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如今的國際籃聯(FIBA)已經擁有了213名成員國,而2019年即將在中國舉行的籃球世界盃,只有32個席位。顯然,僧多粥少。可究竟哪些球隊有望得到通往中國的入場券呢?為了讓您對FIBA世界實力格局有所了解,我們特地策劃了《FIBA籃球地圖》欄目,定期介紹世界籃球的各支勁旅。
一直以來,作為亞洲人,對於澳大利亞和亞洲球隊一起爭奪各大綜合體育盛會的出線權,難免頗有微詞。尤其是在最近,很多人的這種感覺更勝。因為此前,他們在2019籃球世界盃預選賽中與菲律賓鬥毆,導致13人遭受處罰。
一個問題不由得不問:他們明明在大洋洲,為啥要和亞洲球隊來爭奪名額?
要解釋這個問題,還要從頭說起。講一講這支世界籃壇的另類強隊。
雖為強隊卻坐擁尷尬奧運紀錄
澳大利亞男籃有一個相當響亮的別名——Boomers。
千萬不要看到boom就和炸彈什麼的扯上關係,其實這裡的boomers指的是澳大利亞巨大的雄袋鼠。這個名字不僅僅點明了澳大利亞的地域特點,還彰顯了澳大利亞籃球的特色,高大,雄壯,好鬥。
早在1947年,澳大利亞就已經是FIBA的一員,不過他們第一次參加國際性的比賽則是在1956年的墨爾本夏季奧運會上。澳大利亞的初次亮相併不美麗,他們僅僅擊敗了兩個對手泰國和新加坡,最終排名第12位。
此後澳大利亞沒有能夠晉級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同時也失去了參加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的資格。
但是從1972年開始,澳大利亞逐漸開始了籃球的復興之路。從1972年至今的12屆奧運會中,澳大利亞只有兩次沒有進入8強,其中有4次進入半決賽。
雖然戰績出色,但是在一項紀錄上澳大利亞則非常尷尬。澳大利亞如今已經參加了14次奧運會,但是卻從來沒有拿到過一塊獎牌,創下參加奧運會次數最多卻未能拿到獎牌的紀錄。同時,澳大利亞還參加了11次男籃世界盃(前男籃世錦賽),同樣未獲一塊獎牌,這個紀錄僅僅排在加拿大和波多黎各(均為13次參加未獲獎牌)之後,排名第三位。
76人新星本-西蒙斯為澳大利亞徵戰
多名NBA球員助陣 稱霸亞洲並非難事
紀錄雖然尷尬,但是澳大利亞顯然很有希望在未來的奧運會上打破這個局面。
目前的澳大利亞國家隊球員基本上在海外頂級聯賽打球,以2012年倫敦奧運會為例,只有皮特-克勞福德和亞當-吉布森效力於本土聯賽。而到了2014年西班牙男籃世界盃,澳大利亞整支球隊只有吉布森一人效力於本土聯賽。
在海外聯賽效力的球員提高了澳大利亞籃球的知名度,同時也提升了澳大利亞籃球的整體水平。
當年公牛冠軍隊成員盧克-朗利這種僅僅一名澳大利亞球員在NBA中打拼的年代已經過去,澳大利亞如今不光有多名球員效力於NBA,而且還出現了博格特,本-西蒙斯這樣的NBA選秀狀元(其實歐文也是澳大利亞的狀元,不過他選擇加入美國國籍代表美國隊徵戰,就不將他算在內了)。包括貝恩斯,德拉維多瓦,艾克薩姆,英格爾斯,博格特,本-西蒙斯,米爾斯,梅克等多名澳大利亞球員,在各自的NBA球隊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2017年,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成為亞太籃聯成員,和亞洲各隊一起爭奪各大賽事的出線名額。
在2017年亞洲杯的比賽中,澳大利亞6戰6勝,奪得冠軍,彰顯了他們在亞太地區無人能比的出眾實力。尤其是在四分之一決賽中,澳大利亞97比71大勝昔日亞洲霸主中國隊,更是讓不少中國球迷覺得備受打擊。
無奈歸無奈,澳大利亞在亞洲的王者地位,恐怕短時間內不會改變。要知道,2017年奪得亞洲杯冠軍的陣容裡,只有紐利一位前NBA球員,說他們是澳大利亞二隊也不為過。
世預賽,澳大利亞與菲律賓群毆
球風彪悍屢引衝突 和菲律賓上演全武行
之前說了澳大利亞的風格就像他們的外號一樣,好鬥而彪悍,這在場上雖然是好事,但是也會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前勇士球員博格特被不少人認為打球太髒,米爾斯在場上也是以硬朗著稱,甚至於整個澳大利亞隊,不管是主力還是替補都是這種風格。
在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一場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的比賽中,比賽進行到第三節4分01秒,菲律賓16號波吉肘擊澳大利亞隊後衛古爾丁,澳大利亞內線球員齊克特為古爾丁出頭將對手擊倒,引發雙方球員大規模衝突。雙方球員打作一團,NBA球員梅克直接飛踹對手。兩隊的打鬥延伸到了整個球場,分成了好幾個戰團。
時候國家籃聯對兩隊多名球員進行了停賽處罰,並對兩國籃協進行了罰款,同時還將執法該場比賽的裁判以臨場執法不力為由停賽一年。
澳大利亞籃協主席莫爾賽後致歉:「澳大利亞籃協非常遺憾今晚發生在菲律賓的事件,我們非常失望澳洲球員涉入其中,打架並非運動精神,籃球不該是這樣打的,我們向球迷致歉,並靜待處罰出爐。」
但是這樣的道歉並無法改變已經深植於澳大利亞球員血液中的野性,他們彪悍的球風,並不會因為這樣一次處罰而發生改變。
籃球仿效足球 澳大利亞併入亞洲區
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男籃打架,場上的動作固然是一部分因素,但是對於澳大利亞來亞籃協薅羊毛而減少了本隊的晉級機會,想來也起到一部分的因素。
那麼澳大利亞為什麼會加入亞籃協呢?
這事得從足球上說起,由於在足球世界盃的預選賽中,以往大洋洲都只有半個名額,大洋洲的冠軍需要和南美洲的第五名來爭奪一個晉級世界盃的名額。澳大利亞幾乎每年都能拿到大洋洲的冠軍,但是晉級世界盃的次數卻寥寥無幾。
因此澳大利亞向國際足聯申請並獲得批准,加盟亞足聯。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亞足聯在國際足聯中水平較低,戰績也比較糟糕,沒有什麼影響力,才讓澳大利亞如此輕易的獲得批准。
足球上的甜頭(2018年世界盃,我們就看到了澳大利亞的身影)讓澳大利亞將目光瞄準了籃球,有了足球這個先例後,澳大利亞併入亞籃協也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人員不整阻礙球隊前景 否則美國男籃也會慌
我們很難預測澳大利亞在未來國際大賽中的成績,是因為他們很少能夠將在外的職業球員召集齊全參加一項賽事。試想一下,如果上面所說的這些NBA球員能夠同時回歸,就算是強大的美國,碰到澳大利亞時也會有頭皮發麻的感覺。
也難怪如今澳大利亞在國際籃聯的排名中排在第十,他們的確有這個實力。如果陣容齊整,再前進幾名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本文系騰訊體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