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下轄的小縣城天台,以面積小、遊客少而聞名,活佛濟公的誕生地,五百羅漢的現身之所,姑蘇寒山寺的建立,高僧寒山的修行之地,徐霞客的三次遊歷之地,從此開始寫遊記,以及王羲之的書法頓悟,今天說的是浙江一低調小縣城,是中國佛教發源地,吸引大批日韓遊客前來朝聖。
使浙江天台為外人所知的是天台閣寺,與濟南靈巖寺、鎮江棲霞寺、當陽玉泉寺並稱為「天下四絕」的天台國清寺,這座中國罕見的隋代古寺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唐貞元年間,日本僧人在國清寺學佛,回國後在京都創建了現在的480座寺廟,之後,朝鮮僧人伊田前往國清寺求法,將天台宗引入朝鮮半島,日本的天台宗,韓國的天台宗,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天台宗,都以國清寺為祖籍,在寺廟裡,總是可以看到大量前來祈禱和朝聖的外國遊客。
我對寺廟文化很感興趣,各地寺廟不多,不過國清寺給我的感覺不一樣,最大的特點就是選址,不像國內大部分著名的寺廟,坐落在三面環山的山谷裡,四面環山,出了天台縣,近60米高的標誌性隋塔若隱若現,直到國清寺南門木魚山腳下,才可以看到塔的全貌,如果進入桃花源,只能當面看到真實的自己。
二是廟門與山門南開的一般格局相反,它走到刻有「隋代古寺」的黃色照壁,繼續向東走,只看到東邊寺廟大門的獨特開口,根據寺廟法師的解釋,這意味著「紫色的氣體來自東方」,那一年,天台宗始祖智者大師從東方來到天台講學,後人向東方打開廟門,表達記憶,對於遊客來說,這個小小的轉彎頗有點掉頭的寓意,而且國清寺周圍的風景也很美,進入山門前,看到寺廟周圍散落著大片農田,僧人在農田裡勞作,黃綠交錯,十分新奇,是一幅喜人的景象,我上前打聽,得知國清寺原來有個生產大隊,和尚比天台人早學會種雙季稻,很多時候寺廟都是糧食自給,時至今日,這種傳統依然保持著,不勞而獲。
走在寺廟周圍,有許多莊嚴肅穆的古建築,如宋代修建的鳳幹石拱橋、王羲之原作的「鵝」石碑、大雄寶殿前立的來自北京紫禁城的青銅鼎等,一條小溪、一座磚塔、一座雕像背後都有著千奇百怪的故事,都展現了千年滄桑,國清寺的自然景觀也很壯觀,有許多古樹、交錯的樹枝和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最著名的是大雄寶殿右側的一棵1400年的梁美薇樹,是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頂大師所種,它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梅樹之一。
現在很難看到它開花,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梁美薇瀕臨死亡,古寺完全翻修後,枯死的李樹復壯,花朵被樹枝覆蓋,這是一個偉大的奇蹟,每一個到國清寺的遊客都會看到它的風採,感受它的氣場,有人說國清寺是一座罕見的千年古剎,沒有商業氣息,我很贊同這個說法,作為國家5A級景區,國清寺不收門票,以前只是象徵性的收藏5塊錢,連請香的地方都只有一個,就像名剎裡的清流,還有免費茶室供遊客品茶,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你都應該來國清寺享受冥想之旅,對於浙江一低調小縣城,是中國佛教發源地,吸引大批日韓遊客前來朝聖,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