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革命精神感召下的心靈迴響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宋人張載的這句話是我看完閆東導演的24集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的強烈心靈迴響,一種振奮和激動的心情令我久久不能平靜。誰說我們已經遠離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誰說我們不再擁有理想和信念,誰又能說中國的發展和繁榮只是歷史的偶然?燭亮歷史的縱深,該片以大量珍貴的歷史鏡頭和文獻檔案全景式地展現了新中國風雨兼程、砥礪前行的偉大曆程,明確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取得勝利?」「為什麼中華民族會迎來偉大復興?」等一系列問題。這部文獻片是近些年來少有的佳作,是愛黨愛國的生動範例,是主題教育的生動內容,是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根本」素材,是「一帶一路」中國經驗的「教材」範本。該片對正確認識我們黨和國家的奮鬥發展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對於引領社會發展方向具有十分鮮明的導向作用,值得全社會尤其是對歷史缺乏經歷和了解的青年人認真觀看。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真正的領路人。在中國共產黨建立的98年時間裡,無數的中國共產黨人以「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焦裕祿精神」等先進的思想,篳路藍縷,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期間,有過失敗、有過迷惘也有過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阻遏,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贏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等一系列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人以其強大的政治組織、社會管理和自身糾錯能力,成為中國社會持續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中國共產黨人從來沒有動搖過奮發圖強的信心和決心」,《我們走在大路上》以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向我們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堅強意志和堅定信心,讓觀眾更加激情滿懷、信心陡增。
因此,廣大人民群眾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真正的築路人。「沒有什麼能比為祖國創業更胸懷開闊,心情振奮」。當聽到這句畫外音時,我想每個人的內心都會升起一種崇高的敬意,都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感動。廣大人民群眾不僅用手推車推出了「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用愚公移山的「紅旗渠精神」「大寨精神」和「鐵人精神」夯實了社會主義初期建設的經濟基礎,用「兩彈一星精神」捍衛了國家的安全和世界和平,用「勇攀高峰的精神」實現了社會主義科技文化的大跨度發展。「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鄧稼先默默無聞的28年讓人理解了奉獻的價值,「我願以身許國」的王淦昌讓人明白了國家在每一個人心中的分量,永遠閃耀的21276號「郭永懷星」讓人們知道了什麼是永遠的承諾。這些「用全部的生命和激情擁抱國家使命」的築路人是我們這個時代裡真真正正的楷模。
然而,先進的政治制度是我們未來發展道路最重要的安全保障。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曾經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因為政黨治理和政治結構不合理發展停滯,《我們走在大路上》以大量的鮮活案例告訴我們,中國發展道路的成功靠的是強大的制度優勢、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中國共產黨不僅科學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而且將其與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現實緊密結合,不斷完善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了科學合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模式。「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社會主義的特色優勢」,在先進的政治制度保障下,全社會保持了極高的智慧力量和愛國熱情,抵禦了各種各樣的外界風暴和內部幹擾,保障了中國發展道路的一路暢通。
在筆者看來,持久穩定的中國發展道路需要文化鑄魂。民族的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運和國運相牽,文脈和國脈相連」,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未來中國的發展道路必須建立在強大的文化自信基礎上,必須摒棄關於中國文化的文化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不良影響,建立起對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內的中華文化的自信,究其實質,就是要建立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我們走在大路上》生動詮釋了「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不竭源泉,是一個民族最動人的精神底色」這一根本事實,例證了「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國強」這一樸素的道理。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未來的中國必將以其先進的文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道路和中國經驗可以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教材」範本,中國從來不輸出什麼主義,也從來不想成就什麼霸權。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在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基礎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世界發展主潮。在全世界都注意著中國的發展成就和分享著中國的發展成果的同時,我們應該向世界各國介紹中國發展成果背後的根本動因。在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走在大路上》未來可以普及推廣為一部面向「一帶一路」國家解碼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的範本。
時代在飛速發展,我們需要大量像《我們走在大路上》一樣不忘初心的好作品,需要更多像閆東一樣牢記使命的媒體人。《我們走在大路上》告訴我們,中國的未來充滿了一片光輝的前景!
(作者:徐寶鋒,系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等與會並致辭。【詳細】
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