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私信問我:自動擋車用D檔爬坡是不是動力不好?其實這完全是一個誤會。論動力輸出水平,D擋和其他擋位沒有任何區別,這是由車輛自身能耐決定的。也就是說你掛D擋時汽車能使多大勁掛其他擋位也一樣。不會憑空多出來動力。換句話說D擋能上去的坡其他前進擋也能上去,D擋都上不去的坡你換哪個擋都白搭(有低速擋的硬派越野車除外,畢竟大部分車都沒這個功能,所以我們就不做討論了)。
就拿上面這個自動擋車來說,這是一個6AT的變速箱。用於前進的只有D擋和S擋。D擋是我們最常用的檔位,在這個檔位下變速箱根據情況自動在1-6擋之間切換。我們只管踩油門就行了。動力不足的話變速箱會自動降檔。
而S擋是手動模式,在這個檔位上檔杆可以前後推動來手動選擇檔位。但是這種手動模式和手動擋還有區別。手動擋你掛哪個擋就是哪個擋,只要你不換擋哪怕發動機憋熄火檔位也不會變。而自動擋的手動模式局限性就多了。比如你選擇手動4擋,這意思是說變速箱最高只升到4擋。如果動力下降的話變速箱還是會自動降低擋位。而且條件不允許的時候你的升擋操作也不會執行。
打個比方,你用手動模式行駛,選擇4擋。這時候遇到堵車了,你開始減速。那麼變速箱也會自動降檔。假如降到2擋了,發動機轉速1000,我們跟著車流緩慢移動。這時候即使我們推擋杆變速箱也不會升3擋。
所以說不管哪個擋位,發動機和變速箱沒變,區別就在於換擋邏輯不同。所以說D擋和其他前進擋所能提供的動力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有些時候長距離爬坡D擋的動力表現卻不如其他擋位呢?我覺得有這幾個原因:
1、D擋換擋的動力損失
比如前面有個大坡,用4擋可以輕鬆上去。而5擋上到一半就會動力不足,需要降檔。那麼上坡前我們用手動模式把擋位限制在4擋,這樣同樣速度衝坡時發動機轉速高,整個爬坡過程中發動機動力充沛,車速穩定,一氣呵成。
而我們用5擋上坡情況就變了,同樣的速度衝坡時5擋對應的發動機轉速更低,動力肯定不如4擋好。這樣在爬到一半時動力衰減,車速降低,變速箱就要降檔。而降檔過程中必然有一段時間動力缺失,這樣即使換到4擋也不如直接4擋高轉速爬坡來得快。因此會感到動力不足。
2、駕駛風格不同帶來不同的主觀感受
自動變速箱換擋風格主要取決於油門踏板信號。比如同樣的路,你踩10%的油門變速箱換擋會特別積極,只要轉速適合換擋變速箱就會立刻升擋。始終保持在每個檔位允許的最低轉速下行駛,這樣更省油。
但是你起步時如果踩30%的油門,那麼變速箱會等到轉速提升到兩千多甚至三千轉才升擋。因為你油門踩多了就意味著告訴變速箱:我急著提速,快點,別墨跡。所以變速箱會在每個檔位上把發動機轉速拉更高,獲得更大的加速能力。特別是當你把油門踩到底起步時變速箱基本上會等轉速到達紅線時才換擋。
正因為如此不同的駕駛風格也決定了不同的爬坡體驗。比如你開車溫柔,爬坡時也是小油門。那變速箱就會保持低轉速高檔位行駛,這時候稍微有點坡動力就跟不上了,變速箱就要降檔。而有些人開車比較猛,看到要上坡了就提前來一腳重油門,變速箱立馬就會降檔提升轉速,以低檔位高轉速爬坡,動力當然更好了。
3、汽車並不知道你在爬坡
自動擋爬坡時動力不足會自動降檔,難倒是變速箱知道在爬坡嗎?並不是。變速箱只是根據發動機的動力水平來判斷升降檔的。比如有些連續上坡的路段,坡度起伏不定,有的地方坡度大,有的地方坡度稍微緩和。這時候D擋行駛就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坡度大的地方變速箱感覺動力不足了就降檔。而爬到坡度稍微緩和的地方變速箱感覺動力充足就又升擋了。結果剛升擋又走到坡度大的地方,動力又不足了,變速箱就再一次降檔。這反反覆覆的升降檔會讓駕駛員感覺這車動力太弱了。
我們當地有一個大坡就是這樣的情況,全長1公裡。坡道跟上臺階一樣,上一段坡就有一段相對平緩的路段。然後又是上坡。開車爬這個坡時如果油門踩輕了最容易出現反覆升降檔。所以我平時走到這裡都會大腳油門,這樣變速箱就會提高換擋轉速從而避免頻繁升降檔。
所以說自動擋車在爬坡時D擋和其他前進擋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原因還是那句話:發動機和變速箱都沒變,能出多少力是不變的。想要動力好就多踩點油門,或者也可以提前選擇手動模式把變速箱限制在低檔位,拉高發動機轉速去衝坡。這樣都能獲得很好的動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