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的主要材料為磚瓦,現代的仿古建築常用的磚分為仿古青磚和仿古面磚,瓦又根據建築類別不同分為青瓦和琉璃瓦。
青磚:青磚是粘土燒制的,粘土是某些鋁矽酸礦物長時間風化的產物,具有極強的粘性而得名。將粘土用水調和後製成磚坯,放在磚窯中煅燒(900℃-1100℃,並且要持續8-15小時)便製成磚。粘土中含有鐵,燒制過程中完全氧化時生成三氧化二鐵呈紅色,即最常用的紅磚;而如果在燒制過程中加水冷卻,使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Fe3O4)則呈青色,即青磚。仿古青磚根據仿古建築的要求不同,分為多種型號規格,適用於不同的仿古建築類型。
仿古面磚:其特點是質地密實、釉面光亮、耐磨、防水、耐腐和抗凍性好,給人以光亮晶瑩、清潔大方的美感,是一種比較普遍應用的外牆貼面裝飾。是用難熔粘土壓製成型後焙燒而成。通常做成矩形,尺寸有100×100×10mm和150×150×10mm等。古建材料廠描述它具有質地堅實、強度高、吸水率低(小於4%)等特點。一般為淺黃色,用作外牆飾面。
古建青瓦:青瓦一般指粘土青瓦。以粘土(包括頁巖、煤矸石等粉料)為主要原料,經泥料處理、成型、乾燥和焙燒而製成,顏色並非是青色,而是暗藍色,灰藍色。中國青瓦的生產比磚早,主要用於鋪蓋屋頂,屋脊,用作瓦當。青瓦給人以素雅,沉穩,古樸,寧靜的美感,當代仿古建築上用的比較多。
青瓦是一種曲面狀建築材料,取之於自然,隨著建築的生命周期最後回歸於自然。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傳統建築由這種曲線重疊成的細密肌理所覆蓋,從中也折射出中國獨特的居住文化。青瓦的出現大約始於西周初年,到唐代,它的製作趨於成熟,以灰瓦、黑瓦和琉璃瓦為主要,灰瓦質地較為粗松,用於一般建築。黑瓦質地緊密,經過打磨,多用於宮殿和寺廟。還有少量的琉璃瓦,用於簷脊。一般的成弧形,剛燒製成時呈棕灰色,在室外雨水作用下會慢慢變成深青色,所以又名小青瓦,長200~250mm,寬150~200mm。弧形朝上時為俯瓦,相反稱為仰瓦,仰瓦用於排水,俯瓦覆蓋仰瓦與仰瓦之間的間隙,以防止漏水。通過仰瓦和俯瓦的交替連續排列覆蓋整個坡屋面,並在簷口部位用少量特殊形狀的瓦(瓦當)收頭,達到整個屋面的防水與排水。
琉璃瓦:琉璃瓦、西式瓦除應具備良好的內在物理性能(抗折抗壓、吸水率、耐急冷急熱性能和耐凍性能)外,主要檢驗項目為外觀質量。產品外觀要求光滑整潔,釉色鮮亮純正。瓦件組裝一起,釉色要基本一致。造型紋樣規整清晰,產品允許尺寸公差±2mm,達到以上要求即為合格。如有圖紙和實樣,應嚴格按標準檢驗。琉璃瓦還有一些特殊檢驗方法:如板瓦,四塊圍攏應為圓筒,即呈360°。筒瓦兩塊拼合也應構成一圓筒。勾頭、滴水、板瓦粘接呈夾角應為135°±5°。
青城古建是一家將傳統文化與中式建築材料完美融合的仿古建築構件生產商(日產量高達6萬塊仿古青磚),以仿古青磚青瓦等仿古建築系列構件全局性輸出整體房屋建築思想體系,專注服務於古建遺址文物修繕、中式院墅、生態新村、祠堂廟宇、街巷園林、四合院、高檔會所、星級賓館、酒吧和古城鎮建設,包括中式住宅建築集群、仿古社區、養老房產等,讓您身臨其境感受中華建築文化的非凡魅力。
我們以傳統工藝為基礎,結合現代化的生產工藝及管理理念,採用先進的環保技術,整合歷史文化、專業技術、規模管理等優勢,研發生產出一系列高品質的古建材料,已服務於洛邑古城、應天門遺址、河洛古城、九洲池、龍門古鎮、雲臺古鎮、即墨古城、商丘古城、徐州墨上集、黃麓師範學校等眾多仿古建築項目。
文物者,乃文化物證也。建築,是一個民族歷史沉澱的最可信的文化物證。我們倡導中國人住自己的房子,我們的文化理念是「接續中式建築香火,傳承中式建築文化,恢復中式建築正統,守護歷史文化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