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生態日丨興義:「清網行動」護萬峰湖水 漁民轉產上岸生活甜

2020-12-06 天眼新聞

「快進來坐,我們店有新鮮的酸筍魚!」自從轉產上岸後,原是漁民的王利海一家在岸上開起了一家客棧,現在小店每年有3、4萬收入,還比原來網箱養魚多賺了一倍。 前些年,王利海和大部分南盤江鎮田寨村村民一樣,在萬峰湖面上利用網箱養魚。一時間,群峰環翠、煙波浩渺的萬峰湖上遍布網箱。昔日的好風景被網箱侵佔,養魚投進的大量飼料,導致湖水水質富營養化,萬峰湖水質惡化,從湖面泛起的魚腥味能飄至幾公裡外,人居環境也遭到破壞。

王利海轉產上岸後經營的客棧。

貴州河(湖)長制工作啟動後,萬峰湖上相繼展開了根治「病灶」的「清岸、清源、清違、清網」專項行動。特別是歷時10個月的「清網行動」,對網箱養魚等汙染萬峰湖水質的汙染源進行了綜合整治,拆除湖內養殖網箱430.15萬平方米,拆解管理棚2612個、釣魚棚1227個,水上餐廳(超市)13個,造船廠3個,影響萬峰湖水體水質的最關鍵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

如今拆除網箱後的萬峰湖。

此後,興義市結合萬峰湖區的氣候等條件,因地制宜,制定了萬峰湖周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相關規劃,提出重點打造精品水果種植、旅遊業、生態養殖、早熟蔬菜種植等五大產業,眾多像王利海一樣的百姓走上了綠色發展致富路。 其中,為進一步淨化水體,修復萬峰湖水生態環境,興義市於2018年組建了貴州萬峰湖潤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以水養魚、以魚淨水」發展目標,利用湖上攔庫灣進行漁業生態養殖。

萬峰湖歪染庫灣。

據了解,庫灣養殖主要採用攔河網固定水域、人放天養的養殖方式,投放鰱魚、鱅魚、草魚等魚種,實現「以水養魚、以魚淨水」的目標,促進湖泊的生態系統恢復。同時,公司運用生態學原理,通過生態保護措施人工種植草恢復等方法,在消落帶種植狗牙根等原生水草,達到「枯水看環境、豐水魚有食」的效果,促進漁業產業發展和庫區水域資源、沿岸生態保護協調發展。家住南盤江鎮梅家灣村的王懷書原是萬峰湖上的漁業養殖大戶,但自負盈虧的養殖生涯卻也風險重重,2008年凝凍天氣就讓王懷書的20多口網箱中的魚損失殆盡,損失金額達20多萬元。 「自己養魚還是風險高啊!現在好了,自從萬峰湖上的網箱全部拆除後,我加入了漁業公司當養殖技術員,現在生活穩定了。」轉產上岸後的王懷書現在每月有3700元的工資,日子是越過越好。

萬峰湖庫灣位置分布圖。

據貴州萬峰湖潤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遠貴介紹,像王懷書這樣的後靠移民,公司共吸納了120餘名,漁民轉產上崗後,公司還將養殖戶未解決的成魚、半成品魚約500萬斤收購至公司庫灣,幫助後靠移民養殖戶「清網轉產」約2000萬元,最大程度減少了群眾損失。此外,公司還以不定期方式聘請後靠移民臨時工10餘名,開展萬峰湖湖面垃圾打撈及維護工作,形成常態化機制。帶動後靠移民每年增收8000元,實現萬峰湖水環境治理全面改善。 如今的萬峰湖不僅水清魚躍景美,沿岸的百姓也能共享生態紅利,共建綠色家園。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管雲

編輯 馮倩編審 王淑宜

相關焦點

  • 《聚焦興義》萬峰湖「清網行動」回眸 (上)【興義融媒】
    隨著時間的推移,湖水越來越黑、越來越臭,當地人居於湖不飲其水,漁於湖不食其魚。生態惡化的警鐘,一次又一次敲響!萬峰湖綜合整治指揮部常務副主任鍾世友介紹,萬峰湖整治是從2008年就開始,其中大的整治經歷了好幾次。第一次就是早期的水白菜治理,主要是貴州興義和雲南羅平兩縣水域。整治的區域在興義三江口水白菜泛濫區域,通過兩省兩縣(市)通力合作,取得了水白菜整治的階段性勝利。
  • 貴州萬峰湖養戶雖然不再自己養魚,但收入卻增加了
    興義萬峰湖水庫    旭日東升,明媚的陽光灑在靜美的萬峰湖上,湖面波光粼粼,美不勝收。5月9日上午,2018年貴州省第一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八組觀摩團走進黔西南州,對興義市萬峰湖退漁還湖綜合整治項目進行實地觀摩。    「網箱養殖湖患『癌』,一汪湖水臭燻天。」
  • 萬峰湖水在變清(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萬峰湖屬於珠江源頭南盤江水系,地處貴州、雲南、廣西三省(區)交界。曾經,密密麻麻的養魚網箱給萬峰湖的水質帶來巨大挑戰。如今,以魚淨水、消落帶植綠,一系列有條不紊的生態修復措施之下,萬峰湖的水,正在變清。
  • 「河長制」的故事丨萬峰湖的水變清了!
    11月10日,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民楊琴來到萬峰湖,望著眼前秀麗的風景,她在萬峰湖的遊船上禁不住「臨水」感慨。2017年7月12日,黔西南州召開全面推行河(庫)長制工作啟動大會,在萬峰湖開展以全面取締網箱為重點的「清網行動」,萬峰湖綜合治理的戰役正式打響。同時,興義市將清網與清源、清岸、清違強強結合,形成一張「四清」治理密網,放入萬峰湖中。網箱養魚——拆;河流汙染——治;汙水處理項目——建……一項項治理措施迅速落實起來。而邁出拆網箱這治理的第一步並非易事!
  • 興義萬峰湖:景美遊人至 風正好揚帆
    在萬峰湖開了8年遊船,羅謙親眼見證萬峰湖水由清變濁再由濁變清的過程。他認為,今天治理成果來之不易,希望水汙染問題成為歷史,萬峰湖一直這樣美下去。過去,由於過度養殖,萬峰湖一度發生過「陣痛」。高峰時期,非法網箱養魚面積達7072畝,涉及養殖戶1367戶,每天投入約5000噸魚飼料,加上水上餐廳、釣魚棚生產生活汙水直排湖中,水體水質逐漸惡化,總磷嚴重超標。
  • 江蘇漁民退捕轉產見聞:告別"水上漂" 打魚變護魚
    轉業:打魚變護魚 「玩轉」新業態  有的漁民「離湖不離水」,從打魚人轉身為護魚員;有的轉崗就業,開網店銷售農副產品……漁民退捕轉產,「退得出」還要「穩得住」。考慮漁民歷史生產生活習慣,江蘇多地積極開發護魚員、護堤員、藍藻打撈員等漁民上手快、適應性強的公益性崗位。同時,多渠道推進退捕漁民轉產就業,力爭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 黔西南州萬峰湖生態修復水質變清 美如明鏡的山水畫卷徐徐展開
    青山綠水貴州行  清晨的萬峰湖微風習習,碧波蕩漾。遊船駛過,水天一色的湖面捲起朵朵浪花,一層一層向外蔓延。湖兩岸萬峰疊翠,峰水相映,宛如一幅波瀾壯闊的山水長卷。  8月31日一大早,郎潮方就出門了,他的船載著遊客,從興義市南盤江鎮碼頭出發,駛向天鵝堡度假村。這時,萬峰湖開始喧鬧起來。
  • 「生態·治理」③好日子,就在碧水青峰間|黔西南州推進萬峰湖治理...
    為了深入了解我省近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近期,記者深入基層,探訪我省9個市州,尋找當地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亮點與新舉措,展示我省綠色發展走新路的生動實踐。清晨的萬峰湖上微風習習,碧波蕩漾。遊船駛過,水天一色的湖面捲起朵朵浪花,一層一層向外蔓延,蕩起層層漣漪。
  •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江湖水美岸美 漁民轉產轉業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江湖水美岸美 漁民轉產轉業2020-11-02 15: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九江新聞網        瀏覽量: 878 次 我要評論 金秋時節,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石鐘山風景區,遊客正在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的「五點合一」文旅項目景點觀江覽湖。而在一年之前,這裡長年停泊著眾多在鄱陽湖、長江捕撈作業的漁船,環境也較為髒亂。
  • 貴州遵義市深入推進長江流域漁民退捕轉產
    對全市退捕漁船和漁民相關信息進行全面核查,認真摸清退捕漁民家庭人口、生活狀況、轉產去向需求等,健全完善退捕漁船和漁民信息檔案,實行「一船一檔、以船定人」精準管理,確保不漏一人,不落一戶,為落實補償資金和後續幫扶提供依據。
  • 貴州興義萬峰林/萬峰湖
    萬峰林,貴州興義的一張名片,是《中國國家地理》選出的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徐霞客評價「磅礴數千裡,為西南形勝」。萬峰林具體位置:貴州興義市城南方向,毗鄰馬嶺河峽谷的中下遊,東至坡崗,南達廣西,西到滇、黔、桂三省區交界的三江口,北接烏蒙山主峰,佔了興義三分之二的面積
  • 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漁民退捕上岸轉產就業開啟新生活
    原標題: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漁民退捕上岸轉產就業開啟新生活   (通訊員&nbsp何少志&nbsp尹俊和&nbsp吳冬梅)近年來,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牢固樹立和踐行
  • ​君山區上岸漁民唱響新漁歌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張小弓 通訊員 王瓊)「上岸以來,賺了差不多50萬元!」11月29日,正在忙著曬制風乾魚的君山區錢糧湖鎮六門閘生態漁村民李德發,介紹起自己退捕「上岸」經歷,笑得合不攏嘴。
  • 退捕漁民轉產安置,有力度也要有溫度
    如何讓廣大漁民願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後能夠穩得住、能致富,不僅要有「抓鐵有痕」的力度,還要有用心用情做好漁民轉產安置工作的溫度。  長江禁漁要實現穩得住,就要堅決防止漁民有朝一日「重返江湖」;要實現能致富,就不能留下「因禁致貧」的後遺症。也就是說,要確保廣大漁民在告別「水上漂」的日子後,真正實現就業上有門、致富上有路、生活上無憂。
  • 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四項行動」幫扶退捕漁民上岸就業
    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四項行動」幫扶退捕漁民上岸就業2020-12-14 13:47:00  水產養殖網  他們是原來的長江退捕漁民上岸後成為定員、定時、定地段,負責小區衛生清掃的保潔員。退捕漁民陳某高興地說:「感謝人社部門的多方協調和幫扶指導,讓我們上岸可就業。」退捕漁民華麗「轉身」變保潔員,這是泰興市開展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四項行動」的成功縮影。就業創業提升行動。加強「崗位供給清單」和「就業需求清單」精準匹配,按照就近就地、人崗相適、雙向選擇的原則,對有就業意願的退捕漁民提供分類幫扶。
  • 老漁民李元祥上岸記
    如今,為了保護母親河的碧水長流,馬鞍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治理提出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一重要導向和理念,一場圍繞長江東岸生態治理的「三大一強」攻堅戰風起雲湧。  在這場「長江保衛戰」中,馬鞍山在薛家窪治理、漁民退捕轉產、二汙廠增標擴建等攻堅行動中一馬當先,為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的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留下了寶貴的「馬鞍山樣板」。
  • 江津543名漁民退捕上岸過上新生活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2020年7月31日,是第14個世界巡護員日。我市在江津區油溪鎮開展以「共抓大保護」為主題的「世界巡護員日」活動。江津區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津段)漁民退捕轉產工作,目前,543名漁民均退捕上岸過上新生活,其中,還有漁民成為護漁志願巡護員,在當天的活動中獲得表彰。
  • 以水養魚 以魚淨水|生態治理後的萬峰湖水美魚肥
    以水養魚 以魚淨水|生態治理後的萬峰湖水美魚肥 2020-08-09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