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錫場鎮:農旅融合打造生態旅遊「世外桃源」

2020-12-24 瀟湘晨報

地處萬綠湖深處的東源縣錫場鎮,叢林密布,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市民散心、靜心的好去處,頗受省內外遊客青睞。

東源縣錫場鎮主要負責人表示,錫場鎮將緊緊圍繞東源縣提出的「東強西優南擴北實」發展戰略和構建「一核一副三重四組團」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在產業發展的推動下,堅持走「農業休閒觀光+民宿」的發展之路,農旅融合,努力把錫場鎮打造成萬綠湖畔的生態旅遊「休閒島」,遊客修身養性的「世外桃源」。

堅持生態優先

推動綠色發展

錫場鎮有生態公益林約39萬畝,生態環境資源得天獨厚。因緊靠萬綠湖水源地,保護好綠水青山是錫場鎮一直秉承的原則。錫場鎮主要負責人表示,錫場鎮立足本鎮生態和資源優勢,圍繞「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以三個抓手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一是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整合土地資源,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搞活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二是鼓勵和支持農戶適度發展特色種養,優先保障「三農」投入,堅持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每年開展一次農業技能培訓班,提升農戶種養能力;三是推動農村一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向農村產業投入,推進萬綠民宿和林石生態農業產業園發展,發展南藥種植產業、休閒旅遊觀光和精品民宿產業,著力把綠色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在錫場鎮河洞村,百畝金絲皇菊已經開始採摘。「這是今年鎮裡新試種的100畝金絲皇菊。」錫場鎮主要負責人說,在產業振興方面,錫場鎮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發展南藥種植產業,引進林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按照「公司+基地+農戶」和「科技+服務」模式,推進現代化、集約化的藥材種植。目前,錫場鎮已種植藥材750畝(林石村種植黃精200畝、藥用玫瑰50畝、連翹100畝、吳茱萸100畝、金絲皇菊200畝,河洞村種植金絲皇菊100畝)。

加快農旅融合

推動鄉村振興

「今年國慶期間,錫場鎮的民宿始終處於『爆滿』狀態,不少遊客都是提前預定的。」錫場鎮主要負責人說,錫場鎮的一條峽谷叫三裡長峽,又稱石峽,它從錫場楊梅村一直延伸至錫場圩鎮,全長10公裡,叢林、峭壁、深潭、溪水、石螺、野花構成一方秘境。如今,這一秘境逐漸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遊客「打卡」聖地。

錫場鎮主要負責人介紹說,2019年,錫場鎮引進林石民宿度假村項目,租用林石村幹坪小組村民舊房屋30棟,120畝耕地,通過改造升級舊房屋、綠色種植,打造成為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特色美食於一體的民宿。目前,錫場鎮有農家樂、民宿17家,帶動70戶村民就業增收。

路通財通。錫場鎮主要負責人表示,目前,錫場鎮正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省道259線升級改造項目,同時對錫場鎮水庫村至韶關市新豐縣石角鎮16.409公裡道路進行升級改造,暢通錫場鎮「北大門」交通,更便利服務林石村、林禾村、禾石坑村、水庫村等村發展。「這段路修好了,廣州、深圳的遊客到錫場遊玩僅需2個多小時。」錫場鎮主要負責人說。

錫場鎮主要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錫場鎮將繼續發展南藥種植產業,在林石村打造一個集特色、名貴中藥材育種育苗、種植、加工、休閒觀光、康養於一體的南藥種植基地,同時推進三裡長峽旅遊景點和顏氏文化教育基地建設、民宿建設,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讓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銀山。(來源:河源日報)

【來源:河源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東源縣錫場鎮:農旅融合打造生態旅遊「世外桃源」
    地處萬綠湖深處的東源縣錫場鎮,叢林密布,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市民散心、靜心的好去處,頗受省內外遊客青睞。東源縣錫場鎮主要負責人表示,錫場鎮將緊緊圍繞東源縣提出的「東強西優南擴北實」發展戰略和構建「一核一副三重四組團」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在產業發展的推動下,堅持走「農業休閒觀光+民宿」的發展之路,農旅融合,努力把錫場鎮打造成萬綠湖畔的生態旅遊「休閒島」,遊客修身養性的「世外桃源」。
  • 金科琥珀高山生態茶園打造農旅融合示範項目
    金科琥珀高山生態茶園扶貧項目的建設,與原本的生態環境相互融合農旅融合打造全國扶貧示範村項目旨在打造集旅遊、休閒、度假、生態農業一體化融合的現代化觀光農場,實現農業、園林、旅遊、教育、零售、電商、物流等產業一體化融合,探索創新高山茶旅文化體驗,全面打造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村,最終推動地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戶脫貧致富。
  • 燃龍點鳳農旅:盤點國內外農旅融合成功案例
    農旅融合是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是實現產業融合的新手段。今天,讓點鳳帶您一起走進農旅融合的那些成功典型案例吧~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整體服務品質較高的農業旅遊休閒聚集區。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長泰新聞網訊(朱春燕楊偉江)把農業基地打造成旅遊景點,把農產品開發成旅遊商品。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
  • 農旅融合謀發展——生態農業土地認耕體驗觀光旅遊項目落戶清溪
    4月28日,2020年湖南省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文旅項目招商籤約儀式舉行,益陽高發投、清溪文旅集團成功籤約「清溪耕心園」生態農業土地認耕體驗觀光旅遊項目。「清溪耕心園」項目以「以農促旅,以旅促農」為宗旨,將重點圍繞種養結合生態農業、農事體驗與觀光鄉村旅遊,科學開發和利用清溪景區現有土地資源,通過引進巨稻、五彩稻、禾花魚等特色種養殖品種,生產中高端原生態農產品,建設集旅遊、觀光、採摘、土地認耕於一體的農旅生態體驗觀光園區,打造清溪農旅特色品牌。本次籤約將拉開清溪農旅融合發展新序幕,是清溪文旅集團打造特色產業的新探索。
  • 沐川:建農旅融合產業園 創生態康養旅居地
    近年來,沐川縣積極融入樂山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建設,堅持園區變景區建設理念,依託現代農業園區,加快農旅融合,著力打造農旅融合觀光園、體驗園,加快建設中國西南生態康養旅居地。近日,筆者走進位於沐川縣富新鎮雙石村的沐溪河流域富硒茶現代農旅融合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片新開墾的丘陵映入眼帘,數臺分布在多個作業面的挖掘機揮舞長臂加快作業,疏鬆的土質,黃色的土壤,一塊塊如同梯田似的地塊錯落有致,讓人仿佛置身陝北的黃土高原。
  • 以農興旅 以旅富農――農旅融合鋪展湖北現代農業畫卷
    新華社武漢6月4日電 題:以農興旅 以旅富農――農旅融合鋪展湖北現代農業畫卷  新華社記者劉紫凌 俞儉 袁志國  「清明,點瓜豆」「穀雨,進茶園」……湖北鍾祥市客店鎮明燈村的「農時路」,一溜形態各異石頭刻著二十四節氣,遊人一路仿佛讀著一首農事詩。
  • 泰寧:農旅融合 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
    近年來,泰寧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模式,以農促旅、以旅強農,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產業持續發展。在景區沿線、旅遊特色村、森林改造互動體驗型旅遊設施、農業觀光園,圍繞優化「三際三園一街一夜遊」文旅康養線路,打造崇際漁旅小鎮、際溪文旅康養小鎮、水際湖濱民宿全面改造完成,開工建設湖濱休閒步道,九龍潭夜遊建成營業;仁壽堡觀光旅遊家庭農場、上青鄉閒趣園家庭農場、開善鄉康慄家庭農場等被列入省級家庭農場,新發展狀元茗舍、閱山水舍、星空民宿等16家中高端特色森林民宿並投入運營。
  • 海墾旅遊集團生態修復廢棄礦山 打造文旅農融合景區
    阡陌花開緩緩歸■ 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通訊員 胡建南開採石灰礦,曾為職工群眾帶來較高經濟效益;卻也留下了植被破壞、山體破碎的沉痛記憶;如今,礦山復綠,生態得到修復,綠水青山中,大夥謀划起文旅農融合的新產業……在位於儋州市蘭洋鎮的海墾蓮花山氡泉森林文化養生景區(以下簡稱蓮花山景區
  • 靈丘:農旅融合拓展脫貧攻堅路徑
    如今,出靈丘縣城南行,一進入唐河大峽谷就是山水景點、文物古蹟、有機社區、特色村落串聯起的旅遊經濟帶,這些景點共同構建了一個獨特的農旅融合大景區,承載起了古建遊、山水遊、休閒遊、有機遊、節慶遊等鄉村旅遊品牌。
  • 華亭:農旅融合推動鄉村旅遊升級
    華亭:農旅融合推動鄉村旅遊升級劉建鵬 秦海燕6月20日,東溝「小漁村」首屆鄉村旅遊文化節在華亭市硯峽鄉東溝「小漁村」旅遊景區開幕,首日接待遊客1.5萬人次,在該市鄉村旅遊發展中一枝獨秀此次旅遊文化節以「暢遊硯峽山水,發掘鄉村文化。攜手聚力創新,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為期15天。
  • 聖燈山鎮堅持「三旅融合」打造康養農旅小鎮
    一是以農強旅,農旅融合。利用閒置農房打造大佛寺農場、花竹澗等特色民宿及星級農家樂39家,流轉土地800餘畝建成茶葉、獼猴桃、藍莓採摘園。二是豐富業態,體旅融合。依託15公裡崖線及峽谷、5000畝茶海、2000萬方水體等自然景觀資源,培育以聖燈山森林公園為中心的森林康養基地,快速推進聖燈山康養農旅小鎮項目,動工建設藍城「聖燈山郡」項目。三是挖掘特色,文旅融合。舉辦「醉美聖燈山、楓彩五洲園」春季紅楓開園慶典等活動8次,打造「聖燈山」避暑休閒養生、茶山風情等文化旅遊項目,讓文化資源要素轉化為旅遊產品。
  • 廣西農墾:農旅融合激發新動能
    原標題:廣西農墾:農旅融合激發新動能   在這裡,您可以在桂北風格的院子裡品茗暢談,在果園菜田採摘有機食品,還可以參與橘林騎行、河邊垂釣、田園嬉戲等農業體驗活動
  • 傳統農業鄉鎮的農旅融合發展模式
    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既能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促進產業新業態形成,又能創造地區經濟新增長點,改變財富聚集方向。本文以農旅融合發展視角對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發展進行研究,通過提出傳統農業鄉鎮旅遊發展框架與策略,對農旅融合產業發展重新規劃,可為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發展提供理論借鑑。
  • 依託休閒農業觀光基地打造「美麗風景」 松陽農旅融合讓鄉村旅遊...
    其實來到現在的松陽,遊客除了可以在古市鎮「葉子的花園」賞花買花,還能到三都鄉觀梨花、赤壽鄉賞美國天鵝絨紫薇、齋壇鄉摘藍莓……通過堅持農旅融合發展模式,近幾年松陽縣多個鄉鎮不斷提升農業園區旅遊功能,並以休閒農業觀光基地為依託,培育形成了農業觀光、農業採摘、賞花休閒等多種業態,將美麗風景生態優勢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促進鄉村旅遊「花開有聲」。
  • 神木爾林兔鎮:農旅融合催生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爾林兔鎮黨委、政府在經過充分的調研的基礎上,分析全鎮旅遊產業現狀、資源條件、客源市場,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加快供給側改革,全面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等新型農業主體,以打造「田園綜合體」為目標,按照「以農促旅,以旅帶農,農旅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推動全域旅遊格局形成,逐步將旅遊業打造成為全鎮重要支柱產業
  • 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遊膩網助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縱觀全局,農旅融合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遊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
  • 「農旅融合」摸魚、釣蝦、住民宿……雁江這處農旅融合示範點國慶...
    還不用出遠門「高洞村正在打造的農旅融合示範點,集休閒遊樂、主題公園、運動康養等為一體。」資陽市蜀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產業部部長秦磊告訴記者,示範點已完成柑橘博覽園、高洞食堂、核心區數字管理平臺、72戶民房風貌改造等項目建設,預計國慶節將開園迎客。
  • 黑龍江北大荒集團加強農旅融合 「融」出無限風光
    按照這一發展思路,北大荒各地利用農業景觀和資源優勢吸引遊客遊覽消費,圍繞「產業打底、旅遊增收」的思路,將「農業強、風光美、職工富」作為農旅融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農家變商家」,促進傳統農業提檔升級,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 黃巖:打造農旅結合綠色生態景點 天空之城成「網紅」
    今年,黃巖平田鄉借發展旅遊之機,打造農旅結合的綠色生態景點。海撥700多米的黃毛山茶場搖身變成網紅景點「天空之城」,受到遊客的青睞。   「天空之城」位於黃溪村黃毛山頂,佔地300餘畝。目前已建成配套遊步道、定製木屋,風車、茶田小亭、茶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