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之所以會聊到這個話題是由於我昨天晚上的一頓飯。昨天晚上,我一個很久沒見的朋友下來福州找我玩。人嘛,都是感情動物,好朋友好幾年不見總要請人家吃個飯吧?再找上一個環境氛圍好的地方,把酒言歡,這才是人生該有的樣子。最後我在寶龍背後找了一個環境還不錯的燒烤吧。這是在這燒烤吧內,才突然聊出了這個話題。
朋友問我,為什麼你點的烤魚不是草魚?為什麼你點的水煮活魚也沒看到草魚的身影?我被問懵了
我朋友是閩清人。閩清縣,簡稱「梅」,福州市轄縣,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中下遊,總面積1466平方公裡,下轄11個鎮和5個鄉。五代後梁乾化元年(911年)置縣,湧現出宋代八閩第一位狀元許將,並稱「梅溪二陳先生」的理學家陳祥道、音樂家陳暘兩兄弟,集詩人、書畫家、道教南宗五祖於一身的白玉蟾,近代愛國僑領黃乃裳,當代著名肝膽專家、中科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吳孟超等名人志士。閩清境內90%都是山地,也因為受地理條件限制,經濟發展滯後,GDP一直都在福州五區八縣倒數一、二名徘徊。
我朋友是閩江上遊水口庫區閩清縣雄江鎮的養殖戶,他所在的村莊閩江網箱淡水養殖已經有近20年的時間。但是最近幾年,他們的村民日子很難過:不僅養魚風險大,動不動就由於各種原因魚群集體死亡,就連過去一直覺得很有前景的市場也在不斷給他們打擊,他們主要養殖的品種的草魚,價格一年不如一年,現在有時甚至低於成本價在賣。
有些人會問:養殖戶們傻嗎?低於成本價也賣?我也問了同樣的問題。我朋友無奈地傻笑道,都說隔行如隔山。養殖草魚長到上市時間再不賣,不但長得慢,每天吃的飼料費用都是在燒錢;而且魚是活的,只要還丟在水裡就有各種各樣的風險,比如上遊發大水,比如上遊排汙,比如由於颱風攪動造成水裡缺氧等等都會造成魚群死亡。閩江中遊的水口庫區所在範圍內的古田縣水口鎮、黃田鎮,閩清縣雄江鎮,就在2010年發生過一次很大的一次魚災。我們閩清地無三裡平,這種山區除了因地制宜搞淡水養殖還能做什麼?
我被他反問也蒙了。我也把自己根據在福州多年工作生活的經驗告訴他。我說,你們養殖戶有沒有與時俱進調查過;福州現在烤魚也好水煮魚也好,這種餐飲還流行嗎?還有,就算還有人吃烤魚是不是還是草魚為主?
朋友被我一說,震驚到了。我繼續說,或許從2006年開始,水煮活魚剛剛在國內流行,當時草魚便宜,有利於這種餐飲類型流行。但是十幾年過去了,大家消費都升級了,過去一斤雖然只要幾塊錢的草魚由於刺多沒人吃了,大家不論烤魚還是水煮活魚都吃黑魚或者湄公魚或者巴沙魚,雖然貴了點,但是刺少口感也好,而且價格大家都能接受,現在誰又會覺得5000多的手機貴呢,大家消費都升級了。
朋友被我說得直點頭,直呼有理。
你有多久沒吃草魚做的水煮活魚了?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言知有禮(福州鮮知道)原創,歡迎點讚、關注、轉發,您的支持我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