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流淌過華夏大地,離不開湖泊幫助江河蓄水分流,古時我們曾有有雲夢大澤,「荊有雲夢,犀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墨子》中曾對湖泊的生態有著詳細的描述,到了今天,我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面積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而談到最深的湖泊,卻很少有人知道。
最近,這座最深的湖泊上熱搜了!因為在全國81個水質良好湖泊保護績效考評中,它的水質持續保持湖泊Ⅰ類標準,而且考核成績名列全國第一!不僅風景美,水質更是好到了它所儲備的淡水資源量,佔國控重點湖泊Ⅰ類水的91.4%,相當於為每個中國人都儲備了15噸Ⅰ類水,這樣的貢獻,可以說是相當感人了!
這座湖泊就是位於雲南玉溪的撫仙湖,相信大家對它的名字也不陌生,歌手李健就曾有一首名為《撫仙湖》的歌曲廣為流傳,而在更多旅行者的認知中,撫仙湖還和無數神秘甚至有些詭異的傳說故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一直以來,撫仙湖都有七大不解之謎,如沉沒在湖底的水下古城、撫仙湖大魚、撫仙湖水下石窟、界魚石等。甚至連「撫仙湖」這個名字的由來,都有一段傳說故事:據《澄江府志》記載,相傳, 深居天宮的玉皇大帝遠眺人間,發現一顆狀如葫蘆的明珠,鑲嵌在雲霧繚繞的萬山之中,美麗至極。連他都為之傾倒,急傳肖、石二仙立即下 凡,描摹這人間美景,帶回天宮。而奉命前來的而且仙人卻被這裡的美景迷住了,流連忘返,久而久之,變成了兩座矗立於撫仙湖東南方,搭手撫肩、俯視明珠的石人山,因有仙人遺蹟,撫仙湖之名便由此而來。
而其他傳說則更為「詭異」,如撫仙湖中有兩隻生活在海中的馬,灰色而黑鬃尾,由海中竄出,蹄波不濡,雙雙馳騁至孤山將抵麓,忽而又竄回,如是者三次,仍由原處而沒;
另一個「界魚石」也很神奇,在撫仙湖與星雲湖中間的隔河上,立有一塊「界魚石」,從撫仙湖遊來的抗浪魚與從星雲湖遊來的大頭魚,以石為界,每次遊到此處又各自調頭回遊,形成「兩湖相交,魚不往來」的奇觀,因此被稱為界魚石。
雖然這些說法多為歷史上的傳說故事,很多不足以當真,但水下淹沒有一座古城的傳說,卻是得到了考古學家的證實的。在官方2001年6月和2006年6月的兩次聯合水下探秘過程中,專家和潛水人員都確認了撫仙湖水下有巨大古建築群的存在,其面積多達2.4平方公裡,大家甚至還發現了一幢高19米、底邊長達90米的水下巨型建築,令人感到震驚。
關於撫仙湖下沉沒的古城究竟是何來源,目前的爭議主要存在於「古滇國國都」和「俞元城」之間。關於俞元城,目前能找到的史料記載十分稀缺,僅能見到這樣的描述:西漢王朝在撫仙湖一帶設立了俞元城。可自隋唐以來,各種文獻中就再沒有任何與俞元城有關的內容了,而當地還一直流傳著「俞元古城和人都沉到了湖底。」的傳說。
而古滇國國都的說法,史料記載則更清晰一些,戰國時期,楚國欲將勢力範圍擴展到西南,便派出大將莊蹻率領大軍來到滇地徵服,不想正在莊蹻準備班師回朝之際,秦國入侵楚國,切斷了他的迴路。這位將領索性在滇地稱王建國,史稱「莊蹻王滇」。到了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中央王朝把滇國所在區域設為「益州郡」,古滇文明逐漸衰弱,融入中原文明。不過關於古滇國的更多細節,其實也早已湮沒在歷史中,可信的史料十分有限。
不過無論如何,如今的撫仙湖雖然有一層神秘面紗,但實際上是相當安全的,作為中國最深的淡水湖泊、珠江源頭第一大湖,撫仙湖因湖水水質極佳,清澈見底、晶瑩剔透,被古人稱為「琉璃萬頃」。環繞撫仙湖邊的眾多景點裡,西岸以傳統景點為主,如祿充風景區、孤山風景區、明星魚洞風景區、碧雲寺等。
東北岸則是近幾年新開發的景點,度假體驗感也更好,如新河口湖濱公園、帽天山國家地質公園等,都值得一探,當然,也要記得去租一艘小船,泛舟湖上,才能最好的感受撫仙湖的「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