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將規劃建設竹林公園、竹藝名鎮.這些鄉鎮都有

2021-02-18 掌握仁壽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這是南宋大文豪蘇東坡當年寫下的名句

仁壽縣林業局關於徵求《仁壽縣加快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示

按照相關規定,我局代縣政府擬定了《仁壽縣加快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示,徵求廣大人民群眾建議意見。  

公示時間:2019年1月9日-1月13日

意見反饋方式:書面或電話

聯繫地址:仁壽縣文林鎮文林路林升巷2號(仁壽縣林業局)

聯繫人:劉俊

聯繫電話:13778812171。

仁壽縣林業局  

  2019年1月9日 

仁壽縣加快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工作方案

按照省、市竹產業發展工作部署,根據《中共仁壽縣委仁壽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仁壽縣加快推進竹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仁委發〔2018〕12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全縣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特製本工作方案。  

全縣圍繞按照「優化資源、開發利用、融合三產」總體思路,加快推進竹產業發展。到2022年全縣新增和提質增效竹資源面積8000畝建設竹藝名鎮1個,竹主題公園2個,竹風景生態廊帶1條,竹產業綜合產值達10億元,竹資源穩定在30萬畝以上。  

(一)培育優質竹基地。充分應用新成果、新技術、新裝備,實施低產低效竹林復壯增效;重點推廣慈竹、楠竹、雷竹等優良適生竹種,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新建優質竹基地。到2022年,全縣新造和提質增效面積8000畝。  

(二)增加生態竹元素。堅持適地適竹,積極培育多類型、多用途竹林景觀資源,切實做好道路、河流、城鎮居民聚居點等植竹美化工作,建設一批城鎮竹主題公園,打造鄉村美麗竹風景帶,讓竹元素融入居民生產生活。到2022年,建設竹主題公園2個,建成竹藝名鎮1個。  

(三)融合發展竹旅遊。充分利用好現有竹林景觀和森林景觀,將竹公園、溼地和成片竹林盤納入全縣旅遊線路規劃,整合項目,重點打造一批竹生態旅遊景區、竹林體驗基地和竹類康養基地。到2022年,建成竹生態旅遊景區2個,竹類康養基地2個。其中2019年建設竹生態旅遊景區1個。

  

(四)科學發展竹林立體經營。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生態優勢,積極推廣竹林下生態種植、採集等立體經營模式。利用川農大在大化鎮開展「竹—菌」模式實驗契機,做好跟蹤服務,取得成果後可在全縣迅速推廣實施。積極建設一批「三品一標」筍用竹基地和竹下生態種植基地。  

(五)加強竹林資源保護。加大竹資源保護力度,加強竹林火災和病蟲害綜合防治,落實生態竹林享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強化對沿河和產業化發展較快竹資源保護,要求生態護林員對轄區竹林進行重點巡護,嚴禁各地毀竹林發展其他產業,依法打擊毀壞生態公益林行為。  

(一)竹基地建設項目。重點在球溪河流域、重要庫區等水源充足地帶,發展筍用竹和景觀用竹。由縣林業局牽頭,水務部門配合,實地做好規劃,各相關鄉鎮負責實施。河道兩岸20米範圍內建設竹基地,由縣上統一採購免費提供苗木,並沿用(仁委辦〔2018〕109號)中河道綠化用地和管護補助政策;其他地塊按照(仁委發〔2018〕12號)補助標準執行。  

(二)「小三峽」竹生態旅遊建設項目。利用「小三峽」成片竹海基礎,進一步優化竹資源,完善竹林下遊步道設施。打造一個具有接待能力的1000畝以上的竹生態旅遊景區。縣政府整合項目支持,縣旅遊局牽頭負責實施,2019年6月前完成規劃設計工作,建設完成後移交寶飛鎮政府管護。  

(三)「五龍山」竹康養基地建設項目。利用「五龍山」省級森林康養基地基礎,通過新增和改造竹資源,增加景區竹元素,打造竹類康養基地。縣旅遊局在五龍山規劃中增加竹元素設計,禾加鎮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四)竹主題公園建設項目。結合鄉村振興和「一鎮一園」建設,在縣城區和富加鎮各建設一個竹主題公園,基礎設施融入竹元素。縣城區公園由縣規劃局牽頭2019年4月前完成規劃設計,縣住建局負責實施。整合項目支持富加鎮竹主題公園建設,富加鎮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於2019年4月前完成規劃設計,力爭12月前完成綠化用竹栽植。  

(五)竹景觀廊帶建設項目。沿新改建道路(重點為國道351線)兩旁栽植生態和景觀用竹,寬度10米以上。到2022年,打造沿路生態廊道30公裡。由縣交通局負責組織實施,2019年6月前做好規劃設計等工作,在G351線改建完成後,迅速啟動竹綠化建設,建設完成後移交鄉鎮做好管護。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中央、省、市部署上來。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財政、交通、水務、住建、規劃、林業、國土等單位負責人為組員的縣級竹產業發展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林業局,負責協調日常工作。  

(二)強化財政支持。縣財政每年安排的2500萬元竹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各類竹經營主體發展基地、加工、銷售和品牌創建進行扶持,具體標準按照《仁壽縣加快推進竹產業發展實施意見》(仁委發〔2018〕12號)執行。另外增加林下種植獎補政策,對試驗竹下種植(林—菌、林—藥)取得成功,並可推廣200畝以上的,給予試驗主體10萬元/個的試驗經費補助給予發展竹下種植面積20畝以上的業主500元/畝的補助。重點項目由各牽頭單位制定方案報縣政府審定,由縣財政據實解決資金。  

(三)嚴格獎懲考核。一是嚴格目標考核。縣林業局根據全縣發展情況牽頭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確定總體目標和各單位建設目標,對照目標任務嚴格考核。對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予以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力、進度滯後的,嚴肅追究問責。二是實行獎勵考核。將竹產業發展納入縣政府重點難點工作,細分目標任務,安排專項資金對相關部門和鄉鎮進行考核獎勵。

  

相信我們的家鄉

將會越來越詩情畫意

via:仁壽圈

爆料聯繫微信號:xyh326668

歡迎廣大網友朋友提供爆料,一經採用將給予紅包獎勵!

對於爆料正能量的事件(好人好事等)將給予特別獎勵;

相關焦點

  • 仁壽將迎來大改造!規劃建設竹林公園、竹藝名鎮,涉及多個鄉鎮!
    (一)竹基地建設項目。重點在球溪河流域、重要庫區等水源充足地帶,發展筍用竹和景觀用竹。由縣林業局牽頭,水務部門配合,實地做好規劃,各相關鄉鎮負責實施。河道兩岸20米範圍內建設竹基地,由縣上統一採購免費提供苗木,並沿用(仁委辦〔2018〕109號)中河道綠化用地和管護補助政策;其他地塊按照(仁委發〔2018〕12號)補助標準執行。
  • 青神加快建設國際竹藝名城
    四川在線眉山訊(塗惠 記者 鄒鈺)8月27日至28日,中國共產黨青神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十八次全體會議召開,全會指出,要奮力把青神建設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聯動川南高質量發展引領區。融入成都,推動南聯,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就是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特色彰顯、產城融合的國際竹藝名城。而青神也將以這個新的身份向世界展示青神魅力。
  • 公園城市 鄉村表達看崇州道明竹藝村的「蝶變」之路
    根據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了「一幹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成都作為四川「主幹」,全力聚焦「公園城市」建設和「三城三都」建設。在此之中,崇州依託「四山一水五分田」的生態本底,圍繞「產業新城、品質崇州」的發展定位,將全市1090平方公裡的面積劃分為山地生態涵養區、康養旅遊集聚區、現代農業功能區、城市功能核心區。
  • 四川青神:加快建成國際竹藝名城
    8月27日至28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十八次全體會議召開,全會指出,要奮力把青神建設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聯動川南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竹裏海棠公園融入成都,推動南聯,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特色彰顯、產城融合的國際竹藝名城。而青神也將以這個新的身份向世界展示青神魅力。
  • 【青神 • 最美竹林風景線】牢記囑託 鼎立三竹 青神縣高質量建設最美竹林風景線
    作為全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培育縣,我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的重要指示精神,鼎立三竹高質量建設最美竹林風景線:做美竹林,建設環成都最美竹林城市;做強竹業,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範縣;做特竹藝,建設開放發展國際竹藝名城。
  • 竹林美景中的一個藝術村落——道明竹藝村
    從高空俯視整個道明鎮,你會發現一個在一片綠色的竹林中有著一座獨特的建築,這裡便是竹藝村了。竹林幽幽,小橋流水,遠離城市的喧囂繁華,於青山綠水間,瑟瑟竹林間,竹藝村就是你尋找的那一片靜地。道明竹藝村,深居竹林間,不僅風景優美,花草叢生,還有眾多的文創創意,集中於此,據說有五位竹編非遺傳承人居住在這裡,還繼續傳承著中國傳統文化和手工藝的魅力,任何一根竹子在他們手上都會變成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村內幾乎所有人都懂竹編,勤勞的雙手,促成了竹藝村一件又一件的藝術品在世界的舞臺上脫穎而出,也使竹藝村聞名遐邇。
  • 探索崇州道明竹藝村「蝶變」之路
    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了「一幹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成都作為四川「主幹」,全力聚焦「公園城市」建設和「三城三都」建設。在此之中,崇州依託「四山一水五分田」的生態本底,圍繞「產業新城、品質崇州」的發展定位,將全市1090平方公裡的面積劃分為山地生態涵養區、康養旅遊集聚區、現代農業功能區、城市功能核心區。
  • 竹林美景中的一個藝術村落——道明竹藝村
    從高空俯視整個道明鎮,你會發現一個在一片綠色的竹林中有著一座獨特的建築,這裡便是竹藝村了。竹林幽幽,小橋流水,遠離城市的喧囂繁華,於青山綠水間,瑟瑟竹林間,竹藝村就是你尋找的那一片靜地。道明竹藝村,深居竹林間,不僅風景優美,花草叢生,還有眾多的文創創意,集中於此,據說有五位竹編非遺傳承人居住在這裡,還繼續傳承著中國傳統文化和手工藝的魅力,任何一根竹子在他們手上都會變成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村內幾乎所有人都懂竹編,勤勞的雙手,促成了竹藝村一件又一件的藝術品在世界的舞臺上脫穎而出,也使竹藝村聞名遐邇。
  • 規劃面積755畝!眉山仁壽將新建城南溼地公園
    近日,仁壽市民密切關注的仁壽城南溼地公園再次傳來消息,目前,《仁壽縣城南溼地公園規劃設計方案》初方案已通過審議,首展該園「動人顏值」。據介紹,城南溼地公園項目位於仁壽縣城南側文林工業園區北部區域,與老城區相連,北至迎賓大道,南鄰凌州大道,東至仁富路,規劃用地面積為755畝。
  • 四川超十萬人口鄉鎮排行,四川最有可能撤鎮設市的鎮,有你家鄉嗎
    四川現有約4458個鄉鎮,其中超過十萬人口的特大鎮僅僅只有十幾個,很多鎮都不比縣城小,你知道是哪些嗎?他們是四川最有可能撤鎮設市的鎮。鎮級市是中國十二五期間新的行政區劃的規劃,將有一些經濟實力較強的鎮由鎮級政府承擔起縣級管理的能力。按照國家最新鎮改市的要求:一、鎮區人口必須達到10萬人(西部地區相應放低標準)。
  • 生於十三五⑨|道明竹藝村「變形記」:從普通小村落,到「網紅」鄉村...
    2018年2月,道明竹藝村開村。竹藝村的建設,帶來最直觀的改變,是村民的生活環境變好了。道路、汙水管網處理系統等基礎設施都建設完善了。村民的就業機會也多了,保潔、保安、客房管家等崗位都為當地村民帶來了更多收入。同時,村裡的產業也有了提檔升級。
  • 【人物】隱居竹林的工藝美術大師——陳春榮
    2017年,為了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竹刻,傳承和發揚好竹刻藝術,他來到大徐鎮下院村承包了一片竹林,他給它取了一個名字——春榮竹藝文化苑。創作閒暇時,他在夕陽下撫琴為樂,每個無意間踏入竹林的人都會感嘆,「簡直是仙境。」
  • 四川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一行考察調研 東安湖公園規劃建設工作
    1月7日,省自然資源廳政策法規處處長、天府新區眉山黨工委副書記、仁壽縣委常委、副縣長嶽運紅率領四川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一行人考察學習東安湖公園規劃建設工作。
  • 歷史名鎮安溪湖頭 品碗「米粉王」看李光地故居
    最受泉州市民喜愛的自駕景區之魅力鄉鎮——安溪湖頭鎮  品一碗「米粉王」 看一座名相故居 歷史名鎮安溪湖頭  閩南網10月30日訊 位於安溪縣西北部的湖頭鎮,地處閩南金三角,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福建首批歷史文化名鎮」,這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 仁壽這個地方將建西南shou個山地運動公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仁壽這個地方將建西南shou個山地運動公園 四川素稱天府之國,既有山川俊美的自然風貌:地勢多樣,青峰競豔,丹壑爭流;又有秀冠華夏的歷史人文:巴蜀文化源遠流長,名人文豪競相輩出。在這裡,自然、人文與社會風俗多種景觀相生相依,情景交融。
  • 成都繪製美麗竹林風景線 除了清幽風景還要打造百億竹產業
    根據《實施意見》,到2022年,成都市竹林面積達到110萬畝;建成現代竹產業園區4個;創建省級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縣2個;規劃建設竹景觀元素的公園和街區100個、竹特色鎮10個、竹產業特色村示範點10個;保護與修復川西林盤1000個,著力打造竹主題川西林盤100個;建設竹元素天府綠道500公裡、翠竹長廊5條;以竹為載體的生態旅遊達3000萬人次/年,成都市竹產業年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
  • 竹藝吊頂丨這座山,從此有了根
    項目地址:成都市崇州市無根山竹藝公園遊客中心設計製作:四川道明竹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所用材料:斑竹、藤條、銅絲、蠟線、鋼條工程耗時:20天道明鎮背靠無根山,這座山拔地而起自成一體,不與周圍山脈相連。天降之山無地生之根,故得名「無根山」。相傳中國道教祖師張三丰曾在此修行,作「無根樹」歌。
  • 紅色西山 竹藝青神​​——學合文旅打造研學實踐基地
    通過紅色西山和中國竹藝城的實踐教育,提高了學生對家鄉紅色文化和竹藝青神的認識,增進了孩子們熱愛家鄉及建設家鄉的情懷。這是學合文旅打造研學實踐基地「紅色西山 竹藝青神」的又一次成功的活動。開徵儀式上,柳聖小學王明舟副校長作動員講話,對同學們參加本次研學活動提出要求和希望;學合文旅負責人徐進軍在致辭中對校方支持表示感謝,並鼓勵學子激發主動性,讓學有所獲。
  • 「竹藝大王」想辦閩都第一座竹藝博物館
    「竹藝大王」想辦閩都第一座竹藝博物館 ■本報記者 劉琳/文 楊勇/攝  上周末,本報記者再次走進不產綠竹卻成為「八閩竹編第一鄉」的倉山區郭宅村。得知我們想採訪竹藝傳人,正在郭氏祠堂聊天的老人冒著大雨,穿過村子,將我們帶到正在老人活動中心聊天的郭孔海面前。
  • 建設公園城市 138個各類公園遍布眉山
    提升公園品質讓城市更宜居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將眉山定位為「環成都經濟圈開放發展示範市」,有利於眉山在國際國內更大空間、更寬範圍內配置優質資源,更有利於眉山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眉山特色」的要求,打造現代公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