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塔頭劉村:移風易俗近3年 文明新風入人心

2020-12-26 晉江新聞網

幹部來帶頭 公家「唱白臉」村民得實惠

  「村裡踐行移風易俗,大家辦紅白事的負擔都減輕了,省下來的錢,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日前,看著自家新建起的圍牆,晉江東石鎮塔頭劉村村民劉金棕笑著說。前段時間,劉金棕二兒子結婚,按村規民約簡辦喜宴,省下來的十多萬元不僅給家裡添置了新家具,還把圍牆也建好了。

  「從2018年初推行新的村規民約以來,村裡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已成為約定俗成的新風尚。」塔頭劉村黨支部書記劉永進說,這中間有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也有老人協會的大力支持,最重要的是移風易俗讓村民得了實惠,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黨員幹部帶頭

  新風替舊俗

  近日,記者走進塔頭劉村,發現村莊各主要出入口貼著新的大紅喜報。

  細看內容,原來是村主任劉長春取消了兒子的十六周歲宴,以父母劉丕錐、張玉真的名義,向村委會捐款10萬元用於村莊建設,向老人協會、房頭基金會各捐款5萬元支持公益事業發展。

  其實,早在2018年,劉長春及家人就是塔頭劉村帶頭踐行移風易俗的「第一人」。

  彼時,晉江市正提倡移風易俗,塔頭劉村也以此為契機,在廣泛徵求老人協會、黨員、村民代表意見後,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添加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等內容,並通過家家戶戶籤訂踐行移風易俗承諾書,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行為予以約束。

  新規雖立,村民的傳統觀念卻不是說改就能改,誰當破除舊俗「第一人」?

  這時候,正逢劉長春的侄女十六周歲。宴席怎麼辦?不止劉長春一家人在商討,村民也都在觀望,想看看村主任會怎麼做。

  「一開始我父親也很為難,覺得『吃了別人家那麼多,不回請說不過去』。這又是我們家族長孫女的十六周歲。」劉長春說,可根據村裡新規,喜事不能超過15桌,劉長春兄弟長期經商,親朋好友眾多,宴席一旦要辦規模就小不了。可如果村主任不帶頭執行,以後新規如何推行?

  劉長春花了幾天時間,給父親劉丕錐和大哥劉重陽做思想工作,倡導他們喜事新辦,取消宴席把省下來的錢用來做公益,既能遵守新規,也更有意義。

  最終,劉重陽被說動,取消了女兒十六周歲宴,以父母親的名義捐款20萬元,其中,10萬元支持村裡幼兒園的建設,5萬元捐給老人協會,5萬元捐給房頭基金會。這也成為塔頭劉村首個踐行村規民約,並熱心公益的事例。

  有了取消長孫女十六周歲宴做先例,去年,劉丕錐也取消了自己80歲壽宴,改為捐款30萬元的方式來慶賀。今年,劉長春兒子十六周歲再次響應移風易俗號召,簡辦喜宴,並捐出20萬元善款。

  看到村主任帶頭,黨員幹部也紛紛響應。今年,塔頭劉村婦女主任、黨員蔡燕梅取消了兒子十六周歲宴。「90後」網格員劉美娜的訂婚宴也嚴格遵守新規。

  「黨員幹部帶頭踐行規定,村民才會看齊遵守。」劉長春說,這樣新風替舊俗才能落到實處。

  公家「唱白臉」

  村民得實惠

  如果說黨員幹部帶頭,為踐行移風易俗這條新路打通了開端,那麼公家出面「唱白臉」,則讓這條路更加行穩致遠。這裡的公家,既包括村兩委會,也涵蓋了老人協會的力量。

  「老人協會成員由村裡各『房頭』的賢達、『話事人』組成,哪家有紅白喜事成員們最清楚,各家的情況也都比較了解,大家做起動員工作往往能事半功倍。」塔頭劉村老人協會會長劉榮謀說。

  一旦哪家有紅白事要操辦,老人協會成員往往會提前去拜訪該戶主人,了解操辦事宜和宴席規模。遇到有大操大辦「苗頭」的人家,老人協會成員、村幹部會多次上門做工作,勸導村民遵守移風易俗倡議。

  此前,村裡一位華僑回鄉,想大操大辦一場宴席,慶祝兒子結婚。了解到該情況,老人協會成員、村幹部組成工作組,多次上門做該華僑的思想工作。最終,該華僑同意響應移風易俗號召,簡辦宴席,只請了10多桌親友慶賀,並捐資支持公益事業。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塔頭劉村更加嚴格落實移風易俗工作,4場婚宴、壽宴緊急「剎車」,多場白事簡辦,不少村民還將節省下來的錢,用來捐資做公益。如90歲老人張曬取消了壽宴,其子女捐出25萬元善款支持村裡教育、慈善事業;村民劉鴻舉、柯秀妹伉儷取消孫子周歲宴,捐款13萬元做公益;90歲老人劉丕周取消壽宴,捐資30萬元支持慈善公益事業。

  記者了解到,3年來,塔頭劉村十六周歲宴基本取消,壽宴、滿月宴舉辦數量也大幅下降,紅白事簡辦成了新風尚,家家戶戶不搞排場,不再大操大辦。

  「移風易俗為村民切切實實減輕了負擔。」劉長春說,簡辦紅白事,杜絕大操大辦的浪費,讓村民得到了實惠。經濟條件好的村民,可以更好地支持公益事業;經濟條件一般的人家,不用舉債辦宴席,家庭也有了更充足的發展資金。這3年來,村民簡辦紅白事共捐資300多萬元支持慈善、教育、養老等公益事業,村民危房翻建、裸房整治的數量每年也都有所增加,大家的日子過得更輕鬆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移風易俗工作深入推進,日前,東石鎮推薦塔頭劉村參評泉州市移風易俗示範村,推薦劉長春參評泉州市移風易俗帶頭人。

  (記者_許春)

相關焦點

  • 臨潁:義務植樹添新綠,文明新風入人心
    臨潁:義務植樹添新綠,文明新風入人心 2020-12-09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石塔頭劉:從一窮二白到幸福鄉村的變遷之路
    1936年,中共地下黨人朱漢膺來到東石塔頭村(今為塔頭劉村),以塔頭中山學校(現改名為廷都中心小學)校長身份為掩護,點燃了塔頭劉村及周邊一帶的革命火種。如今,帶著紅色印記的塔頭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迎來產業興旺、村民富裕、鄉村發展的黃金時期,與革命結下不解之緣的鄉村教育事業更是蒸蒸日上,碩果纍纍,也直接推動了全村各項事業發展。
  • 移風易俗年曆「送」出文明新風尚
    「這個『移風易俗年曆』真不錯,是一個很實用的年曆,貼在家裡還特別喜慶!」金鳳區滿城北街街道平伏橋村居民老馬說道。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形成良好社會風尚,12月17日下午,金鳳區滿城北街街道平伏橋村志願者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讓文明新風在平伏橋村落地生根 。
  • 浙江諸暨持續推進移風易俗 讓新時代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央廣網北京7月12日消息(記者李佳 浙江臺記者袁迪凱)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辦酒不鋪張、禮金不攀比、喪葬不迷信……浙江諸暨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縣市,持續推進移風易俗,真正讓新時代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 積石山縣關於進一步推動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實施意見
    為深入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倡樹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等社會新風尚。縣委、縣政府就深入推動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移風易俗】三江鎮:紅白理事會「理」出文明新風
    為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解決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給村民帶來的煩心事、揪心事,助推鄉村振興走深走實,南昌縣三江鎮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紮實推進婚事新辦、喪事簡辦。  婚事新辦 村民省下錢為村裡修路  近日,南昌縣三江鎮汗塘村新下村小組村民餘慧玲正在家中張羅喜事,家裡還迎來了幾位汗塘村紅白理事會的成員,他們大多由村裡德高望重的人組成。理事會工作人員剛進門就向家屬送上了祝福,並就婚事新辦、簡辦,提出具體建議,最終原本預算30多萬元的婚事,餘家只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費用。
  • 唱響鄉風文明好聲音——兗州區新驛鎮推進移風易俗側記
    該鎮一名村幹部坦言,現在好了,誰家有事,一律由村裡的理事會主持,「一碗水端平」,誰都沒意見,更可貴的是「喜事新辦不代表不幸福、喪事簡辦也不意味不體面、厚養薄葬更不等同於不孝順」的理念已厚植到人們的心裡。就拿喪事來講,不論你富有還是貧困,待客的席200元一桌是上限,一律取消鼓樂班子、大型扎紙、前請後謝等「喝錢」的環節,整個喪事3天就妥妥地辦完、花費也就萬把塊錢。
  • 觀湖社區舉辦「移風易俗 弘揚文明新風」主題市民學校活動
    兩節日益臨近,為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大力破除舊俗陋習,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12月9日,觀湖社區舉辦「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主題市民學校活動。此次活動首先觀看了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專題視頻,隨後授課人員結合身邊發生的一些移風易俗典型事例,從樹立新型婚俗觀、喪葬觀、消費觀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積極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小辦或不辦、「惡俗」陋習禁辦,樹立新風正氣。
  • 【移風易俗氣象新】文明新風潤泉州:不比排場比貢獻 不曬嫁妝曬公益
    從2013年起,泉州市委在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活動中,從破除喪葬陋俗入手,引導現代文明生活新風走入這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2016年,泉州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確定為全國農村移風易俗工作試點市。
  • 「紅白十條」解開人情枷鎖 —— 海豐縣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縮影
    在近日一次朋友聚會上,海豐縣城東鎮一名林姓居民說,「現在政府提倡喜事簡辦節約是好事,要不然的話,3張喜貼就去了我近半個月的工資,確實『難過』。」而後,在座的朋友相繼發表了與其感觸同樣的看法,表達了對當下海豐縣移風易俗倡導文明節約的認同。
  • 樹文明新風 助鄉村振興——安化縣冷市鎮移風易俗剪影
    冷市鎮推行「移風易俗剎歪風 共建美好新冷市」活動以來,廣大幹部群眾從我做起,積極倡導移風易俗,文明、節約蔚然成風。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尚往來更是幾千年的傳統。然而在物質生活日趨充盈的今天,紅白喜事講排場、大操大辦,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人情花費,更是成了廣大群眾的沉重負擔。
  • 睢寧縣桃園鎮黨員引領移風易俗新風尚
    中國江蘇網6月14日訊 6月2日,桃園鎮宋樓村黨員小張舉行了婚禮,他在婚前認真填寫了《桃園鎮黨員和領導幹部婚喪嫁娶事宜報告表》,向組織說明了婚禮操辦時間、地點、邀請人數等情況,婚禮現場也是儀式從簡、文明辦事。這是桃園鎮黨員幹部帶頭移風易俗的一個縮影。
  • 廈門海滄區開展清明文明祭祀活動 大力推進移風易俗
    這些都是海滄2018年「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的一部分。這個清明,海滄區積極發揮書院在傳統文化弘揚與移風易俗倡議中的平臺作用,利用節日的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全區22個書院各有側重地開展主題活動,既有清明節由來、風俗的知識普及,也有緬懷先賢先烈、經典誦讀、孝道弘揚的儀式,還有清明糕、紙花等手工製作和親子遊園活動。
  • 文明祭掃同心戰「疫」 黃樓街道移風易俗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
    疫情尚未結束,為有效防止祭掃聚集引起的疫情風險,保持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祭掃新風尚深入群眾心中,加速新時代文明建設工作與疫情防控工作聯動推進,在清明節前夕,黃樓街道開展了「我以此物寄相思」、網上祭掃等文明祭掃活動。
  • 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 肥西縣:文明實踐弘揚新風,移風易俗潤澤鄉裡
    提倡移風易俗、擯除陳規陋習,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肥西縣各鄉鎮積極部署,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作用,持續深入推進村規民約、弘揚時代新風行動,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文明新風潤澤鄉裡。
  • 「一約六會」約出鄉村新文明,移風易俗嘉祥孟姑集鎮出實招
    鎮黨委政府大力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倡樹新風,用新觀念洗禮舊思想,用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抵制高價彩禮,真是給鄉親們架勢。有了黨和政府撐腰,我們就有了底氣。」嘉祥縣孟姑集鎮嶽樓村的嶽大哥高興道。孟姑集鎮黨委政府在全鎮35個村進一步健全了村規民約,進一步規範建立了紅白理事會、紅娘協會、街評巷議會、平安周例會、禁毒止賭會,大力破除陳規陋習,並成立了以包村幹部、村兩委、退役軍人、青年志願者為核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移風易俗協會,建立健全了「一約六會」的制度。
  • 南安市洪梅鎮:移風易俗入民心 文明新風潤萬家
    這一切轉變的背後,得益於南安市洪梅鎮移風易俗工作的推動。近年來,南安市洪梅鎮黨委政府堅決執行上級部署,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活動。活動開展以來,洪梅鎮各村積極響應,廣泛宣傳發動,把不辦簡辦的資金節約下來,投入到洪梅的山山水水的建設中來,建設更加美麗整潔有序的新洪梅中來。實際上,洪梅鎮真正讓人耳目一新的,還是各村裡紅白公事從簡辦理的新風尚。
  • 平和黃井村:戲臺變舞臺 移風易俗帶來文明鄉風
    漳州資訊網訊(王志暉 方涵)近年來,文峰鎮黃井村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把往日大操大辦的民俗活動「改頭換面」,用新民俗取代舊陋習,小鄉村迎來了一股清新之風。今年以來,黃井村通過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每逢有民俗活動,一改大操大辦請客吃飯,倡導群眾遠離牌桌酒桌,不再花重金請人演戲,而是通過舉辦廣場舞展演,把戲臺改為群眾展示文藝的舞臺,後坑組的這場演出,已經是今年的第7場,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通過移風易俗,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 嶽陽縣改港村:移風易俗讓村民共享文明成果
    改港村以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打贏移風易俗這場「勝仗」。黨員帶頭,禁放煙花鞭炮。為了響應「除陋習,樹新風」的倡議,村支兩委號召黨員帶頭。村裡的老黨員、老幹部楊榮兵一直倡導禁放煙花鞭炮,但未能實現,直到2015年10月因病去世,為了實現老同志的遺願,現任村幹部在喪事現場召集黨員、村民代表商議,決定從楊老的喪事起,實行全面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