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天,時間最早光臨的地方要數北方了,因為緯度的原因,北方的秋天比南方來得更早。
而距離北方幾千公裡的西南,也逐漸顯露出秋天的特質,秋風已起,山川樹木逐漸嗅到了秋天的氣息。
每年初秋,雲南一個以「秋色」吸引全國人目光的地方逐漸熱鬧起來!
它就是騰衝江東銀杏村。
在這裡秋風是傳遞「秋味」的使者,銀杏村和秋天將這一友好關係延續了千年。
初秋,秋風送來了「收穫」的訊息——銀杏村的銀杏樹上已經碩果纍纍,即將進入成熟採摘期!
江東銀杏村是騰衝秋天的代表,我們常說:稻田最能代表秋色,但是在這裡銀杏樹才最能凸顯秋天的不同時期:初秋、中秋、深秋。
初秋、中秋、深秋,不同時節的銀杏樹它帶給人的驚喜不一樣!
卓瑪途旅雲南文化旅遊,秋天該去哪旅遊?當然上雲南旅遊。
初秋的銀杏樹上最出彩的東西是:銀杏果,而到了中秋和深秋時節,銀杏樹上最出彩的東西是:銀杏葉。
初秋,銀杏樹由翠綠色向著淡黃色轉變,掛在枝頭的銀杏果也接收到秋天的訊息,開始由綠色向著黃色轉變,原本掛在樹上不容易掉落的果實開始一個接一個掉落。
出現這一情況就意味著大豐收的時候到了,等待了一年的果實終於成熟了。
卓瑪途旅雲南文化旅遊,秋天該去哪旅遊?當然上雲南旅遊。
到了中秋和深秋時節,銀杏果已經不見蹤影,只留下滿樹的黃色葉子,而銀杏樹也到了最佳觀賞期。
銀杏果也叫「白果」,是一種可以食用的堅果。
很多人都知道銀杏果可以食用,但是,卻不知道銀杏果的前世今生!
銀杏樹在我國擁有很悠久的種植歷史,而銀杏果在我國,擁有很久遠的食用歷史。
銀杏樹被稱為「植物活化石」,從侏羅紀到中新世,經過了幾億年的演化,成為今天我們見到的樣子。
銀杏是一種穿越千年歷史長河,走到我們面前的植物。回溯歷史,我們尋到一點點龐大的歷史資料庫中關於銀杏的記載。
《神農本草經》中有關於銀杏的記載,而銀杏果實的入藥記載則從宋代開始,歷經元代、明代、清代等時代,一直到今天,其中明、清為銀杏入藥典的巔峰時期。
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中就有關於銀杏果的記載「白果,鴨腳子。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除了藥用價值,銀杏果的食用價值也有記錄可尋。
北宋時期,銀杏果成為貢品,而宣州(今安徽)地區就是當年的貢品地,從以後,銀杏果備受推崇。
到了南宋時期,銀杏果成為民間的一種食品,而民間食用白果的習俗也一直傳承至今。
在騰衝江東·銀杏村,銀杏既是觀賞樹,也是「寶貝樹」,是「天然的翡翠」。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從古至今在江東銀杏村,銀杏果都非常珍貴,而銀杏果剝開堅硬的外殼,裡面果肉和「翡翠」一個色,同時古代銀杏果是招待貴客物品,一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而銀杏果每年也可以為銀杏村人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所以稱它為「天然的翡翠」。
銀杏村的銀杏果有著區別於其他地方的獨特品質,外地銀杏果味道稍苦,色澤偏黃,多食用會中毒。
而銀杏村的銀杏樹長在火山熔巖地帶,受騰衝溫潤的氣候影響,銀杏味甜,口感軟糯,粘牙,可以當做乾果食用。
卓瑪途旅雲南文化旅遊,秋天該去哪旅遊?當然上雲南旅遊。
在銀杏村,每年銀杏果成熟,從樹上掉落的時候,雖然「臭氣燻天」但是也阻擋不了人們的撿拾熱情,早晨、傍晚都有人在樂此不疲的撿拾,仿佛聞不到它獨特的「臭味」。
但是,只要你嘗試撿拾過一次,你就會愛上這感覺,因為「收穫的喜悅」無法言表,只能自己體會。
撿拾銀杏果就像尋寶一樣,從地上拾起、清洗,在自己的努力下最終變成了常見的樣子,你見證了它的蛻變,那樣的感覺就像是:一顆蒙塵的珍珠,經過你的擦拭,最終發出璀璨的光芒。
秋風,染黃了騰衝江東·銀杏村的銀杏樹,送來了滿樹、滿村的碩果,整個銀杏村即將收穫大量的銀杏果。
雲南騰衝銀杏村的銀杏果即將成熟,想見證銀杏果豐收的熱鬧,趕緊去江東·銀杏村吧!
【備註】轉載請註明,圖片由景區,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卓瑪途旅雲南文化旅遊,秋天該去哪旅遊?當然上雲南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