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孝德園,原名曹娥景區,坐落紹興市上虞區鳳凰山麓、曹娥江畔,這是一座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上虞區的核心景區之一,景區以孝文化為主題,以上古部落聯盟首領舜帝和東漢孝女曹娥為核心的文化旅遊景點,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孝德精神。
如果你之前也曾來過中華孝德園,會發現這座景區規模十分龐大,足足佔地560多畝,據悉總投資3.5億元打造而成,雖然為新打造的旅遊景區,但這裡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支撐,上虞是傳說中舜帝的故裡、東漢時期孝女曹娥入江救父發生地,在景區內可以遊覽到大舜廟及曹娥廟。
對我來說,遊覽過整個中華孝德園後,印象最深的當屬「舜耕群雕」,舜耕群雕為整個景區的鎮園之寶,由著名當代藝術家韓美林老師設計製作而成,坐落在大舜廟的一側,遊覽過大舜廟後即可來到這個景點,大多數遊客都是衝著這座雕塑群而來。
來到舜耕群雕廣場後就迫不及待的飛起無人機,無人機視角下的舜耕群雕盡收眼底,舜耕群雕由15個石像組成,雕塑群全長68米、最高處達27米,為目前亞洲第三、國內最大的群雕石象。
在無人機視角下,也足以讓人感受到這組雕塑的氣勢磅礴,若是站在雕塑腳下,其蔚為壯觀的氣勢則更為強烈。
據悉,舜耕群雕的設計靈感源自「象耕鳥耘」的典故,傳說中在舜帝在艱苦困難時受到上天的眷顧,派大象為之耕田、小鳥為之播種,後來也形容那時民風的淳樸,這座氣勢恢宏的群象雕塑就是按此建造而成。
這個雕像群由虞舜像、8隻大象及6隻小象組成,可以看到虞舜站立於大象群的後方,左手扶犁、右手擎託日月星辰,象群中有的大象昂首挺胸、有的俯首低頭,那些小象則非常歡快,儼然一幅舜帝駕馭群象耕作的畫面,且給人的感覺非常和諧。
據悉,這座舜耕群雕製作時用了10000多噸的花崗巖毛石,分割成1251塊在河北製作完成,當時由河北運往上虞時東用了50多輛30噸位的大卡車才運完,足可見其規模之大,為國內罕見。
另外,雕塑群面朝曹娥江、背靠鳳凰山,依山傍水,天人合一,這也是運用了我國古代傳統風水學的一種思路。
走進看,可以看到每座大象身上皆有吉祥雕飾布滿周身,吉祥雕塑大多為古典的鳳紋,雕刻栩栩如生,讓人不得不佩服雕刻藝人的工藝之精湛。雖然它們都立在這裡紋絲不動,但走在雕塑旁,似乎可以感受到群象走動時浩浩蕩蕩的場景,一股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在舜耕群雕的背面還有一塊巨型浮雕,整個浮雕沿山體雕刻而成,雕刻畫面講述的是舜帝帶領百姓耕作、祭祀的場景,雕刻生動而精彩,不禁讓人沉浸其中而流連忘返。
那麼,你去過紹興市上虞區的「中華孝德園」嗎?對這裡的「舜耕群雕」有什麼印象?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