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家山水庫管理人員:網絡所傳的「食人魚」有10多米,特徵不符真正的食人魚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體形通常只有15至25釐米網傳全國多地有食人魚都是用同樣的照片,這次玩笑開到寶雞。
近日寶雞市持續高溫,人們紛紛到郊外避暑,「馮家山水庫有食人魚」的駭人傳言卻在該市坊間流傳?記者求證後發現,網上所傳的「馮家山水庫有食人魚」的圖片是網上流傳的老圖片,圖片上反映的是廣西北海一家海洋館工作人員於2006年5月23日在館外空地上製作鯨鯊標本時的情景。
■韓強娃 記者張偉
陽光訊 近日,寶雞市氣溫驟然飆升,人們紛紛到郊外避暑,「馮家山水庫有食人魚」的駭人傳言卻在該市坊間流傳,網上還寫到,食人魚就是塘鯴魚。
坊間突起的傳言
「馮家山水庫有食人魚,幾十米長,把一下水遊泳的青年男子吃了。警方往水裡扔了一隻雞,食人魚浮出水面吃雞時,被一槍擊斃……」「馮家山水庫有水怪」是傳聞還是真的?「馮家山水庫出現食人魚了,把一個到那兒遊玩的青年男子給吃了……」
近日,坊間流傳寶雞出現食人魚傳聞的越來越多,根據這些傳聞,記者隨後在網上搜索到「寶雞馮家山水庫驚現食人魚」的信息的確很多,還有很多網友的跟帖,驚奇之餘,記者親自到水庫求證。
記者水庫求證
馮家山水庫到底有無食人魚?網上傳言和寶雞市坊間傳說是否屬實?記者為此前去採訪。
來到庫區,記者發現「新聞中心」卻異常平靜,遊人或在大壩下面景區裡漂流,或在漁莊中休閒……看不出受到啥影響。而在景區,寶雞馮家山水庫管理局黨委副書記李國棟笑著對記者說:「又是食人魚!最近問的人很多,不僅有熱心市民,連朋友、親戚也打來電話詢問!」
李國棟說,馮家山水庫1970年動工興建,1974年下閘蓄水,在未向市區供水之前,水庫進行過網箱養魚。上世紀90年代後期,寶雞市決定從馮家山水庫給市區供水。為保證水質,水庫從2000年開始不再規模養魚,只養花鰱、白鰱、鯉魚、鯽魚等專吃水中微生物的魚種。再有,壩下的水利風景區飼養了 「史氏鱘」和「虹鱒」,供遊人垂釣休閒。
「馮家山水庫絕沒有食人魚,如果有,那庫中魚早就被吃得一乾二淨了!」李國棟說。
為控制水庫魚的數量,保證水質不受影響,水庫每年秋季都組織捕撈,這項工作由庫區管理處主任趙亞中負責執行。「水庫裡有啥魚?通過捕撈,我們心中有數!」趙亞中說:「如果有這麼大的『食人魚』,我們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年年漏網!」
庫區管理處主任趙亞中介紹說,到現在為止,水庫中捕獲的最大的魚是重58.5公斤的花鰱,還有2003年秋季捕獲的重為36公斤花鰱,但是都不吃人。鯰魚數量少,且個頭都不大。
圖片上的魚實為鯨鯊
趙亞中大學學的是漁業專業,他經過認真鑑別後說:「這個怪物,看似跟鯰魚長得很像,實際重達1噸多,這樣大的魚,只有海洋才能孕育出來。從體貌特徵來看,應是鯨鯊!」
記者隨即查閱了一些資料。把資料上的鯨鯊圖片跟網上「食人魚」照片一比對,發現兩者長得一模一樣。但有所不同的是鯨鯊雖然是龐然大物,但它性格溫和,以浮遊生物及小魚為食,從不攻擊人類。
網友把體型巨大的鯨鯊作為食人魚不止馮家山水庫這一件。2008年6月,一則帖子透露,廣州花都水庫驚現吃人塘鯴魚,《廣州日報》的記者當時也對此進行了調查,發現純屬鬧劇。時隔一年多後的2009年元月,又出現「四川眉山黑龍灘水庫驚現吃人塘鯴」,傳言眉山市仁壽縣黑龍灘水庫出現了吃人塘鯴魚。當地的媒體《眉山日報》對此進行了闢謠。
記者揭開食人魚秘密
那麼,網上流傳的照片源頭在哪裡?原來這隻鯨鯊是漁民從南海中捕獲的。在打撈過程中,鯨鯊死亡,廣西北海世界貝類珊瑚館 (現在的北海海洋之窗)工作人員2006年5月份將它製作成標本。照片上反映的是工作人員於當年5月23日下午在館外空地上製作標本的情景,過程被網友用手機拍到,先是以《目擊鯨鯊解剖現場》發到網上,後演變成「某地驚現食人魚」的偽新聞照在網絡上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