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年的《少林寺》和2020年的《八佰》
,能有什麼關聯呢?
一部是港產武俠片,一部是國產戰爭片;
一部38年前上映,曾經轟動一時,創造了票房神話,一部正在熱映,也正在創造屬於今年的票房奇蹟;
一部讓曾經破落的古廟少林寺,成為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一部讓一個普通的抗戰遺址紀念館四行倉庫,成為全網年度最熱的打卡景點。
好像真沒什麼關係,但其實也有點關係。
正在熱映的抗日題材戰爭大片《八佰》中,
姚晨飾演的民主革命先驅何香凝
,說了一句經典的臺詞: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真實的何香凝在上海的故居是在上海市復興中路553弄8號,距離四行倉庫的直線距離不到3公裡,而且就在蘇州河的南岸。
1937年7月22日,何香凝在其上海寓所成立了最早、最大的婦女抗日團體中國婦女抗敵後援會,自任主席兼總務組長。
9月15日,何香凝組建上海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派人奔赴前線進行戰地服務。
《八佰》中四天四夜的戰鬥,發生在1937年10月27日到10月30日。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何香凝受到日軍的嚴密監視,遂於12月遷居香港。
【電影《八佰》中,何香凝身邊那個戴眼鏡的大鬍子,就是當時的上海市長俞鴻鈞。11月12日,就是由俞鴻鈞沉痛宣告上海淪陷。】
何香凝生於1878年,《八佰》故事中她已經59歲。在
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那幾天,何香凝正好就在上海
,並且據八百壯士的老兵回憶,何先生確實去過四行倉庫慰問過官兵們。
只是,有沒有說這句經典的臺詞,就無法考證了。
何香凝是近代屈指可數的幾位,可以用先生來稱謂的傑出女性之一;不僅她自己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她們全家都是革命家。
何香凝的丈夫是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
廖仲愷
;二人在1897年就結婚了,生有三個子女,
女兒廖夢醒,兒子廖承志
。可惜廖仲愷1925年就遇刺身亡了,那時何香凝47歲,女兒21歲,兒子17歲。
女兒廖夢醒抗戰時,參加母親發起的中國婦女抗敵後援會及保衛中國同盟,還擔任宋慶齡的秘書,負責宋慶齡與中共方面周恩來的聯絡工作。【2009年的《建國大業》中,廖夢醒由徐帆飾演。】
【孫中山抱著的那個小孩就是廖承志】
兒子廖承志也是從青少年時代開始,就跟隨父母參加革命,曾多次被捕入獄,卻每次都能奇蹟般生還,漸漸成長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和國家領導人。
廖承志參加過長徵,做過八路軍香港辦事處負責人,新華通訊社社長,創辦香港《華商報》。
解放後,繼續擔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央外聯部副部長、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全國青聯主席、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華僑大學首任校長及黨委書記、暨南大學復辦後任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等重要職務。
1979年,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百廢待興。時任國務院僑辦主任和港辦主任的
廖承志提出建議:要拍一部有關少林寺的電影
「香港及海外觀眾都喜歡看武俠片,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拍一出少林寺或太極拳呢?」
廖承志說起小時候,從國民黨元老朱執信等人口中聽過許多武俠故事。還提議拍武俠片,就要到實地拍攝並找有真功夫的演員,從劇本創作、修改到借用最好的武術演員,甚至服裝道具,都提出許多可行性建議。
正是因為有了廖承志的提議,才有了1982年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特別獎的《少林寺》,並且真的找了有真功夫的演員,還找了拍武俠片更有經驗的香港電影公司和導演負責製作。
當年,《少林寺》不僅紅遍整個華語世界,日本、東南亞甚至歐美很多國家都很受歡迎。
最主要是《少林寺》
在日本受到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的熱烈歡迎
,其創始人宗道臣購買了《少林寺》在日本的放映權。《少林寺》在日本引起轟動後,再由日本媒體大力宣傳,才迅速紅遍全球。
這個宗道臣在抗戰時期就來到少林寺修習少林寺拳法,回國後把中國的少林拳本土化,並加以發展,成為日式少林拳,並創建了成員達150萬人的日本國少林寺拳法聯盟,對少林拳法的推廣舉足輕重。
宗道臣把河南嵩山少林寺視作祖庭
,後來他還主動提出捐助河南省修復少林寺古剎。這不僅促進了少林寺旅遊事業的迅速發展,也促進了中日關係的良好發展。
所以,電影《少林寺》片頭就有了他1980年到訪少林寺的鏡頭。
當年,最先想到打開日本市場的就是廖承志。【廖承志很小就去過日本,又擔任過中日友好協會的會長。】
他還介紹當時的中原電影公司董事長,也是後來的
香港銀都機構有限公司董事長廖一原
,找到熟悉日本少林的華僑孫平化等人,了解了關於少林寺和日本少林的這些淵源。
廖承志的支持,給了廖一原很大的信心,最終讓他下決心拍攝《少林寺》。【香港銀都機構是一家總部在北京的香港電影國企。】
所以,《少林寺》和《八佰》的關係就是:《八佰》裡有何香凝,何香凝和廖仲愷生了廖承志,因為廖承志才有了1982年的這部經典《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