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菊糖果糖轉移酶和雙果糖酐水解酶功能轉換機制

2020-12-16 生物谷



美國化學會著名期刊《ACS Catalysi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滕脈坤教授/李旭副教授課題組與江南大學沐萬孟教授課題組的合作論文「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asis of Difructose Anhydride III Hydrolase, Which Sequentially Converts Inulin Using the Same Catalytic Residue」,該研究首次發現了一種具有連續催化菊糖能力的雙功能酶DFA-IIIase,並揭示了該酶的雙功能轉換機制,該機制的發現為酶的連續催化改造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菊糖是一類天然果聚糖混合物,其分解產物三型雙果糖酐(DFA-III)具有重要的生理調節作用,在促進腸道益生菌群繁殖生長、促進微量元素吸收、抗齲齒、利尿、改善便秘等方面均有重要功效。DFA-III可以在三型雙果糖酐水解酶(DFA-IIIase)催化下進一步分解成為菊粉二糖並發揮功能,但其催化機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中國科大和江南大學的合作課題組從氯酚節桿菌中首次分離得到一種同時具有菊糖果糖轉移酶和雙果糖酐水解酶功能的DFA-IIIase,並通過11種不同狀態的單體及複合物晶體結構闡明了該酶通過一個構型可變的蓋子實現雙功能連續催化菊糖底物的分子機制。該工作一方面從原子水平上闡明了雙果糖酐水解酶水解DFA-III的分子機制,另一方面提供了一個酶連續催化的有趣例子,為其他酶類的多功能連續催化改造設計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通訊作者為中國科大李旭副教授和江南大學沐萬孟教授,第一作者為江南大學鬱書懷同學和中國科大沈輝博士。(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華南植物園發現中國烏龍茶香氣酶促形成機制
    因此,烏龍茶香氣的研究一直是茶葉研究領域的熱點。近年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楊子銀研究團隊系統解析了烏龍茶加工過程中香氣的酶促形成機制。茶葉中含有較多香氣糖苷體,香氣糖苷體的酶水解在早期被認為是茶葉加工過程中游離態香氣形成的主要來源之一。
  • 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研究揭示細胞鐵死亡敏感性和逃逸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細胞鐵死亡敏感性和逃逸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3:52:38 美國哈佛大學Stuart L. Schreiber、鄒貽龍和懷特海生物醫學研究所Robert A.
  • 生物酶在羊毛前處理加工中的研究與應用綜述
    (4)酶的催化活力可調節控制;(5)無毒性。因而,生物酶被譽為「環境的友好使者」(environment-friendly)。另外,酶加工使紡織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所以,近年來酶在紡織工業中的應用再一次引起人們極大關注和廣泛的研究興趣,已和超臨界CO2染色、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和數碼噴印技術並稱為目前紡織品染整加工的四大發展方向[1]。
  • 如何評估外源糖酶在水產飼料中的應用價值
    幾乎所有與飼料相關的糖酶都在同一組蛋白水解酶、糖苷酶家族,水解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生成較低分子量低聚糖或多糖。因為在水產養殖飼料補充糖酶的研究較少,本文試圖綜合現有的大多數研究報導,並具體描述這組酶對養分消化率的影響和魚體的表現,希望引起更多學者的興趣。
  • 湖北大學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重室科研團隊近期研究進展一覽
    C7β位區域和立體選擇性羥基化》)的研究性論文,其中湖北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針對上述問題,該研究通過對細胞色素P450酶進行酶分子工程改造,獲得的P450人工酶突變體可以實現一系列甾體底物的C7β的定向羥基化化,並表現出了較高的活性和區域/立體選擇性。最後,通過對獲得的P450酶突變體進行晶體結構解析與分子動力學模擬,成功地闡明了其高活性、高區域/立體選擇性的分子催化機制。
  • 揭示Rho讓RNA聚合酶失活終止轉錄新機制
    在每本教科書中,Rho都用作模型終止子,利用它的強大動力,與RNA結合併將它從RNA聚合酶中拉出。但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柏林自由大學、亥姆霍茲柏林材料與能源中心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仔細觀察後發現,Rho無法使用教科書中描述的機制找到需要釋放的RNA。
  • 花粉雖小藏天地,康泰萊花粉破壁酶解工藝的研究與應用
    走近酶解花粉康泰萊生物醫藥工程有限公司的產品粉愛你酶解花粉,雄力態等產品的花粉原料,是該公司的花粉的研究團隊,採取秦巴腹地天然富硒富鋅帶的蜂花粉為原料[2],經過破壁後,用纖維素酶、蛋白酶和澱粉酶在溫和的條件下水解,然後經過濾、真空濃縮、噴霧乾燥(或真空乾燥)等工藝生產得到的一種高標準的花粉[3]。
  • 「技術交流」生物炭對土壤酶活和細菌群落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相關性分析表明土壤碳氮比是影土壤酶活性的關鍵影響因素,且土壤酶活又與細菌多樣性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上述4 種土壤酶活與芽單胞菌門(Gemmatimonadetes)的相對豐度呈現極顯著正相關關係(P<0.01),其中CAT 是影響細菌群落結構的關鍵因子。本研究揭示了生物炭對土壤酶活及微生物菌落影響作用機制,為生物炭調控土壤酶體系和微生態生物學環境提供了理論依據。
  • 體外多酶體系催化合成氨基葡萄糖研究獲進展
    傳統生產氨糖的方法中,甲殼素水解法環境汙染嚴重,易導致過敏反應;發酵法由於氨糖抑制菌株生長導致發酵產物為乙醯氨糖,需進一步酸解或酶解獲得氨糖。因此,亟須開發綠色、高效、一步法氨糖生產新方式。 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體外合成生物學中心研究員遊淳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利用體外多酶體系生產氨糖的新型生物製造平臺。
  • 研究揭示聚(UG)尾RNA在基因組保護和表觀遺傳中的功能
    研究揭示聚(UG)尾RNA在基因組保護和表觀遺傳中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1 23:26:49 哈佛醫學院布拉瓦特尼克研究所Scott Kennedy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研究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研究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6:14:16 中國醫學科學院胡友財等研究人員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 小小工業酶助力綠色大發展
    1941年,丹麥諾維信的前身諾和諾德生產出第一批酶製劑,距今已有近80年歷史,諾維信中國研發團隊也已組建整整20年。  近日,記者走進諾維信設立在北京總部的研發中心,專訪了籌建中國微生物篩選研究實驗室的1號員工吳文平博士。
  • 酶製劑在麵包等烘焙產品中的應用大全
    Olaerts H 等研究了小麥田間發芽程度對麵包製作及麵包品質的影響,通過試驗驗證了α- 澱粉酶活性的提高對麵包體積有顯著的影響,但過量的α- 澱粉酶在烘烤過程中會大量水解澱粉,導致澱粉在冷卻過程中形成凝膠的能力減弱,從而導致顆粒黏性較高和顆粒結構較差。
  • 宋宵因從吃到用了解酶31生物酶在純糧酒精中有什麼用途?
    在這些糧食酒精的生產過程中,生物酶會起什麼作用呢?糧食要生產酒精,第一步就是要把糧食中的澱粉轉化為可以被釀酒酵母直接利用的葡萄糖、麥芽糖等單糖或者雙糖,這就要用到澱粉酶和糖化酶。現在一般的酒精廠用高溫澱粉酶進行液化,將糧食中的澱粉轉化成糊精,破壞澱粉的空間結構,使其中的糖苷鍵都暴露出來。
  • 中國董紹俊院士,新發現的單原子納米酶有何大用?
    此外,它們的不均勻元素組成和小面結構衍生的複雜催化機制嚴重限制了傳統納米酶的廣泛應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董紹俊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類新單原子納米酶。它將最先進的單原子技術與固有的酶樣活性位點結合起來。
  • 酶燃料電池的「高山流水」
    天津工業生物所科研人員在製備酶電極。酶燃料電池是一類以酶為催化劑、將底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燃料電池,它具有可持續、安全、環保等諸多優點。如果說酶燃料電池是一座水庫,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穩定性和電壓就是橫在水庫門前的「四座大山」。那麼,對於酶燃料電池的研究要如何爬過這些「高山」才能將「水庫」中的水釋放出來呢?
  • 化學所在利用短肽分子多級組裝模擬天然酶研究中取得進展
    生物分子組裝的多級有序結構是生命體單元的本質特徵之一,實現了能量轉化、物質輸運和信號傳遞等重要生物功能。精準調控生物分子組裝條件,深入探究生物分子組裝體結構與功能關係,有助於在分子層面認識生物活動的分子機制、指導功能生物材料的研發。
  • 柴繼傑課題組與合作者首次揭示植物TNL類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機制
    assembly of an NLR immune receptor complex to form a holoenzyme 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植物TNL類抗病蛋白RPP1直接識別其效應蛋白ATR1後激活並形成全酶的分子機制。
  • 宋宵因從吃到用了解酶27生物酶是在蛋白質加工領域都有什麼作用?
    我們最常用的工業用酶都是水解酶,說到蛋白質工業,我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木瓜蛋白酶、菠蘿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鹼性蛋白酶、肽酶、氨肽酶、羧肽酶等水解蛋白酶,這些水解類的蛋白酶確實是當代蛋白質加工工業中的主力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