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犯宣稱投資萬元月返利千元 非法集資1697餘萬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宣稱投資萬元月返利1200元招遠警方披露特大非法集資案詳情

  交易無帳受害人不知投了多少錢

  隨著法槌的敲下,一起涉案1600萬餘元的非法集資案在山東最終定讞。

  2013年6月1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駁回被告人丁嵐的上訴,依法認定其集資詐騙犯罪事實,判處丁嵐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消息一經傳出,在山東招遠市引起巨大反響。

  從2008年至2011年7月,丁嵐利用合夥做「郵幣卡」(郵票、錢幣、金銀幣卡)生意的名義,虛構其擁有巨額資產,以每萬元月返利300元至1200元的高額回報為誘餌,先後在招遠向110多人非法集資1697萬餘元。招遠警方接到群眾舉報,耗時6個多月破獲這起特大集資詐騙案。

  辛苦運作不滿只賺差旅費

  2011年7月5日,招遠市公安局經偵大隊接到群眾報案稱:利用合夥做「郵幣卡」生意的丁嵐,許諾高額利息和分紅的回報,在招遠城區向多名受害人集資,數額巨大,如今卻不能按期付給利息,連本金也要不回來,現在為了躲債已不見蹤影。

  招遠警方根據受害人反映的情況,立即向煙臺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進行專題匯報,並迅速成立專案小組,對該案立案偵查。

  按照統一部署,經偵大隊民警兵分兩路,一路對犯罪嫌疑人丁嵐實施抓捕,另一路多方展開秘密調查取證工作。

  隨著偵查的深入,丁嵐的詐騙軌跡開始顯現。

  2000年7月,從大慶油田退休後的丁嵐來到招遠,租用店鋪做起了郵票生意,後因經營不善和資金短缺將店鋪轉讓。2008年七八月間,全國的「郵幣卡」市場走出低迷一夜火爆起來,這激起了丁嵐再度投資的欲望,但由於資金短缺無法投入。

  於是,丁嵐便對經常前來購買「郵幣卡」的宋穎、蔣敏等客戶宣稱,眼下「郵幣卡」市場看好,能掙大錢。宋穎和蔣敏便決定委託她做這筆生意。

  幾人商定:宋、蔣每人先期投資五六萬元,由丁嵐負責具體操作,回報率平均1萬元盈利300元至500元。

  據丁嵐交代,到2008年年底時,宋、蔣兩人每人分獲3萬餘元紅利,而自己「僅得了點差旅費」,她感到自己的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

  800餘萬元集資款不知所蹤

  丁嵐想改變這種「出工不得利」的情況。於是,她提出由宋、蔣出資,自己來操作郵幣卡的買賣,兩人每月獲取固定的利息。她們的口頭協議是:每月每萬元返利300元至500元,遇到急用錢時,丁嵐每月每萬元返利1000元。

  豐厚的紅利,激起了宋穎和蔣敏的熱情,她們在傾其所有的同時,又把手伸向了親戚朋友。對於有些從經濟比較困難的朋友家借來的錢,丁嵐主動承諾,每萬元月返利1200元。

  有了資金,丁嵐「郵幣卡」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在招遠小有名氣。但「郵幣卡」市場並非只升不降,到2009年年底,宋穎等人80餘萬元本金只剩下一半,另一半大多被丁嵐用來為新增投資者支付利息。

  對於40萬元的虧空,丁嵐並沒有告訴投資者。她還抱有隻要繼續投錢就有機會「翻本」的僥倖心理。但此時的「郵幣卡」市場,正處在持續下滑的階段,丁嵐只能冒險逆行,鼓動別人繼續投資。

  據辦案民警介紹,審訊時,丁嵐稱,剛開始還能按時支付利息,但有些投資人催要本金,只能從別人投的錢裡來支付,後來連利息也不能按月正常支付。丁嵐不斷非法集資,致使債務鏈越拖越長,受害者中有經商的老闆也有下崗職工,他們都陷入了詐騙陷阱。

  據警方統計,從2008年到2011年7月,丁嵐先後非法集資1697萬餘元。至案發時,她除了歸還本金318.3萬元,支付利息349.36萬元,支付好處費3.1萬元,以物抵款209.17萬元,其餘的800餘萬元不知所蹤。

  招遠市公安局經偵大隊根據審訊所掌握的線索,分批派出多路民警遠赴東北三省以及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對6家商業銀行的80多個網點逐一對證,先後調取各類憑證470多份,走訪受害群眾及知情人200餘名,全面釐清了丁嵐的犯罪軌跡。2012年2月,這起特大集資詐騙案成功告破。

  期待回報受害人多不配合

  據辦案民警介紹,偵辦這起特大集資詐騙案件之所以耗時半年多時間,主因是調查取證的難度非常大。丁嵐為牟取暴利,將自己從裡到外進行了嚴密包裝,稱自己有巨額財產,並鼓吹投資回報的豐厚,使投資人心甘情願地給她掏錢,並抱有僥倖心理期待回報,案發後受害人大多數不願意配合警方工作。

  據統計,丁嵐集資詐騙3年,先後有上百人與其進行資金交易,竟從來沒有帳目記載,由於時間跨度長,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的記憶都模糊不清,認定具體資金的數額十分困難。

  辦案民警指出,非法集資主要是利用人們渴望致富的心理,以短期內高額回報為誘餌,誘騙人們進行投資,騙取投資者錢財、損害投資者利益。非法集資是犯罪行為,一旦造成經濟損失,需要當事人自己承擔。警方提醒市民不要輕信高額回報等承諾,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記者 李恩樹 通訊員 徐忠)

相關焦點

  • 【話洛陽】當心以租車返利為名的非法集資陷阱
    【話洛陽】當心以租車返利為名的非法集資陷阱 2020-06-11 0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煙臺兆海水產非法集資兩億元 千餘人上當
    從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車某就發展了500多人,拉來8000多萬元存款,自己則從中提點賺了300多萬元。  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車某、尤某、吳某、張某等人,共幫閆某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吸收公眾存款2億元。有1000多名群眾受騙,目前報案人員已達600餘人。
  • 「兆海水產」非法集資2億元 吸引千餘人參與
    水母網3月28日訊(YMG記者 孫朝軍 通訊員 周福基)以進出口貿易為噱頭,高於銀行利息幾十倍的分紅為誘餌,吸引1000餘名群眾參與、非法集資2億元……近日,市公安局芝罘分局經偵大隊根據群眾報案,查獲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涉案的閆某等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目前均已被警方依法刑拘。
  • 高額返利!積分換禮品!免費旅遊!都是非法集資的套路「坑」
    且通過每介紹一人投資註冊會員給予「介紹費」獎勵的方式鼓勵已註冊會員介紹他人投資註冊會員,並許諾會員以積分兌換禮品或參加免費旅遊等,以此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白瑋」項目共吸引300餘名中老年集資參與人入會,非法吸收存款人民幣30817705元。 可惡!
  • 20餘萬人被騙57億元 杭州中院網絡直播「龍炎電商」集資詐騙案庭審
    杭州市人民檢察院指控,黃定方於2014年9月起在西安等地參加非法傳銷活動。2015年1月,黃定方仿照江蘇閏大公司的湯留俊(另案處理)與杭州炎黃茶葉公司實際控制人蔡克意的操作模式,籌備設立杭州龍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炎公司),由炎黃公司為龍炎公司提供茶葉和公司股份,由後者以銷售茶葉返利的方式非法集資。
  • 虛構酒店式公寓投資項目 以高回報返利為噱頭誘人投資
    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公室今天(4月27日)通報:海珠警方在深入推進「颶風2020」護航金融專項行動中,不斷強化對非法集資、非法吸存違法犯罪打擊力度,近日偵破一宗非法集資詐騙案,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鄧某(男,36歲)虛構酒店式公寓投資項目
  • 以返利為誘餌吸引老年人投資,女子騙取500多萬元獲刑
    楚天都市報8月5日訊(記者孫婷婷 通訊員劉軍 杜業婧 劉誠睿)送麵粉、送雞蛋……56歲的女子石某以此為名吸引老人到店內聽課,遊說老人購買會員卡獲取高額返利,非法騙取70多名老人,非法獲取500多萬元。而石某也曾是同樣騙局的受害人,因為拿不回本金,她實施起同樣操作欺騙他人。
  • 老年人如何防範非法集資陷阱
    購買會員數量越多、等級越高,返利越多,且通過每介紹一人購買會員給予人民幣1280元獎金的方式,鼓勵已購買的會員介紹他人購買會員,並許諾會員兌換「老媽樂商城」禮品或參加免費旅遊,以此非法吸收公眾資金。截至案發,共向500餘名中老年人非法吸收資金1億餘元。
  • 京法巡迴講堂丨如何識破非法集資「套路」,社區廣場的這堂課都講清...
    ,向王某等99名投資人宣傳、銷售山東某科技公司種植項目的投資理財產品,並承諾高額返利。經司法審計,涉案金額共計人民幣8908餘萬元。裁判結果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被告人孫某、張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數額巨大,其行為已經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依法應予懲處。最終法院判決被告人張某、孫某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五年,罰金人民幣三十萬元,並追繳被告人的違法所得,追繳後按比例退賠相應投資人經濟損失。
  • 事發溧陽:本想「穩賺不賠」卻入了「非法集資」的深坑
    身邊案例:2015年,胡某某在溧陽市某街設立「溧陽市某百貨加盟店」(個體工商戶)並對外營業,未經有關部門批准,通過口口相傳、帶領群眾到公司參觀等形式,對外宣傳公司是國家許可的電子商務公司、公司要做全國連鎖超市、開發遊戲軟體、電動車能源等等,需要群眾投資,投資一單人民幣2400元即可成為公司的會員、每單每周獲得人民幣100元現金分紅,連續返還48周,以上述投單並獲取高額返利為誘餌
  • 百億大騙局:「消費返利」徹底崩盤!主犯被判無期
    ,又有消費返利大騙局曝光,涉案高達100多億,主犯剛剛被判處無期徒刑!從2014年開始,名為「中佳易購」的電商平臺,打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幌子,以所謂「消費返利」經營為手段,共計向全國各地加盟商家非法吸收「商家保證金」117.03億餘元,最終造成數萬加盟商家的損失63.59億餘元。有底層員工「返利佣金」上千萬。
  • 四川「蜀桑源」騙了96萬餘名會員,涉嫌非法集資被立案
    投資100元,複種12次就能獲得192元的回報。按此計算,如果複種一年回報率就將近高達700%,天上真的會掉餡餅嗎?也許你不會相信,但有96多萬的會員已經相信了!立案偵查「蜀桑源」投資平臺涉嫌非法集資8月23日,四川省內江隆昌市公安局發布通報稱,近期,隆昌市公安局根據群眾舉報,對「蜀桑源」(原互惠莊園)投資平臺涉嫌非法集資立案偵查
  • 現場說「法」,公布案例;大連公安部門提醒市民:遠離非法集資
    參與人員300餘人,涉案資金上千萬元。2018年6月20日,趙X梅、劉X勳等16名骨幹人員被抓捕歸案,現已被移送起訴至瓦房店市人民檢察院,依法懲處。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間,犯罪嫌疑人向X等人夥同公司各區營業部負責人及業務人員,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先後以興旺達公司和鑫麗百公司名義,通過組織旅遊、集中推介、發送傳單、口耳相傳等途徑,大肆宣傳向黑龍江勃利縣三江浸油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投資,虛構該公司經營獲利前景,承諾回報高、無風險,向社會不特定人群非法吸收大量資金,嚴重擾亂金融秩序。案件共涉及投資人700餘名,涉案金額4700餘萬元。
  • 【沙公提醒】非法集資是個「坑」
    什麼是非法集資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中有關問題》的規定,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准,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
  • 投資就能返現?女子利用高額返利誘惑在貴陽圈錢400餘萬
    這不,四川籍一嫌疑女子,就是借用這種高額返利的誘惑,在短短半年的時間,便在貴陽發展了 200 餘名會員,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400 餘萬元。4 月 29 日,記者從雲巖公安分局經偵大隊了解到,目前該嫌疑女子已被雲巖警方抓獲歸案。
  • 利用買賣「網課」進行集資詐騙 每節課穩賺將近40元
    然而網絡水深,有些不法分子「掛羊頭賣狗肉」,對外宣稱是網絡教育平臺,實質卻利用買賣「網課」進行集資詐騙。近日,經山東省濟寧市高新區檢察院提起公訴,被告人劉某、沈某、楊某、趙某犯集資詐騙罪,分別被處以十年到五年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一袋碧根果賣1千元!電商巨頭易網購疑涉非法集資200億
    該平臺靠著「消費返利」模式,迅速吸引了1200萬會員。雖然易網購上的商品售價明顯高於正常電商平臺,但這並不影響會員的購買,因為高額回報足夠吸引人。比如要購買價格1130元的碧根果,會員只需要付1000元商品款另加30元「加速處理費」後,易網購就會返款給1130元給會員。但用戶要把返款體現到卡裡要扣除5%,最終能拿到43.5的純利潤。
  • 打擊非法集資典型案例選登:陝西華西股份公司出售原始股集資詐騙案
    【編者按】2013年5月,全國各地集中開展防範打擊非法集資宣傳月活動,向社會公眾宣傳防範、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相關金融知識,並通過以案釋法揭示非法集資的欺騙性、風險性和社會危害性,營造社會公眾自覺遠離非法集資的社會氛圍。
  • 涉嫌非法集資騙取4千多萬 楓林雅苑小區開發商昨受審
    昨日,兩開發商因涉嫌虛報註冊資本2174萬元,非法集資騙取他人4385.7萬元,在市中級人民法院受審。陳先生是合肥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工,2008年春節前他在臨泉路上的楓林雅苑小區買了一套房。2009年3月收房入住。2011年11月,還沒拿到房產證的陳先生發現,位於小區內的開發商辦公室人去樓空。不但陳先生與眾多業主在急著四處找開發商,一些債主也紛紛登門討債。
  • 非法集資的表現形式及常見手段
    (一)非法集資主要表現形式非法集資活動涉及內容廣,表現形式多樣,從目前案發情況看,主要包括債權、股權、商品營銷、生產經營等四大類。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形式:1.借種植、養殖、項目開發、莊園開發、生態環保投資等名義非法集資。2.以發行或變相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等權利憑證或者以期貨交易、典當為名進行非法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