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來帶頭 公家「唱白臉」村民得實惠
「村裡踐行移風易俗,大家辦紅白事的負擔都減輕了,省下來的錢,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日前,看著自家新建起的圍牆,晉江東石鎮塔頭劉村村民劉金棕笑著說。前段時間,劉金棕二兒子結婚,按村規民約簡辦喜宴,省下來的十多萬元不僅給家裡添置了新家具,還把圍牆也建好了。
「從2018年初推行新的村規民約以來,村裡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已成為約定俗成的新風尚。」塔頭劉村黨支部書記劉永進說,這中間有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也有老人協會的大力支持,最重要的是移風易俗讓村民得了實惠,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黨員幹部帶頭
新風替舊俗
近日,記者走進塔頭劉村,發現村莊各主要出入口貼著新的大紅喜報。
細看內容,原來是村主任劉長春取消了兒子的十六周歲宴,以父母劉丕錐、張玉真的名義,向村委會捐款10萬元用於村莊建設,向老人協會、房頭基金會各捐款5萬元支持公益事業發展。
其實,早在2018年,劉長春及家人就是塔頭劉村帶頭踐行移風易俗的「第一人」。
彼時,晉江市正提倡移風易俗,塔頭劉村也以此為契機,在廣泛徵求老人協會、黨員、村民代表意見後,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添加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等內容,並通過家家戶戶籤訂踐行移風易俗承諾書,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行為予以約束。
新規雖立,村民的傳統觀念卻不是說改就能改,誰當破除舊俗「第一人」?
這時候,正逢劉長春的侄女十六周歲。宴席怎麼辦?不止劉長春一家人在商討,村民也都在觀望,想看看村主任會怎麼做。
「一開始我父親也很為難,覺得『吃了別人家那麼多,不回請說不過去』。這又是我們家族長孫女的十六周歲。」劉長春說,可根據村裡新規,喜事不能超過15桌,劉長春兄弟長期經商,親朋好友眾多,宴席一旦要辦規模就小不了。可如果村主任不帶頭執行,以後新規如何推行?
劉長春花了幾天時間,給父親劉丕錐和大哥劉重陽做思想工作,倡導他們喜事新辦,取消宴席把省下來的錢用來做公益,既能遵守新規,也更有意義。
最終,劉重陽被說動,取消了女兒十六周歲宴,以父母親的名義捐款20萬元,其中,10萬元支持村裡幼兒園的建設,5萬元捐給老人協會,5萬元捐給房頭基金會。這也成為塔頭劉村首個踐行村規民約,並熱心公益的事例。
有了取消長孫女十六周歲宴做先例,去年,劉丕錐也取消了自己80歲壽宴,改為捐款30萬元的方式來慶賀。今年,劉長春兒子十六周歲再次響應移風易俗號召,簡辦喜宴,並捐出20萬元善款。
看到村主任帶頭,黨員幹部也紛紛響應。今年,塔頭劉村婦女主任、黨員蔡燕梅取消了兒子十六周歲宴。「90後」網格員劉美娜的訂婚宴也嚴格遵守新規。
「黨員幹部帶頭踐行規定,村民才會看齊遵守。」劉長春說,這樣新風替舊俗才能落到實處。
公家「唱白臉」
村民得實惠
如果說黨員幹部帶頭,為踐行移風易俗這條新路打通了開端,那麼公家出面「唱白臉」,則讓這條路更加行穩致遠。這裡的公家,既包括村兩委會,也涵蓋了老人協會的力量。
「老人協會成員由村裡各『房頭』的賢達、『話事人』組成,哪家有紅白喜事成員們最清楚,各家的情況也都比較了解,大家做起動員工作往往能事半功倍。」塔頭劉村老人協會會長劉榮謀說。
一旦哪家有紅白事要操辦,老人協會成員往往會提前去拜訪該戶主人,了解操辦事宜和宴席規模。遇到有大操大辦「苗頭」的人家,老人協會成員、村幹部會多次上門做工作,勸導村民遵守移風易俗倡議。
此前,村裡一位華僑回鄉,想大操大辦一場宴席,慶祝兒子結婚。了解到該情況,老人協會成員、村幹部組成工作組,多次上門做該華僑的思想工作。最終,該華僑同意響應移風易俗號召,簡辦宴席,只請了10多桌親友慶賀,並捐資支持公益事業。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塔頭劉村更加嚴格落實移風易俗工作,4場婚宴、壽宴緊急「剎車」,多場白事簡辦,不少村民還將節省下來的錢,用來捐資做公益。如90歲老人張曬取消了壽宴,其子女捐出25萬元善款支持村裡教育、慈善事業;村民劉鴻舉、柯秀妹伉儷取消孫子周歲宴,捐款13萬元做公益;90歲老人劉丕周取消壽宴,捐資30萬元支持慈善公益事業。
記者了解到,3年來,塔頭劉村十六周歲宴基本取消,壽宴、滿月宴舉辦數量也大幅下降,紅白事簡辦成了新風尚,家家戶戶不搞排場,不再大操大辦。
「移風易俗為村民切切實實減輕了負擔。」劉長春說,簡辦紅白事,杜絕大操大辦的浪費,讓村民得到了實惠。經濟條件好的村民,可以更好地支持公益事業;經濟條件一般的人家,不用舉債辦宴席,家庭也有了更充足的發展資金。這3年來,村民簡辦紅白事共捐資300多萬元支持慈善、教育、養老等公益事業,村民危房翻建、裸房整治的數量每年也都有所增加,大家的日子過得更輕鬆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移風易俗工作深入推進,日前,東石鎮推薦塔頭劉村參評泉州市移風易俗示範村,推薦劉長春參評泉州市移風易俗帶頭人。
(記者_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