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應用】隨著近幾年自媒體行業的迅猛發展,筆者也在2017年加入到自媒體大軍,成為了朋友眼中的「碼字民工」。憑藉多年在IT行業的積累和學習,筆者的轉型過程還比較順利,工作室設備也迎來了鳥槍換炮。單眼相機換到了5D2,筆記本換到了2017款聯想ThinkPad X1 Carbon。而這一切都是圍繞「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進行升級的。畢竟新媒體行業無堅不摧、唯快不破,工作效率才是第一生產力。
與2016款相比,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的配置更加均衡合理,除了延續該系列一貫的纖薄機身外,還搭載了低電壓英特爾I5-7200U處理器,2.5GHz的主頻能夠應付主流的辦公需求。14英寸IPS顯示屏也被譽為商務辦公的黃金尺寸,而256GB的固態硬碟和8GB的標配內存,確保了Windows 10 Pro專業版系統的流暢運行。
迫不及待打開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包裝盒,裡面的配件比較常規,充電器採用分體線纜設計,便於外出攜帶時的收納。65W的mini電源比絕大多數競品要小巧,擺放在公文包和背包的夾層裡面不佔地方。
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是一款主打便攜性的筆記本,因此mini電源值得說道說道。與筆者之前使用的戴爾超薄本電源相比,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電源明顯小一圈,並且圓潤邊角放在包裡不會「鼓起來」,魔術收納帶設計也非常貼心。
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延續了該系列一直以來的「刀鋒設計」,不但機身纖薄到15.95mm,而且屏幕蓋的開合角度能夠達到180°,比一般筆記本的開合角度(通常120-140°)要大得多。此舉降低了屏幕開合角度超過允許範圍的風險,避免了折斷屏幕轉軸的極端狀況。
作為自媒體從業者,專注文字創作是我的核心需求!
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吸引筆者的地方無外乎三點:一是X結構薄膜鍵盤的優良手感,這也是ThinkPad誕生至今從未變過的初衷;二是長達6-8小時的持久續航時間,確保了我在星巴克等場景的全天候辦公;三是堅如磐石的質量,譬如A面採用航天級碳纖維材質,能夠承受高達550Gpa的強度,讓我放心的把筆記本當成生產力工具而非需要呵護的工藝品。
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是超極本的典型代表,不含屏幕的C殼部分,最薄處只有12.5px,最厚處也僅為25px,加上1.13KG的超輕重量,完美詮釋了「超輕、超薄、超便攜」的設計理念。但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卻並沒有因為極限厚度而妥協接口,左側有兩個Type-C雷電3接口、一個USB 3.0接口、一個HDMI接口和一個RJ45網絡接口。
重點說下兩個雷電3接口,皆分布在機身左側。擁有完整的40Gbps帶寬支持DP 1.2a輸出,還支持PD2.0快充協議。這是目前市面上最快的數據接口,配合ThinkVision專業顯示器可實行「一線」連接,整合視頻信號傳輸、整機供電等多項需求,使得ThinkPad X1成為強悍便攜的全功能商務超極本。
2017款ThinkPad X1的右側仍保留了一個USB3.0接口,並且還有3.5mm耳機插孔。此外散熱出風口也在右側,扁平化的設計確保了較大的出風量,不會造成熱量積聚。
背面底殼採用一整塊可拆卸設計,只需要擰開五顆螺絲,就能看到整個主板結構和接口。從而自由更換超大容量的M.2接口固態硬碟,以及增設8G內存條組成16GB雙通道。
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的巧克力背光鍵盤,夜間會散發幽白的燈光,適用於長時間打字的編輯工作者。柔和白燈與筆者另一款遊戲本的紅色背光鍵盤遙相呼應,雖然沒有動感激情的韻律,卻也算是各有千秋。
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掌託的四張貼紙比較顯眼。出廠時預裝了正版的微軟Windows 10 Pro專業版,並且還內置了Office2016辦公三件套,對於商務人士而言減少了自裝的時間成本,買來就可以放心使用。
作為一款主打商務辦公的超極本,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在魯大師的跑分中擊敗了全國68%的用戶,綜合性能得分逼近10萬大關。尤其強悍的是硬碟性能,單項得到了20970分擊敗了全國99%的用戶,應付日常工作絕對綽綽有餘。
繼而單獨測試了X1的固態硬碟性能,結果被這塊SSD強大的讀寫性能徹底徵服,高達1269.87MB/s的讀取速度讓人激動。對於日常應用的速度提升非常明顯,尤其在PS修圖時,批量導入大容量PSD素材會快上許多。
作為一款毋庸置疑的商務超極本,除了最著名的「小紅點」指點杆外,X1還搭載了壓感式指紋識別模塊,手指輕輕觸碰1秒內就能解鎖。同時頂部還設有TF卡槽和SIM卡槽,便於讀取TF卡數據以及使用4G網絡信號辦公。
對筆者而言,對筆記本的電池續航能力尤為重視。經過前三次充分循環放電後;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在97%電量狀態時,顯示剩餘時間為5小時25分鐘。在隨後續航實測環節,我採用貼近生活的方式去測試,測試環境將屏幕亮度調整到50%狀態,白天關閉鍵盤背光燈。然後趁著周日的大好時光,外出尋找一家環境舒適的書店,靜靜的寫幾篇稿子。
筆者是全職自媒體從業者,日常工作就是圍繞科技行業的見聞,去追熱點、撰寫文章,也為消費者選購產品提供了諸多參考性意見。自媒體人號稱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無休,不僅每天要保持文章更新,時刻還要跟網友互動。周末我喜歡一人獨自到咖啡館或書店撰稿,也算體驗一下難得的閒暇時光。
換上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以後,0.45mm的極薄A殼配合舒適的轉軸阻尼感,讓開合屏幕都變成了享受。1.13KG的超輕重量也把自己慣壞了,再也不想帶1.5KG-2KG的筆記本出門了。而14英寸16:9的IPS屏幕,是公認最適合辦公場景的黃金尺寸。我家中還有臺重達2KG的15.6英寸遊戲本,如果玩遊戲我會選擇它,但如果辦公出行,我一定會帶上ThinkPad X1 Carbon。
作為自媒體人,最害怕的事就是突然斷網,而作者在後臺渾然不知,導致辛苦編輯的文章丟失。而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的無線接收能力非常出色,這與超窄5mm的邊框有一定關係(WLAN天線是繞屏一圈布線)。筆者在同一家書店用過不同的筆記本體驗,就數ThinkPad X1的WiFi信號強度最高、最穩定,始終保持在滿格狀態。
英特爾i5-7200U雖然並非頂級處理器,卻在功耗和性能之間尋求了平衡支點。配合256G M.2接口的高速固態硬碟,能夠實現Word、Excel和PPT的極速開啟和毫秒切換。對於筆者而言,無疑極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這也是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號稱「最強生產力工具」的原因。
對於熟悉ThinkPad筆記本的80後而言,用小紅點(指點杆)完全能夠替代滑鼠操作,有的高手還能用小紅點玩CF及逆戰這樣的FPS射擊遊戲呢。而對於不熟練指點杆操控的90後和95後來說,2017款ThinkPad X1升級了仿膚質手感的觸控板(採用了特殊塗層的緣故),並支持多點觸控技術,用手指觸摸非常柔滑,使用起來非常靈活舒適。
最近幾年有人說智慧型手機取代了電腦,其實我看兩者是互補關係,就像智慧型手機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生產力工具那樣。筆者喜歡在寫稿的過程中,用智慧型手機查閱相關資料,然後用ThinkPad X1 Carbon進行創作,兩者協同配合極大提升了創作效率。
筆者作為二十年網齡的「鍵盤玩家」,打字速度早已練得爐火純青,市面上主流的機械鍵盤和筆記本鍵盤都使用過。個人喜歡用青軸和羅技新出的歐姆龍G軸打字,因為敲擊略有段落感,但夜間工作會打擾到家人休息。而ThinkPad X1 Carbon的薄膜鍵盤打起字來就是「無聲無息」,並且筆者可以實現0.58秒/2字的輸入速度。周日下午在一陣「疾風暴雨」般的敲擊下,筆者破天荒寫掉了三篇稿件。
周日從中午1點半在書店使用ThinkPad X1 Carbon開始,直到下午5點半完工回家。經過了4個小時的持續使用,ThinkPad X1竟然還剩下27%的電池餘量,系統顯示剩餘2.5小時。而在最近一次小區停電的狀況下,我將ThinkPad X1 Carbon屏幕亮度調節到30%,持續使用時間更是達到了驚人的8.3小時。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的「雷電」閃充速度才叫驚人!筆者進行完頭三次深度充電激活電池後,在第四次充電前,刻意將筆記本用到3%電量才關機。從中午12點15分開始充電(指示燈橙色),結果1點12分就顯示充電完畢(指示燈綠色)。整個充滿過程僅耗時57分鐘,比傳統筆記本動輒2-3小時的充電時間縮短了60%。
最後,經過長時間的使用,筆者對ThinkPad X1 Carbon的「輕薄」、「安全性」和「快」這三大優勢尤為讚賞,它無形之中提升了使用者的辦公效率,作為「生產力工具」的身份尤為稱職。或許幾年前ThinkPad產品給消費者留下了刻板的印象,但是自從2012年聯想順著超極本的東風推出初代X1 Carbon,直到今天2017款X1 Carbon歷經了四代更替成為第五代產品。聯想對消費者的時尚心理把握的更加精準,在產品設計和功能搭配上駕輕就熟。筆者認為,不論是初入職場的95後應屆畢業生、還是迎來事業新開端的80後商務精英,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絕對能成為工作中的得力幫手,讓你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ThinkPad X1 2017 搭載Window 10 專業版。Windows 10專業版不僅可以讓您的企業隨時隨地成就一番偉業,而且提供了內置安全性和靈活性,以便與企業的發展保持同步。Windows信息保護可以更輕鬆地保護您的業務數據,可根據您制定的策略控制用戶和應用對受保護的數據的訪問。因此,您可以保護自己設備上任意位置的數據,而不會影響用戶體驗。BitLocker和BitLocker to Go可對您設備上的數據進行加密,甚至可以對U盤上的數據進行加密,因此您能受到更好的保護。Windows Hello還是一個方便的企業級密碼替代解決方案,專為當今的移動優先的世界而設計。它使用自然(生物識別)或熟悉的(PIN)方法通過用戶已有的設備驗證用戶的身份,而不需要其他外部硬體(例如智慧卡)和/或基礎架構。藉助Windows Ink可將想法快速變為行動。無需登錄即可捕獲並記錄瞬間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