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跡攻略|山西大同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2021-01-12 憶起追跡

大同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大同有山有水,尤以山多著名。五嶽中的恆山,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是儒釋道三教同修的盛地。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氣勢壯觀,景色如畫,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桑乾河是大同的母親河,自西流向東北橫貫全市,為大同典型的「北雄」特色憑添一抹江南的水秀。

1991年5月,國家旅遊局公布大同為首批中國國線景點旅遊區。它是以雲岡石窟為重點,名城大同為中心的特色文化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處,其他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00餘處。其中居全國「文物之最」就有7處:雲岡石窟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上華嚴寺大雄寶殿,建築面積之宏偉,殿頂鴟吻之高大,均為全國佛寺之最;下華嚴寺天宮樓雕塑藝術,堪稱遼金時期的「海內孤品」;善化寺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遼金寺院;九龍壁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龍壁;懸空寺是我國惟一的高空絕壁建築;雁塔為國內建築位置罕見的城牆上八角七級空心磚質瞭望塔。

平型關戰役遺址

批次:第一批

類型: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地址:靈丘縣城西南的蔡家峪、小寨及白崖臺鄉的關溝、辛詰、跑池一帶

平型關戰役遺址位於山西省大同城東南靈丘縣城西南的蔡家峪、小寨及白崖臺鄉的關溝、辛詰、跑池一帶。由平型關戰鬥遺址、紀念館、紀念碑和將帥廣場等景點組成。因距古長城關隘平型關約5公裡而得名,遺址處於一天然溝壑,兩邊高山陡崖如削,高達數十米,地勢險要。1961年,平型關戰役遺址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岡石窟

批次:第一批

類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大同市城西16公裡武周山南麓

雲岡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裡。現存主要洞窟53個,大小造像51000餘尊,佔地面積約40萬平方米。規模宏大,雕飾奇偉,是中國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雲岡石窟主要洞窟始鑿於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年)到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之前,其餘小窟龕一直延續到孝明帝正光年間(520―525年)。歷時65年。

善化寺

批次:第一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大同市平城區南寺街6號

第一批國保,我國現存遼、金時期布局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寺院建築。據寺內金大定十六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碑載: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原名開元寺,五代後晉初易名大普恩寺。遼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毀於兵火,金天會六年(1128年)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年)始更今名。

華嚴寺

批次:第一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大同市區下寺坡街459號

第一批國保,我國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遼、金寺院建築。據《遼史地理志》載:「清寧八年(1062年)建華嚴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遼末兵火波及,寺院局部建築被毀, 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遼、金兩代平城(今大同)定為別都,該寺受皇室重視,數百年間為雲中巨剎。明初寺被沒為官產,明宣德、景泰年間重修,成化、萬曆年間(1465-1613年)分為上下兩寺,各開山門,自成格局。清代幾經修繕,始成今日之規模。

懸空寺

批次:第二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恆山下金龍口西崖峭壁

據《恆山志》記載,懸空寺始建於北魏晚期,後經歷代重修,現存建築皆明清遺構。全寺建築懸掛在恆山之麓的峭壁上,崖壁呈90度垂直,崖頂呈倒懸之勢。寺坐西朝東,寺門南向,全寺建築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開,漸次增高。寺院呈長方形,長數十米,寬約5米,有大小殿閣四十餘間。共分三組。第一組建築以三官殿為主體,是奉祀道教之所,幾座殿內供奉道教塑像。中間一組建築是以三聖殿為主體,殿內供奉佛教造像。最後一組建築是以三教殿為主,奉儒、釋、道三教之祖。三教殿為全寺最高的建築,為三層簷歇山頂,內奉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像。

平城遺址

批次:第三批

類型:古遺址

地址:城北火車站一帶

公元398年,魏王拓跋矽稱帝,定都平城,模仿鄴城、洛陽、長安而「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歷經道武、明元、太武、文成、獻文、孝文六代皇帝,至494年遷都洛陽前,平城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一百餘萬人口,規模宏大的帝都,是當時中國北方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許家窯村旁侯家窯遺址

批次:第四批

類型:古遺址

地址:陽高縣古城鄉許家窯村和河北省陽原縣侯家窯村之間

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末或晚更新世紀初,據鈾系法斷代距今約10萬年,為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末或中期的舊石器遺址。從1974年發現到1979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先後進行4次發掘,共獲得2萬餘件石製品、20件人類化石以及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和一批骨角器。

曲回寺石像冢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遺址

地址:三樓鄉曲回寺村

第五批國保,是一處珍貴的唐代石雕組群遺址。曲回寺屬五臺山的下院,是一座曾擁有百餘名眾僧的佛教寺院,宋、遼、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1937年被日軍燒毀,現僅存殿基、月臺、道、柱礎等遺蹟。

方山永固陵遺址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墓葬

地址:西寺兒梁山(古稱方山)南部

永固陵是北魏文成帝拓跋睿之妻文明皇后馮氏的陵墓,太和五年開始建,八年告成,十四年入葬。永固陵前後三次被盜,墓室構件遭到一些破壞,墓內隨葬的陶瓷、石俑、石獸全部被毀。規模十分宏大,其附屬建築還有永固堂、齋堂、石闕、月寺、方山石窟、靈泉殿、靈泉池及御路等。

大同九龍壁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大同市大東街18號九龍壁景區內

據《大同府志》記載,創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單面五彩琉璃照壁。九龍壁坐南朝北。長45.50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黃、綠、蘭、紫、黑、白等色琉璃構件拼砌而成。壁體由三部分組成:底部為須彌座 ,中部為壁身,上部為壁頂。壁前影池一方,長34米,深0.8米,周置石勾欄圍繞。池中清水如鏡,九條巨龍倒影池中,遇有微風隨波蠕動,極具靈性動感。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荊莊鄉荊莊村

原名大雲禪寺。據清乾隆二十八年《渾源縣誌》載:「大雲寺舊志大雲禪寺二,一在城西南四十裡龍山為上院,一在城西荊莊為下院,胥元魏時建」,由此可知大雲寺的創建年代應在北魏後期。寺院原規模宏敞,現僅存大雄寶殿三楹,為金代遺構。元、明、清均有修葺。

覺山寺塔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大同市靈丘縣紅石塄鄉覺山村西

第五批國保,覺山寺又名普照寺。始建於北魏太和七年,遼大安五年重建。明、清時期均有修葺。現存磚塔為遼代原構,餘皆為明清所建。磚塔建於西軸線前院中部,為覺山寺主體建築,建於遼大安六年 (1090年),為國內保存較好、時代較早的一座密簷式磚塔。寺院建築依山就勢,坐北朝南,南北長38米,東西寬24.4米,佔地面積927.2平方米。寺院建在三條軸線之上,由三進院落組成。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鐘鼓樓、天王殿、韋馱殿、大雄寶殿;東軸線為魁星閣、碑亭、梆點樓、金剛殿、彌勒殿;西軸線為文昌閣、磚塔、藏經樓、羅漢殿、貴真殿等建築。

渾源永安寺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渾源縣永安鎮永安西街

俗稱「大寺」。寺始建於金代,後毀於火。元朝初年,永安軍節度使高定回歸故裡邀歸雲禪師主持捐資重建,因高定官職是永安軍節度使,歸裡後又號永安居士,故寺名為 「永安寺」。元延二年(1315年)高定之孫高璞捐款在寺內建造了「傳法正宗殿」,後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築傳法正宗殿為元代遺構,餘皆為明清所建。寺院坐北朝南,原有規模甚大,現存南北長80米,東西寬50米,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門、護法天王殿、傳法正宗殿、兩側為東西垛殿、東西配殿。

沙梁坡漢墓群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墓葬

地址:南河堡鄉季馮夭村東南

第六批國保,南北向分布,東西向排列。南北長5公裡,東西寬2.5公裡,現存地層表面可見的漢墓有41冢,高8――12米不等,周長50――90米,1978年洪水衝出漢墓一座,棺木經C14年代測定: (BP)2340±100年,並出土東漢草葉紋銅鏡一件,91――92年發掘漢墓二座、小型漢墓44座,出土了一批漢代的陶器、銅器。

古城堡墓群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墓葬

地址:陽高縣城東南方60裡之古城堡周圍

漢墓群分布在以古城鎮為中心,方圓19平方公裡的範圍內。以許家窯、靳家窪、單家窯、安家皂一帶墓冢較為集中。現存60餘座,封土高約4――6米,封土周長30――50米。保存基本完整。包括南梨園溝河東岸漢墓25個。兩岸漢墓15個、古城堡北漢墓8個、古城堡東漢墓10個。

慄毓美墓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墓葬

地址:渾源縣東南二裡城東門外

慄毓美(1778――1840年),字樸園,是清代一位頗有建樹的治河專家。曾任知縣、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職。道光二十年二月十八日,慄毓美積勞成疾,卒於任上,諡「恭勤」。慄毓美死後,清朝道光皇帝下諭為他在原籍修建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陵墓,當地人俗稱「慄家墳」。陵墓居最北端,封土高4.8米,臺高0.75米,墓室內有民族英雄林則徐為慄公所書的墓志銘,對慄毓美功績評價頗高。

禪房寺塔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大同城西30公裡處的丈人峰下

第六批國保,磚塔系禪房寺的一部分,故名禪房寺磚塔。《大同府志》載:「禪房山東北距府治六十裡,高七裡,盤距四十裡,西連懷仁馬石嶺,北連七峰山之月窟嶺,一峰壁立,土人名丈人峰,上有石浮圖寺,遼建。」。塔為六角七級,高約15米,實心磚石結構。塔坐為須彌座,用規整的長方形石料砌就,石間不用灰泥而用木榫。最上雕有蓮瓣。再上面為束腰,雕有蓮花、牡丹、童子等。六角各雕勇猛威武的力士。上枋每面各鐫刻有一佛二菩薩的浮雕一幅、蓮珠束腰兩層。

水神堂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壺泉鎮壺山上

第六批國保,水神堂,是豐水神祠和大士庵的合稱,因建在壺山上,故又稱壺山水神堂。 建築坐北朝南,總平面呈八角形,邊長各不相等,呈精巧的幾何體。主要建築有聖母殿、禪房、文昌閣、山門、左右鐘鼓樓、配房、老君殿等。塔建在東側前部,其它建築圍廊環抱。

雲林寺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雲林路文物巷

俗稱「西大寺」。始建於明代,清代曾進行過修葺。現僅存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佔地面積4317平方米,單簷廡殿頂。鬥六踩重計心造。後簷當心間置轉角鬥一朵。殿內使用「移柱法」和「減柱法」,突出了佛壇的位置。內塑三世佛,身後有背光懸浮著人物、鬼神等,佛壇至背光高達九米。釋迦牟尼佛兩側有二弟子侍立左右,護法天王手持劍、戟,相對並列。殿內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均坐於長12.9米、寬0.39米、高0.93米的長壇上。

慈雲寺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天鎮縣城內西街

原名法花寺,始建於唐代,明宣德三年重修。寺坐北朝南,是一座布局完整,規模宏大,氣勢雄偉,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築群。主要建築有山門、金剛殿、大雄寶殿、毗盧殿、鐘鼓二樓、觀音殿、地藏殿、東西廂房和朵殿。整個建築群左右對稱,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宏偉壯觀。

大同煤礦萬人坑

批次:第六批

類型: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地址:南郊區煤峪口南溝

1937年10月,日本帝國主義侵華佔領大同煤礦後,野蠻地推行「以人換煤」的血腥政策,瘋狂掠奪大同的煤炭資源,大批外地勞工被迫在悶熱、潮溼、煤塵瀰漫的礦井裡每天幹十幾個小時的重活,相繼患上了痢疾、傷寒等疾病。奄奄一息時,被扔到荒郊野外、河灘山谷、山洞和舊煤窯中,日積月累便形成了一個個白骨累累的「萬人坑」。日本侵略者佔領大同煤礦8年,共有6萬多名礦工被摧殘喪生。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

批次:第六批

類型: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地址:大同大學大同師範分校

學校前身是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大同中學堂」,此後校址校名幾經變遷。1913年,山西省立第三中學正式創建,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名為「山西省立大同中學校」,1972年改為「大同師範學校」一直沿用至今。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的建築,既保留了我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又吸收了西洋建築的特色。

渾源圓覺寺塔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大同市渾源縣永安西街(廣源商廈北側約150米)

寺廟坐北朝南,寺內僅存磚塔,八角九級密簷式磚塔,高約 30米。據清順治版《渾源州志》記載,磚塔建於金正隆三年,明成化五年、萬曆四年及清鹹豐九年多次維修。圓覺寺塔全稱為圓覺寺釋迦舍利塔,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造型古樸,磚雕、彩畫等十分精美,磚仿木構作法逼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大同關帝廟大殿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城區鼓樓東街

始建年代不詳,據《大同府志》記載,明代屢有修建,清康熙、乾隆年間有增修。現僅存大殿為元代建築,大殿前抱廈為清代增建。2008年復建了山門、過殿、春秋樓、結義閣、東西配殿等。坐北朝南,佔地面積3572平方米。

律呂神祠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永安鎮神溪村東部

據史料記載,祠始建於北魏時期,後代多次維修。現存有大殿、山門、五龍影壁及鐘鼓樓。根據現狀推測,大殿應為元代建築,其他建築時代較晚。坐北朝南,南北 37.5米,東西 30.4米,佔地面積 976.5平方米。律呂神祠建築格局較完整,大殿基本保存元代建築的特徵,特別是殿內的壁畫甚為珍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渾源文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渾源縣永安鎮永安社區永安西街路北。

據清乾隆版 《州志》 記載,文廟始建於遼,歷代均有增葺,現存建築為明清遺構。渾源文廟格局完整,規模宏大,大成殿保留有金元時期的構造特徵,具有較高的價值。坐北向南,南北長140米,東西寬80米,佔地面積 15586平方米。

大同觀音堂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大同市馬軍營鄉小站村西北

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布局,東西寬 39.6米,南北長58.3米,佔地面積約 2300平方米。始建於遼重熙六年(1037年),後毀於戰火,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其後屢有修葺。大同觀音堂格局完整,建築布局小巧別致,是研究晉北地區清代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

沙嶺墓群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墓葬

地址:大同市城區水泊寺鄉沙嶺村東北1千米處

已發掘的壁畫墓坐東朝西,為長斜坡墓道磚構單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現存墓葬總長8.5米,寬3.4米,其中墓道長3米。出土文物27件。木質葬具殘破嚴重,未見人骨架。拼對墓葬中殘存的漆片,上有彩色繪畫和文字銘記。該墓群還有多座墓葬尚未發掘,壁畫墓葬年代較早、墓主明確,內容豐富、色彩繽紛。2019年,沙嶺墓群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城興國寺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平城區小西門

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清康熙六年,總兵彭有德、兵備道曹溶、知府高光拱重修。乾隆三十年又修。院內正殿為上下層,上層供天上至尊佛像,下層建三孔窯洞,橫匾書「兜率宮」三字。宮內盤砌著大齋炕和順三大炕,為傳經受法的修行處所。2019年10月7日,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大同鼓樓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大同府城永泰街中段

始建於明天順七年至八年間(1463-1464年)。清代曾多次修繕,是明清樓閣式建築的典型代表,充分顯示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大同鼓樓外觀呈方形,面闊、共三層且均為進深三間,清順治、乾隆、鹹豐屢加修葺。三層出簷,十字歇山頂,平面近似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東西長17.65米,南北寬14.55米,高約20米,是明代樓閣式建築的典型代表。2019年10月,大同鼓樓被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官屯石窟

批次:第八批

類型:合併入雲岡石窟

地址:大同市南郊區雲岡鎮吳官屯村西約100米

吳官屯石窟位於雲岡石窟以西約4公裡處的武周川北岸崖壁上,東西相連200餘米,多為小型窟龕。據近年雲岡石窟文物保管所重新勘察編號,現存窟龕32個,皆為北魏遺存。這批窟龕中,約有三分之一高、寬、深在1米以上,其中第19窟高、寬、深在2米左右,其他多數為1米以下的龕像。吳官屯石窟沒有成組的窟,小型窟龕居多,布局多樣的小龕遍布崖面。吳官屯石窟的北魏造像,主要開鑿於遷都洛陽之後,與雲岡石窟晚期的造型、題材相近。

追跡攻略|山西長治7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追跡攻略|山西太原3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豫見國保|河南安陽2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豫見國保|南陽市2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豫見國保|周口市1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相關焦點

  • 追跡攻略|山西晉城市7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現有文物總量6767處,其中國家重點文保單位73處。包括冶底岱廟、青蓮寺、崇壽寺、玉皇廟、陽阿古城、海會寺、開化寺、程顥書院、崇安寺、炎帝陵、柳氏民居以及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長平之戰遺址群、羊頭山石窟、中華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嶺等眾多名勝古蹟和自然遺產。
  • 追跡攻略|山西長治7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長治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3處(含合併項目),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三。具體名單如下: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批次:第一批類型: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地址:山西省武鄉縣的磚壁村和王家峪村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1939年7月~1942年5月,八路軍總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曾駐此,是華北各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
  • 追跡攻略|山西運城市10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文物旅遊景點1600餘處,國保文物102處、省保文物67處,馳名中外的有武廟之祖——關帝廟,中國四大歷史名樓之一——鸛雀樓,藝術宮殿——永樂宮,《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祭祖聖地——舜帝陵,中華瑰寶——黃河大鐵牛,國內獨此一家的鹽湖黑泥浴、豪門望族——聞喜裴氏宰相村,關聖文化建築群名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第五位。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大同善化寺
    2019年張家口、大同遊記第13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41篇:大同善化寺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佛像及老照片除外),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善化寺是我們7月10日在大同古城中的最後一站,寺中所見讓我深感震撼,這絕對是古城中最不容錯過的一處。
  • 追跡攻略|山西忻州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忻州文化底蘊厚重,歷史久遠,境內各類文物達4688處,其中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7處,全國僅存的4座唐代建築,有2座在忻州,依附於古建築中的彩塑近萬尊,寺觀壁畫2萬多平方米
  • 為什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最多的是山西?而不是河南陝西
    據數據統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前十的省份分別是:山西452處、河南357處,河北273處、陝西243處。為何自古繁華的江浙和古都雲集的陝西河南都不是第一,反而是山西。一是山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較長,古蹟也多。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大同關帝廟大殿
    2019年張家口、大同遊記第12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40篇:大同關帝廟大殿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一場雨將至,天空灰濛濛的,我在關帝廟的遊覽亦稍顯倉促,可謂本次參觀的二十餘處國保單位中留下記憶最淺的,還好通過當時留下了一些影像,此刻尚能將它們慢慢回想起來。
  • 追跡攻略|山西運城市10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全國第一
    運城市10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文物旅遊景點1600餘處,國保文物102處、省保文物67處,馳名中外的有武廟之祖——關帝廟,中國四大歷史名樓之一——鸛雀樓,藝術宮殿——永樂宮,《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祭祖聖地——舜帝陵,中華瑰寶——黃河大鐵牛,國內獨此一家的鹽湖黑泥浴、豪門望族——聞喜裴氏宰相村,關聖文化建築群名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第五位。
  • 山西被忽略的一處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在太原
    一個省份景區的旅遊業發展是與很多方面相關的,不少文化景觀的發展意義也都突出,只是還有不少景區不一樣的價值之處在於,多數城市通過旅遊業的持續發展下看,對一個地區的經濟影響力有很深刻的作用,而隨著當地城市不斷對旅遊業的重視,多數地區的城市景點發展依然不可被低估,因為有很高的社會潛力。
  • 山西被忽略的一處古建築,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在運城
    山西在我國的中部區域的實力還是比較強的,雖然與沿海發達省份的經濟差距比較大,但在從綜合的發展速度,以及是資源的分布方面看,山西本身所具有的綜合潛力是很高的,這在一定區域中會起到非常強的帶動作用,如今我國的旅遊業也在蓬勃的發展中,而這處古建築的發展價值也必然會更好的釋放出來。
  • 雲南省38處文物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務院日前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2處)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50處),雲南省共有38處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次公布的保護單位中,古遺址共167處,古墓葬30處,古建築280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34處,其他12處。雲南省共有38處入選。
  • 濟南市新增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近日,國務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濟南市大辛莊遺址、明德王墓地等9處不可移動文物名列其中。在6月8日第八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本報對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出介紹。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大同關帝廟大殿
    一場雨將至,天空灰濛濛的,我在關帝廟的遊覽亦稍顯倉促,可謂本次參觀的二十餘處國保單位中留下記憶最淺的,還好通過當時留下了一些影像,此刻尚能將它們慢慢回想起來。而關羽尚武和尚義的精神,卻直接關乎黎民百姓的安身立命,或成為人情紐帶和道德準繩——在亂世及缺乏法治的年代,有些本領保護自己總是好的,當不了官,就當一條好漢嘛。更兼忠義關公又逐漸演變成為武財神,而人們對「財」的態度,上下五千年那也是從未變過。我想,比之儒家和佛家之類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這些才是最樸素最原始的崇拜,或許也是關公成為最接地氣的「神」的原因所在吧。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大同雲岡石窟
    2019年張家口、大同遊記第14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42篇:雲岡石窟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這次張家口、大同一線的旅行去了不少景點,雲岡石窟是唯一的一個「5A」,甫一進入景區大門,就已感受到它不凡的氣度。關於雲岡石窟藝術方面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我一門外漢對此實無需贅言,就單從旅行見聞和歷史碎片的角度略作文字吧。
  • 煙臺新添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
    記者從市文廣新局獲悉,它們集體入圍了國務院最新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堪稱「煙臺新國保」。「此次入選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數量接近以前6個批次的總和,總量增長近一倍,使全市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達到了17處。 」市文廣新局文物科科長李文強介紹。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遴選和申報工作早在2009年5月就已經啟動,由省文物局統一組織,煙臺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遴選申報單位,共提交了27處申報單位及推薦材料。
  • 大名三處古建築文物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介紹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第八批國保單位」)相關情況,並與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共同答記者提問。開展部門合作,破解保護難題,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共同圍繞文物保護利用所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下功夫,找辦法,出政策,推動文物保護利用高質量發展。深化保護利用改革,讓文物活起來,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重點,採取切實有效的實招硬招,深入推動文物資源活化利用工作,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社會各界參與文物保護,讓廣大百姓分享保護成果。
  • 山西長治是一座適合避暑的城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73處
    山西長治市位於晉東南,這座城市很多南方人不知道,而我在這座城市生活過4年,在長治時我便拍過很多照片,寫過一些文章,作為湖北人我很喜歡長治的氣候,夏天時很涼爽,冬天又有暖氣。還記得初見太行山大峽谷時的激動和無以言說,而且長治擁有7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在是喜歡文物古蹟的愛好者的天堂! 在長治四年我看到了這座城市越來越好。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山西介休迴鑾寺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列遊記第74篇:山西介休迴鑾寺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尋訪時間:2020年6月4日6月4日下午自商山廟出來後就離了洪洞縣,隨後直驅綿山,在當晚下榻之前,還曾於綿山腳下訪得一處國保單位——迴鑾寺。這次經歷給我留下的印象至為深刻,也堪稱是我6月山西之行最想寫的一篇遊記,只是因近期的個人原因遷延至今。
  • 新增9處!紅河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原來21處增至30處,位居雲南...
    10月16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雲南省新增3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其中,紅河州新增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雲南省新增數量最多的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