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航拍青年路沿街綠化行道樹。 記者任勇 攝
「拆掉鐵絲圍欄,鋪條青石小路,裝幾個小石凳。」7月30日傍晚,礄口區弘鑫花園小區門口,業主彭女士掃視著小區外的綠化帶,想像著此處將要發生的變化,心情暢快不少。
上個月,彭女士在市網上群眾工作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上建議,弘鑫花園門外的綠化帶破敗,希望改建成口袋公園。礄口區園林局現場勘查後,採納了建議,將其納入今年全市新建100座口袋公園的計劃,承諾今年即可完工。街頭的間隙地、小區的步道邊、綠化帶的缺口……在武漢,這些都是待發掘的「綠寶石」。要見縫插綠,不要見縫插樓,城市建設理念的革新,將在2020年的武漢打下一抹抹綠色烙印——今年,上半年已補種1萬多株大喬木行道樹,還將新建100座口袋公園、提升100個老舊小區綠化。
見縫插綠,在武漢已成共識。
她出門一轉角就到了口袋公園
兩個「100」讓城市空間綠意更濃
29日早上7點,家住江漢區綠柳路的胡女士出了小區,一轉角,就到了附近的口袋公園,幾位老街坊早已坐在裡面拉家常。小樹林裡,鳥鳴此起彼伏。
「以前找公園,走得腿酸。」去年以前,綠柳路周邊沒有公園可逛,最近的大公園在3公裡外,最近的口袋公園也距離半公裡。「當時我們這裡是盲區,現在已經『掃盲』了。」胡女士笑言。
近兩年,市園林和林業局開始為全市「掃盲」,工作人員們鑽進轄區的大街小巷,「摳」出土地建公園。綠柳路北面,剛好有塊空位,3000多平米的口袋公園就此落地。
今年,「掃盲」依舊有條不紊,哪裡有空地、隙地,園林工作者們都記在紙上,一點點填充著今年全市100個口袋公園的建設進度表。
30日下午3點,江岸區花橋街花橋社區,老趙牽著孫子剛進院門,突然晴轉雨。老趙不慌,牽著孫子躲進了院內正對面的大花壇裡,拿出剛買的零食,和孫子慢悠悠吃了起來。
2018年,園林部門為花橋社區進行綠化提升,大花壇裡多了棵5層樓高的大樟樹。今年,全市還要再為100個老舊社區提升綠化。
在武漢,見縫插綠早已成為共識,即便是綠樹成排的馬路上,那抹綠也越「畫」越濃。
今年年初,青年路漢口站到範湖轉盤路段進行了景觀提升,1.5公裡中央綠化帶裡補上了165株銀杏。
他們不輕易放過一處空地
新建的「口袋公園」都是「擠」出來的
今年1月中旬,江漢區園林局的辦公室裡,規劃處工作人員馮雪盯著電腦上的控規圖,滑鼠沿著綠柳路的道路紅線比劃著。
馮雪老覺得:綠柳路這條新路,不能就這麼輕易「放過」了。
園林工作者們都有一個「職業病」,只要是看見了間隙空地,下一秒,腦中便會擺積木一般地立起一座小公園。
「沿著綠柳路建帶狀口袋公園,往路邊推20米,都是公園步道……」她指著地圖,思考良久,用手指劃出了一條一公裡的藍圖。
構想雖易,但讓間隙空地變綠地,依舊是件很傷腦筋的事。
今年5月底,洪山區張家灣公園啟動前期工作,洪山區園林局規劃科的黃瑩激動得掉了淚。
在洪山區白沙三路光霞路路口西南側,一塊4.2公頃的空地一直未開發。從2018年起,周邊居民不斷在市網上群眾工作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上建議,將此地建成一個口袋公園。
雖然此空地屬綠化用地,但為順利建起口袋公園,黃瑩多次到市土地儲備中心與中心工作人員磋商手續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雙方合力克服困難,讓收儲的用地先期綠化,其他手續再接著辦,儘早發揮綠地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最終,公園前期工作順利啟動。明年,此地塊將建成張家灣公園。
「每一處街頭公園綠地都值得珍惜」,市園林和林業局規建處工作人員王祥深有感觸。
他說,新建的每一處「口袋公園」,都是「擠」出來的。對那些剛騰出來的小地塊,園林和林業人很「敏感」。特別是沒有太多控規綠地的老城區,一旦有因房屋拆除等原因出現的小塊閒置地塊,就趕緊爭取,將其美化起來。
「例如解放公園路和惠濟路沿線的帶狀、塊狀綠地,就是利用建築退界空間建成的。市民有了休憩空間,擁擠的街道也敞亮了。」他說。
他見證家門口逐漸綠意盎然
武漢從「見縫插樓」到「見縫插綠」
「我是看著自己的居住環境變得越來越美的。」家住後湖的王衛東是典型的新武漢人。大學畢業後,他留在武漢,買房定居下來。
他說,近幾年小區周邊綠色越來越多了。出門5分鐘,就能到達一個小公園,每天下班都能去逛逛。
江岸區園林局規劃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江岸區今明兩年將改造或新建14處口袋公園。「建設完成後,江岸區的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可達90%——90%的市民有望步行5分鐘就進入公園綠地。」
綠地不斷增多,王衛東目睹的變化背後,其實是這座千萬人口城市面臨「見縫插樓」與「見縫插綠」時的堅定抉擇。
本世紀初以來,市民住房需求旺盛,住宅樓盤如雨後春筍一般崛起。然而,配套設施來不及跟上,不少地方,「插樓」還取代了「插綠」——居民住上新房子,缺一抹綠,缺了一份幸福感和獲得感。
但如今,武漢的見縫插綠已在許多地方落地生根——規劃綠地、附屬綠地、城市拆遷騰退地和邊角地、閒置地、廢棄地等空間的利用,建設規劃綠地、口袋公園等,以及屋頂綠化、陽臺花園、高架立柱綠化等立體綠化的實施……
曾擔任武漢軍運會綠化提升總顧問的杭州園林專家餘昌明評價:「武漢持續開展『見縫插綠』,千方百計新增綠量,不僅能夠打造武漢城市的最美風景線,還能提升城市居住品質,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記者楊榮峰 楊曉雨 汪洋 通訊員趙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