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20日電 題:「模範空降兵連」:空降兵部隊的一把「尖刀」
作者 陶社蘭 袁文濤
隆冬時節,鄂北某地,一場空降兵戰備營緊急出動演練正在緊張地進行。這邊,戰車飛快地部署到位;那邊,攜帶裝具的空降戰士飛奔而來。數分鐘後,一輛輛滿載武器裝備和傘兵的戰車,向著集結地域呼嘯而去。
空降兵被稱為戰略拳頭,以其能超越地面障礙、實施遠距離奔襲而成為現代立體戰爭中的一支重要突擊和威懾力量。如果把它比喻成「尖刀」,那麼,這個營的六連--特級英雄黃繼光生前所在連,就是「尖刀」上的「刀尖」。
2013年8月下旬,中央軍委授予六連「模範空降兵連」榮譽稱號,號召全軍和武警部隊學習。
回顧「模範空降兵連」的戰鬥歷程,抗日戰爭、革命戰爭、抗美援朝、邊境自衛反擊……每一場戰爭戰功赫赫,書寫不敗神話。走進新時代,盤點「模範空降兵連」的新戰績,使人由衷欽佩:抗洪搶險、抗震救災、聯合軍演、國慶閱兵……
戰爭年代能打仗、打勝仗,和平時期爭第一、扛紅旗。在空降兵戰略轉型和跨越發展的新徵程上,「模範空降兵連」錘鍊出過硬的打仗本領。
永不捲刃的「刀鋒」
這是一場沒有預案「戰鬥」:
2013年4月,上級抽查部隊戰備工作,臨機對「模範空降兵連」進行全員全裝全要素實戰化拉動。人員、車輛集結完畢後,直接開進到鄂北某機場,並隨即抽點人員升空跳傘,空降著陸後遂行相關任務,連隊官兵在絲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空中實跳、實投,圓滿完成出動任務。
「近年來,他們每年都要接受上級檢驗拉動數十次,次次拉得出、打得贏。」「模範空降兵連」所在團團長張曉寧說。
軍人沒有和平期,只有打仗和準備打仗兩種狀態,必須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姿態。「模範空降兵連」的官兵更是深諳此理。
鍾林是「模範空降兵連」第36任指導員。2000年12月入伍時,他就是這個連隊的兵。從那時起,他就知道:連隊堅持每月一回小拉練、每季一次緊急出動;單兵攜行物資「箱包化」、班排物資「模塊化」、連用物資「車載化」,做到「一推就裝、一提就走、一放就用」;每周學習研究戰備方案,人人對反恐維穩、應急處突、搶險救災等十多個戰備出動方案「一口清」,對各類情況的應急處置程序「一說準」。
「連隊是一個培養人的大學校,又是一個特別能戰鬥的集體。因為,英雄的血性,早已融入戰士的血脈。」鍾林說。
今天像打仗一樣訓練,明天才能像訓練一樣打仗。在平時的訓練中,連隊總是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要求出發,下狠勁鍛造過硬戰鬥力。
刀鋒向前,越磨越利
2013年7月底,「模範空降兵連」組織了一次常規而又特殊的跳傘訓練,說它常規,是因為跳傘訓練對連隊官兵來說早已習以為常;說它特殊,是因為此次是成建制進行260米超低空跳傘,並使用4種機型3種傘型開展跳傘訓練,還涉及多種跳傘方式。
這一戰,使該連傘降作戰功能有了新突破。
刀鋒向前,越磨越利。部隊改制換裝,他們先行示範引路,率先實現轉身、轉型,新裝備列裝6個月形成戰鬥力;為適應多樣化軍事任務需求,他們主動增設直升機索降、戰鬥攀崖、擒拿格鬥等特種訓練課目,拓展步兵分隊未來作戰功能;外出駐訓演練,他們有意將官兵拉到山上、放到海裡、困在島中,在生疏地形、惡劣環境中礪意志、練技能、強體魄……
2012年,空降兵在某大型運輸機和新型降落傘上進行戰鬥力整合空降實戰試訓,需要在空降兵部隊挑選一個試訓單位。
試訓,意味著要承擔未知的風險。思來想去,上級還是把這項重任交給了「模範空降兵連」。因為,在「模範空降兵連」的連史上有著多項輝煌紀錄:上世紀60年代,空降兵改編之初,他們僅用67天就成建制完成首次跳傘,率先實現了傳統步兵到傘兵的轉型;1990年,又是他們,完成了空降兵歷史上首次某大型運輸機和某新型傘「三門四路」試跳任務,加速了部隊戰鬥力轉型的進程。
連隊官兵深知擺在自己面前的風險:新型飛機、新型降落傘,一無數據,二無經驗,三無教材;披掛系統最重達幾十公斤,人的身體能否承受起這種衝擊力,這一切都靠大家用生命去探索。
自受領試訓任務以來,連隊官兵每天起早貪黑,白天晚上連軸轉。他們向飛行員學習,了解新飛機的飛行參數與結構特點,向生產廠家諮詢了解新型降落傘的技戰術性能,精確計算各種空降數據。傘訓骨幹何曉斌為了精確計算各種空降數據,不分晝夜泡在圖書室查閱各種資料,吃飯睡覺都在琢磨,短短一個月內體重掉了3公斤。
終於,伴隨著一個個不眠之夜、一次次的地面準備,一項新紀錄又在該連產生了——成建制新型機、新型傘、新裝備披掛武裝跳傘成功,為兄弟部隊全員全裝空降作戰趟出了一條新路。
「模範空降兵連」,又一次成為空降兵戰鬥力加速建設的排頭兵。
血性是全連官兵的「特質」
「模範空降兵連」出了名,成為空降兵部隊的一把「尖刀」,也有連隊不服氣,時不時找上門來挑戰。面對挑戰,「模範空降兵連」官兵總是從容應對,不僅在素質上不輸給別人,在戰鬥作風上更展示了過硬形象。
一直想把「模範空降兵連」「拉下馬」的五連,不放過任何機會與「模範空降兵連」比著幹,但每每差口氣趕超。五連指導員童旭承認:專業技能不分上下,差就差在血性不足。
在「模範空降兵連」,為連隊爭得榮譽的官兵最光榮;拖了連隊後腿、影響連隊榮譽最可恥。官兵危險敢上、重擔敢挑、紅旗敢扛、第一敢爭。
有一次,「模範空降兵連」與另一個標杆連隊比武,在5公裡越野時,輸給了後者。於是,全連官兵臥薪嘗膽,準備來年報一箭之仇。
「他們放棄了休息,加大訓練力度。每個人腿上綁著沙袋,背上穿著沙背心。這種超負荷訓練,我看了都很感動。」「模範空降兵連」所在團政委田新說。
就是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在第二年的比賽中,「模範空降兵連」贏了對手。
「血性不是天生的。火熱的訓練場,是讓戰士熱血沸騰的大熔爐。」連長張宇說,培養軍人的血性,除了艱苦的磨礪和嚴格的訓練外,別無他途。
單兵戰術訓練,他們專揀砂石路、坦克跑道等堅硬地帶展開;構築掩體,他們專挑河邊水塘邊荊棘叢生、草根縱橫的地方下鍬;實戰化演練,他們自我加壓,人人負重30公斤,向300米高的山頭髮起衝鋒……手掌上厚厚一層繭、腿肘上累累傷疤,是戰士們血性的「印記」。
2013年夏末,連隊奉命代表空降兵部隊參加演習。演習當天,空降場上空有狂風、沙塵暴、大面積上升氣流,這三項都是空降兵跳傘演習的「沼澤地」。按照演習計劃,這次任務,要執行單門左右兩路同時跳,出機艙後降落傘受大風影響極易發生相撞、纏繞等危險情況。
「跳!」800米高空,在連長張宇的帶領下,官兵們躍入藍天,撲向大地。
憑著平時練就的過硬跳傘技能,官兵們沉著冷靜地處置各種特情,強行著陸。官兵們或被強風拖拉,或被狂風捲起又摔下,有的被拖出300米以外,手背、膝蓋等多處磨得血肉模糊。指揮員一聲令下,官兵們快速集結突破,跨壕溝、越反空降堡、穿鐵絲網,勇猛地撲向「敵」陣。二班長王漢琛被狂風拖拉,身上多處受傷,但他強忍劇痛,指揮全班連續突破8道障礙,摧毀4個裝甲目標。
這些年,「模範空降兵連」走南闖北,一路拼搏。一次次的磨礪摔打中,連隊官兵徵服了高原、沙漠、叢林、海島等複雜地形和雨、雪、風、霧等各種惡劣氣候條件,探索出多種空降突擊作戰的新戰法,成為能隨時履行急難險重任務的空降尖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