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教委統籌指導下,為落實《保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京保教育扶貧協作工作的實施意見》,發揮北京優質資源的作用,推動我市貧困地區教育發展,保定市教育局和北京教育學院成立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職高、特教六個名校長工作室。2020年7月11日保定市貧困縣高中賀宇良校長工作室正式成立。
為推動、指導成員行動研究過程,12月3日工作室全體成員到易縣第二高級中學、淶水實驗中學開展指導交流活動,工作室主持人、保定市美術中學董事長兼校長、北京市八一學校保定分校董事長賀宇良,北京教育學院高級研修中心主任陳麗,實踐導師、北京市八一學校校長、北京市八一學校保定分校校長沈軍出席活動。
01、易縣第二高級中學
1、學校觀摩
在易縣第二高級中學,工作室成員先後聽了兩位教師的公開課、參觀了課間操,聽取了何萬麗主任關於《課堂教學改革》的情況匯報。
2、學校診斷
工作室實踐導師、北京市八一學校、北京市八一學校保定分校沈軍校長建議:第一,明晰學校的辦學定位,教好屬於自己的學生。第二,打造真學習的課堂,包括在課上給予時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演繹實驗由學生完成,讓學生表述其收穫;站在學生的角度做好教學設計;進一步完善學校的課程體系、文化建設,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第三,在教師入模和出模上下功夫。第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讓其充分而體面的表達。
北京教育學院陳麗主任建議從管理走向治理,要治理主體多元,治理程序民主,形成民主氛圍。對於青年教育成長,要成立青年教師成長共同體,走出去開展培訓,對接高校資源,學習網上的優質教育資源。
工作室主持人賀宇良校長對學校給予充分肯定:辦學定位準確、教育理念鮮明、教育路徑適切、辦學成績卓越。針對課堂教學,賀宇良校長建議:在課堂開始前加入教學目標的闡釋,讓師生帶著目標學習;在教學評價上多採用激勵方式,調動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在教學評價上制定學生展示的標準,例如師生聽說讀寫講評議的標準;在教學效果上增加檢測環節,即對課堂的教學目標達成與否進行檢查。針對教師成長,賀宇良校長建議:第一,教師成長的文化塑造,包括精神、制度、行為、物質文化。第二,教師成長的機制保障,包括由管理走向治理,建立教師自己的組織等;第三,教師成長的路徑探索,包括制定發展規劃,明確成長方向;構建成長共同體,引領協同發展;創設成長平臺,促進專業提升;開展教育科研,凝練實踐成果;善用激勵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利用治理工具,提升成長效能。
02、淶水實驗中學
1、學校觀摩
在淶水實驗中學,專家、校長參觀了校園、實驗室、文化教室、學科教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舞蹈教室、圖書館等。其後,分組進入課堂聽課。課後,聽取了李大勇校長關於《青年教師成長》的專題匯報。
觀摩學校
2、學校診斷
工作室實踐導師、北京市八一學校、北京市八一學校保定分校沈軍校長建議:第一,認識實驗中學的重要價值,建立學校各項工作的增值評價。第二,充分利用學校的公共空間,讓師生在空間中受教育。第三,在教師成長方面應該明晰每一個階段教師成長的目標,同時建立系列的教師成長課程,例如師德課程、師專課程、師能課程、師趣課程等。第四,在教學中,緊跟時代潮流,學習課程標準,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適應新高考改革。第五,建議做學校的發展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讓規劃引領學校發展。
北京教育學院高級研修中心陳麗主任指出:李大勇校長抓住了學校發展的關鍵環節,就是青年教師成長。青年教師成長不僅要有理念、思想的引領,更重要的是要有切實可行的路徑。同時要對這些路徑進行梳理,形成校本化的教師成長經驗。當然更重要的是要走出去,看看其他學校的教師成長模式。不斷的學習成長才會有收穫。
工作室主持人賀宇良校長指出:李大勇校長低調、內斂,大氣中透露著格局與智慧,無論是學校環境還是課堂教學秩序,都是那麼井然有序、自然而然;學校的幹部隊伍積極向上,活力十足;學校精細化管理的水平,對教師成長的重視,正是一個校長領導力的重要體現。對於課堂,賀宇良校長建議:第一,明晰教學目標,讓目標貫穿課堂全程。第二,運用多重教學評價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第三,教學效果監測不止於檢測幾道題,而是由教師點撥並將課堂教學提升到學科核心素養的高度。對於李大勇校長關於教師成長的困惑,賀宇良校長建議:第一,加強教師成長的研究,包括校長研究、人人研究、事事研究。第二,要定位教師的角色,包括教師是學生內在動力的激發者、教師是學生外在條件的創設者、教師是學生教育的示範引領者、教師是新時代學校治理的參與者。第三,要培養教師的核心素養,包括自主學習的精神、自我成長的思維、自主管理的能力、自我實現的追求。
診斷指導後,王壬彬校長與李大勇校長表示,兩位專家、主持人以及成員校長的意見,不僅有思想理念的引領,又有實踐操作的措施。他們將帶領班子成員逐條梳理意見,認真研討,爭取最大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