相信在演奏方面會更豐富。我無法建議人們如何對音樂作品保持熱情,秘密不在於我或其他演奏家,而在音樂本身。偉大的音樂每次都能傳遞不同的情感,這就是偉大作品的魅力。

  廣州日報: 全世界有很多名家都錄製過《24首隨想曲》,您的版本有什麼特點?

  阿卡多:我注重的是音樂作品的音樂性和抒情性,在表現帕格尼尼的作品時主要突出他偉大的義大利抒情傳統。

  首演中國《梁祝》

  「我希望對這首作品我能有自己的新觀點」

  廣州日報: 這次中國巡演,您要演奏的帕格尼尼作品是《威尼斯狂歡節》,能否介紹一下這首樂曲?

  阿卡多:《威尼斯狂歡節》包含了帕格尼尼技巧的所有特點,每個變化都能表現他的音樂技巧的不同側面。我可能會在中國音樂會加場時演奏幾首他的隨想曲。

  廣州日報:您有兩把名琴,這次中國巡演都會帶來嗎?它們在聲音上各有什麼特點?

  阿卡多:我的兩把提琴都能給我帶來很大的愉悅。樂器需要不時地休息,我因此經常輪換著用這兩把提琴。這次我到中國帶來的是我的瓜內利,這把提琴的突出特點是音量大,音質好,琴弦光滑。

  廣州日報:您這次中國巡演會特別獻奏中國家喻戶曉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您怎麼理解這首作品?

  阿卡多:我對這首中國樂曲很感興趣,也很高興有機會來拉這首作品。這將是我的第一次演奏,希望我能給人留下好的印象。

  廣州日報:作為西方的演奏家,您覺得自己的演繹和您聽過的中國演奏家的演奏有什麼不同?

  阿卡多:我之前沒聽過這首曲子,我希望對這首作品我能有自己的新觀點,希望中國聽眾能夠喜歡我的詮釋。

  跨界相輔相成

  「當你能和歌唱家一樣呼吸時,你也能在拉琴時更好地呼吸」

  廣州日報: 跨界指揮,小提琴功底對您有何幫助?您尤其喜愛歌劇並擅長歌劇指揮,歌劇反過來對您的小提琴演奏有什麼影響?

  阿卡多:我經常通過大樂隊來演奏室內音樂,這時大樂隊對我而言就跟四重奏或五重奏差不多。指揮通過手勢而不是樂器來傳達他的意旨。無論我在指揮或是拉琴,樂譜的處理方法是一樣的。我覺得我是一位音樂家,而不僅僅是小提琴家或指揮家。當我在指揮時,樂隊就成了我的樂器。一個樂隊最重要的樂器是弦樂,在這方面我能給他們一些建議。對交響樂譜的深度理解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對小提琴樂譜的理解,從歌劇中我學到了如何歌唱和呼吸。當你能和歌唱家一樣呼吸時,你也能在拉琴時更好地呼吸。

  廣州日報:您曾多次到中國舉辦大師班,每次會重點分享哪方面的心得?

  阿卡多:在大師課上我會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來定內容。我通常強調的是讀譜的重要性,我總是要教學生像唱歌一樣來拉提琴,旋律需要唱出來,因此我的課堂上總是有歌聲。

  名家教路

  「當代帕格尼尼」:

  先要歌唱,然後才是技巧

  或許是義大利人的緣故,阿卡多對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情有獨鍾,他是第一個全部錄製帕格尼尼所有6部小提琴協奏曲的小提琴家,同時還錄製過帕格尼尼全部24首隨想曲。他演奏的帕格尼尼作品是用心歌唱,而不是炫耀技巧。他的演奏技藝輝煌,感情豐富,有「當代帕格尼尼」之稱。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阿卡多的演奏追求非常歌唱性的聲音,他認為小提琴本身就是一個歌唱性的樂器,因此首先要歌唱,然後才是技巧,而在他的演奏中,哪怕是平淡無奇的樂句也會有著最美妙的表達。 (本文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

相關焦點

  • 琴聲如歌 國寶級小提琴大師阿卡多9月再度來華
    在暌違十多年後,世界樂壇一代宗師阿卡多再度訪華,將於9月23日在北京音樂廳為中國觀眾獻上一場經過精心挑選的旋律優美的「琴聲如歌音樂會」。屆時,大師不僅演奏《卡門狂想曲》、《威尼斯狂歡節》等小提琴精品,還將專為中國觀眾獻演《梁祝》選段。   阿卡多是我國音樂愛好者熟悉和喜歡的名字。
  • 世界著名提琴家薩爾瓦託雷·阿卡多下月再臨廣州
    薩爾瓦託雷·阿卡多是被史上最偉大指揮家卡拉揚譽為20世紀世界排名前五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和帕爾曼、祖克曼是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目前還在世的3位。9月20日晚,阿卡多將時隔十多年後再次來到廣州,在星海音樂廳為樂迷奉上一場以「琴聲如歌」為主題的音樂會。
  • 琴聲如歌 國寶級小提琴大師阿卡多9月再度來華
    在暌違十多年後,世界樂壇一代宗師阿卡多再度訪華,將於9月23日在北京音樂廳為中國觀眾獻上一場經過精心挑選的旋律優美的「琴聲如歌音樂會」。屆時,大師不僅演奏《卡門狂想曲》、《威尼斯狂歡節》等小提琴精品,還將專為中國觀眾獻演《梁祝》選段。   阿卡多是我國音樂愛好者熟悉和喜歡的名字。
  • 《梁祝》首演60周年,小提琴協奏曲《緘默詩篇》要與它對話
    1月6日在上海音樂廳,「星期廣播音樂會」就特別邀請到王之炅,攜手廖國敏執棒的上海愛樂樂團,將以「對話梁祝」的形式紀念《梁祝》首演60周年。與《梁祝》對話的兩部作品,分別是旅美作曲家劉敦南1997年為芭蕾舞劇《梁祝》創作的管弦樂組曲,以及青年作曲家沈葉為王之炅度身定作的新作《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緘默詩篇」》。
  • 小提琴曲《梁祝》首演60年,首奏者俞麗拿攜劇重回舞臺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2019年是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由以該曲為靈感改編的音樂劇場作品《真愛·梁祝》宣布定檔,將於11月17日-18日在全新落成的上海上音歌劇院首演,12月24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
  • ...以,一念一生「問」梁祝——原創音樂劇場《真愛·梁祝》上海首演
    新華社上海11月18日電 題:苟利國家生死以,一念一生「問」梁祝——原創音樂劇場《真愛·梁祝》上海首演  新華社記者孫麗萍  11月17日、18日晚,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落幕之際,一臺特別的跨界演出《真愛·梁祝》上海首演。
  • 《梁祝》之父:柳琴版《梁祝》北大首演「別有用意」
    《梁祝》。觀眾們仿佛才從《梁祝》的餘音中驚醒,報以熱烈掌聲。何佔豪走到臺前接連謝幕,仍然難卻觀眾熱情,掌聲經久不息。何佔豪再次攜呂思清和禹潔走到臺前謝幕,並將《梁祝》後半部分再度演出,禹潔的柳琴清脆、委婉,呂思清的小提琴則激情、有力,在何佔豪的執棒下,兩人以各自超凡的音樂領悟力將《梁祝》的「化蝶」部分蘊含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 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
    那是屬於《梁祝》的金色時光,是屬於創作者們的輝煌瞬間,更是屬於那個群情激昂的年代的高光時刻。《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首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誕生於1959年。1958年當時小提琴專業二年級學生的何佔首演演奏者俞麗拿,憑著對民族音樂的一腔熱情,也積極投身創作。
  • 俄羅斯風格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上海首演
    原標題:俄羅斯風格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上海首演   新華網上海9月7日電(記者許曉青)由俄羅斯小提琴家、葛萊美獎獲得者馬克西姆·文格洛夫領銜獨奏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6日晚在上海首演,這也是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的開幕演出。
  • 為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音樂劇場《真愛·梁祝》拉...
    這是中國「小提琴民族化」的首次重要嘗試:《梁祝》以越劇曲調為素材,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的手法,呈現「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中「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等經典情節。次年5月27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劇院首演,18歲的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 原創音樂劇場《真愛·梁祝》年底京滬首演
    國際在線消息:為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由雷佳、廖昌永、王亞彬、王志飛、徐俊、金培達、蕭麗河等眾多名家共同參與創作演出的音樂劇場《真愛·梁祝》將於2019年年底在京滬首演。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 現場圖青年舞蹈家王亞彬 現場圖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首演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14日在京介紹,1959年,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首演,它打破了西洋作品一統小提琴樂章的歷史,鑄造了中國音樂史和藝術史上的經典。
  • 地基深埋高樓底下幾十米,是如何撐住整個大樓的重量的?
    對於高層建築,相信不少人有個疑惑,那就是樓層那麼高,地基卻在地下幾百米,它是如何撐住整個大樓的重量的?建造大樓本身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在初期階段,工程師會先對地基進行考察。如果土地沒有問題,那麼屆時就可以開工建造。目前來看一般的大樓,地基要深入地下近幾十米的位置。有一些特殊的建築比如北京的「中國尊」,還帶有地下8層的地下室。
  • 原創音樂劇場「真愛·梁祝」年底京滬首演
    光明網訊(記者 楊帆) 1959年,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首演。六十年來,琴弦上這隻中西合璧的「蝴蝶」舞動翩躚,在世界各地盛演不衰。梁祝》誕生60周年。1958年,一群正當青春的音樂人懷抱滿腔熱忱,創作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次年5月27日,《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正式首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樊承武擔任指揮,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學生管弦樂隊協奏。《梁祝》的誕生驚豔了世界,它打破西洋作品一統小提琴樂章的歷史,鑄造了中國音樂史和藝術史上的經典。
  • 阿卡多的榮歸---深圳特區報
    ◎ 左 馳 蜚聲西方古典樂界逾50載的義大利傳奇小提琴大師薩爾瓦多·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在闊別兩年以後,再度攜手兩名義大利同儕弦樂演奏家榮歸深圳,重返深圳音樂廳為鵬城觀眾上演了一場基於兩把小提琴與一把中提琴的、弦樂組合形式極為罕見的「三重奏」音樂會。
  • 《梁祝》50年感動幾代人(圖)
    ——陳鋼   「哪裡有太陽,哪裡就有中國人;哪裡有中國人,哪裡就有《梁祝》!」這是學者們對《梁祝》的褒獎。50年前,《梁祝》誕生於上海音樂學院的教室裡。1959年5月27日,由當時還是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的何佔豪、陳鋼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正式首演,俞麗拿小提琴獨奏,樊承武指揮,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學生管弦樂隊協奏。
  • 【原裝進口】帕格尼尼:魔鬼的顫音 阿卡多 CD
    帕格尼尼:魔鬼的顫音 阿卡多 義大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阿卡多被稱為「活著的帕格尼尼」,他是當今舉世無雙的詮釋帕格尼尼的不二人選。
  • 小提琴曲《梁祝》首演60年,首奏者俞麗拿攜劇重回舞臺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2019年是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由以該曲為靈感改編的音樂劇場作品《真愛·梁祝》宣布定檔,將於11月17日-18日在全新落成的上海上音歌劇院首演,12月24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
  • 陳鋼《梁祝》當年「學生作品」50年感動幾代人
    1959年5月27日,由當時還是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的何佔豪、陳鋼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正式首演,俞麗拿小提琴獨奏,樊承武指揮,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學生管弦樂隊協奏。幾位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也許誰都沒想到,這部當時的「學生作品」會流傳於幾代人之間,50年經久不衰、魅力依舊,時至今日已經成了中國民族交響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 追記| 沈榕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上海資深樂迷安東先生在文末留言:1960年第一屆「上海之春」時,俞麗拿從事的是女子弦樂四重奏,而演奏《梁祝 》協奏曲的是沈榕。第一個錄製唱片的也是沈榕。後來女子弦樂四重奏組合沒有堅持下去,俞麗拿又開始演奏《梁祝》至今。沈榕卻無聲無息了。
  • 《梁祝》首演者俞麗拿80歲仍在全職教書:用一生的時間學習如何當一...
    她穿著一件紅襯衫,畫著淡妝,講起《梁祝》的故事,眼神發光,好像隨時隨地要跳起舞來。1959年,18歲的她在蘭心大戲院首演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一舉成名。從此,琴弦上的蝴蝶飛向世界各地,深入人心。俞麗拿本希望能繼續走演奏家的道路,卻在3年後被分配留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