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親歷 派出所24小時 視頻拍攝:徐彥
祥符派出所指揮室,民警正在根據警情,調度警力出動。 記者 徐彥 攝
1月10日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在浙江省公安廳,伴隨著雄壯的《中國人民警察警歌》旋律,鮮豔的警旗冉冉升起。「很振奮也很自豪,我們有了自己的節日。」在場的民警說。
走進特警隊、體驗110接處警、感受「車檢一件事」,紹興、金華、衢州等地公安機關把警營開放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入夜的杭州錢塘江畔流光溢彩,中國人民警察節主題燈光秀由此點亮……全省各地公安機關用各種形式慶祝這個神聖的節日。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來臨前,1月5日至6日,記者來到杭州祥符派出所蹲點,記錄下人民警察守護杭州城北的24小時——祥符派出所轄區面積和實有人口佔拱墅全區近三分之一,年接處警總量近3萬起,是杭州主城區最繁忙的派出所。
巡邏車8小時未熄火
1月5日傍晚4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潮讓杭城溫度降至冰點。當萬家燈火點亮時,位於拱墅區花園崗街213號的祥符派出所裡,一群剛上班的警察早忙乎開了。
一邊端著餐盤狼吞虎咽,一邊盯著屏幕上不斷滾動的警情,巡防中隊警長張鑫抓緊填飽肚子——16時到24時是他當班。派出所全年不「打烊」,民警們沒有「996」,有的是「三班倒」和24小時值班。
1月9日傍晚,祥符派出所戶籍大廳內,民警謝鈞在加班。 記者 徐彥 攝
剛喝完最後一口湯,張鑫的手機裡傳出語音「您有一條新警情了」,提示聲聽起來像是收到了一條外賣訂單。
張鑫麻利地將處警「八件套」纏在腰間,帶我鑽進了巡邏車。半道上,他和記者說起這個「連環警」,聽起來有點複雜:女子賣給男子一部手機,男子檢測後發現有故障,想要退款退貨,兩人爭執不下。女子報警稱被威脅恐嚇,派出所給男子打電話調查,男子又懷疑民警身份,報警要求核實。
張鑫只好把雙方約到一起,希望當面鑼對面鼓進行調解。可一回顧起「劇情」,雙方就開始在寒風中爭吵,火爆到連周邊的氣溫也隨之升高。張鑫一邊兩面安撫,一邊仔細翻看聊天記錄,發現並不存在威脅恐嚇,無需受案,於是現場當起「老娘舅」,平息了這場糾紛。
記者很佩服張鑫的耐心,這位30多歲的年輕民警說起話來,有種「飽經滄桑」後的沉穩。他一聽樂了:「好脾氣是7年的從警經歷『磨』出來的。」
為啥?祥符派出所教導員晉沛亮之前給記者算過一筆帳:祥符派出所每年近3萬起接處警總量中,治安、刑事類警情不到三成,大部分屬於糾紛、求助類警情。也就是說,驚心動魄的事情很少,雞毛蒜皮的瑣事很多——有人在理髮店剪髮,對髮型不滿意,報警投訴;有人前腳買了理財產品,後腳又不放心,於是報警;男女朋友吵架,吵著要讓民警來評理……
1月9日下午,祥符派出所巡防民警龔江洪(右)和輔警段志強(中)在處理一起糾紛時,向報警人(左)了解情況。 記者 徐彥 攝
許多事不在民警職權範圍內,但也不得不管。「我們不過去,萬一糾紛升級動手了,那就是我們的問題了。」張鑫說,處理糾紛類警情最忌自己也跟著著急上火,得想辦法把辣味慢慢變淡。
不過,即便是像張鑫這樣「和藹可親」的民警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前不久,有個小夥子因為情感糾紛在酒吧裡和人發生爭執。張鑫趕去調解,小夥子借著酒勁使性子,眼看無法激怒民警,他突然「小宇宙爆發」,一拳砸在張鑫臉上,結果因為妨礙警務進了派出所。
回憶完這段警情,張鑫的手機裡又跳出新的「訂單」:橡樹園小區有人丟了錢包,一個商場裡有人丟失物品,三寶郡庭有住戶反映發生火災……
有警出警,無警巡邏。8個小時,張鑫和我坐的巡邏車幾乎就沒有熄過火。
一個晚班,兩起醉酒警情
有人說,看一座城市是否具有活力,那就看它是不是「不夜城」。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祥符派出所管轄的區域活力十足:這裡有17個社區、74處寫字樓、5個工業園區和17個大型綜合市場,人口有26.5萬。即使在冬夜,川流不息的車流和人流依然在告訴人們,這裡發展的脈搏有多強勁。
當記者跟著張鑫回到派出所指揮室,已經是1月6日0時,迎面碰到前來交接班的輔警徐鑫和湯寅,一個「95後」,另一個「90後」,兩個小夥子一對視,嘆了口氣:「晚班是最辛苦的,我倆在所裡又是出了名的『衰』,每次在指揮室裡搭班調度、溝通聯絡警情,都有出不完的警,最多的一次,連著30多起。」
還有這樣的事?記者搖搖頭,不信。等到凌晨1時左右,看看安靜的接警平臺,我忍不住說了句:「不忙啊,也沒什麼事。」誰想5分鐘後,「神奇」的事情果然發生——「您有一條新警情了」,提示聲在大廳裡響起,塘萍路一家火鍋店裡有人打架鬥毆。記者跟著當班民警劉海國急忙趕到事發地,發現只是一桌人喝得雲裡霧裡,飯桌上10小瓶白酒七零八落,一名女子醉癱在地上。
碰到醉酒警情最讓民警頭疼,大部分案件的發生都是酒後衝動惹的禍。正像時下熱映的紀錄片《守護解放西》裡一位民警所說:「人之初性本善,哪有那麼多罪大惡極的人。」
火鍋店裡的這群人很幸運,碰上了經驗豐富的老劉,他通過身份信息查到了其中一人的朋友,叫他來接,又安排一名輔警留下來看護,確保他們安全。
寒潮下的風凍得人直哆嗦,回到巡邏車上,老劉趕緊打開泡滿紅黑枸杞的保溫杯「補肝」。他顯然深諳中醫養生之道:新陳代謝通常在凌晨前後最旺,不入睡則易生肝病。可只是喝口水的功夫,對講機的警情通報又催著他出發——一個租客大半夜被房東突然斷水斷電,兩個小夥子因為吃飯要不要「AA」的問題動了手……
誰也沒想到,「收工」前的最後一起警情還是因為醉酒。來電求助的是120救護車上的醫護人員——有個老外喝醉酒倒在路邊,說什麼都不肯上救護車。我們一到,或許是老劉的警服自帶震懾感,老外乖乖到了醫院。可最後該怎麼把他送回家又成了難題,老劉沒有考過英語四六級,老外的中文也是「入門級」,壓根兒無法溝通。
「介個辦辦啦(杭州話,意為怎麼辦)?」老劉急了,帶著老外到上車點周邊的小區挨個詢問,誰也不認識。折騰了一個多小時,沒辦法,一車人又折回派出所,安排他睡在接警大廳裡。
幾個小時後,老外酒醒了,看到牆上「Police」,大概明白怎麼回事,對著老劉一個勁豎大拇指:「Thank you」。
處理完5個警情,老劉雙眼布滿血絲,他打了個大大的哈欠,揮揮手,回了句「No thank you!」,結束了這趟8小時晚班。
1月10日,浙江省公安廳舉行儀式,升人民警察警旗、奏唱中國人民警察警歌,同時重溫人民警察入警誓詞。 拍友 周爾博 攝
警察不是「超人」
你們就這麼走了?你們這樣處理行嗎?我的事怎麼解決?記者跟著民警接處警,常常聽到這樣的「靈魂三連問」。其實,很多事情,警察一時辦不了,或者壓根兒沒法辦,他們是警察,但不是「超人」,就好比醫生也不能包治百病。
一頭白髮的李新軍是記者蹲點跟隨的第三位民警,從警30多年,在所裡人稱「李叔」,也是出了名的好脾氣。他當的是1月6日的白班,「運氣」不錯,直到13時左右,才碰上點「像樣」的警情:豐潭路旁有人報警說掉了個錢包。而且,報警人哭得不能自已。
警車加大油門用最快的速度趕到小區。小區監控室裡,保安和先前趕到的輔警正圍著幫忙查看視頻。看到民警來了,報警的阿姨擦擦眼淚,仿佛看到了救星:「你來了就好,他們不行,都找不到我的錢包。」
「您先別著急,等我們查看視頻,確認是遺失還是偷竊,如果是偷竊我們會受案調查的;如果是遺失,我們再看有沒有人撿到。」「李叔」耐心解釋。可視頻來來回回拉了三四遍,還是沒有一點線索,「您要不先回家裡找找,看看是不是放在別的包裡了?」
阿姨一聽,臉上寫滿了不高興:「都說有困難找警察,你們警察怎麼連這麼點事情都辦不好?」
這樣的埋怨「吐槽」,「李叔」碰到過不少。普通人一輩子能報幾次110?報警人往往是在很無助的狀態下才會報警,比如手機被偷了、錢丟了,都希望短時間內找到,但即使抓住了小偷,需要逮捕、錄口供、審訊、追回贓物,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很多群眾想要的,只是他內心需求的最後一環,為了最後一環,警察可能前面要經歷九九八十一環。」李新軍理解他們的心情,哪怕有委屈,有辛酸也自己忍著。
李新軍能做的,是儘可能與報警人共情,站在他們的角度多為他們著想。好比說,假如是自己的朋友、親戚發生這種事情,自己該怎麼辦?
所以當看到報警的阿姨不知道怎麼掛失銀行卡和身份證,李新軍趕緊查詢了銀行的客服電話,又把派出所的地址和電話抄給她,換來些許理解。
巧合的是,離開這個小區後,「李叔」又接到兩起物品丟失的警情——一個外賣小哥放在桌子上的外賣不翼而飛,房間裡沒有任何監控,他要賠給客戶28元;一個快遞員丟失了包裹,而存放的地方又是監控盲區。
前前後後丟失的三樣東西,「李叔」都沒有立刻找回。他說:「一時找不到不代表不會找,就算是1元錢的案子,我們也會盡心盡力的。」
整個祥符派出所只有50多位民警、300多位輔警,僅依靠這點警力和全力以赴的認真勁,去年轄區的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1.5%。
「我們付出多一點,群眾麻煩就少一點」
1月6日18時,記者準備離開派出所時,發現接警大廳旁的辦事大廳捲簾門還沒有放下。按理說,窗口民警應該是固定時間上下班,這會兒還有誰在呢?
記者輕輕推開門,看到牆角的一個窗口前,有位民警戴著眼鏡,臉都快貼到屏幕上,正在一個字一個字地敲打著鍵盤。他叫謝鈞,今年57歲,自從16年前調到祥符派出所戶籍室,他就成了所裡出了名的「不守時」民警——每天至少早到一小時,下班時間更是不固定,只會晚不會早。
「您好,我明天要參加一個考試,想列印一份戶籍證明,能在這裡辦嗎?」一個年輕姑娘急匆匆走進大廳。
「呦,您的戶籍在外地,對方已經下班了。這樣吧,您明早來,我第一個給您辦,放心,一定能趕上考試。」謝鈞承諾。
送走這位姑娘,謝鈞才發現站在一旁的我。他說:「我們這個大廳每天要叫300多個號,有很多材料得在晚上抓緊錄入電腦,傳送給上級部門審批,這樣群眾才不會多等。」在他的座位旁,寫著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謝鈞告訴我,這是他從警以來最信奉的座右銘。
好不容易錄完最後一份材料,我以為他終於要回家,可是謝鈞拿起一本戶口簿往外走。
前兩天,有對80多歲的老夫妻來辦戶口遷移業務。大伯患阿爾茲海默症,大媽腿腳不方便,孩子又出門在外。誰也沒有提要求,但謝鈞答應今天把新證送上門。
跟著謝鈞一路走,我發現他一直佝僂著身子,雙手放身後,左手扣著右手肘,努力保持平衡。原來他患有嚴重的體位性高血壓。這是怎樣一種病?通俗一點說,一旦改變身體姿勢,比如從站姿變坐姿,血壓就會明顯增高。
當敲開老人家的房門,綁著厚厚一對護膝的大媽看到謝鈞著實有些意外:「那麼遠的路,你們也給送來了,真的是太感謝了。」
「您別客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放下戶口簿,謝鈞又把自己的電話和派出所的電話號碼交給老人,「以後有什麼困難,就打上面的電話,最近天冷,您可要多注意身體。」
既然自己身體也不好,為什麼還要自加壓力?回去路上,我問謝鈞。他說:「我們付出多一點,群眾麻煩就少一點,就算他們口裡不說,但也會記在心裡,這就足夠了。」
的確如此,謝鈞曾幫助一位群眾辦理疑難戶籍業務,時隔半年,或許再次用到戶口簿時想起當初辦理時的艱難,他給謝鈞寫來長長一封感謝信。
告別祥符派出所時,又是深夜時分,接警大廳裡依然燈火通明,指揮室內的「派單聲」依然此起彼伏,閃爍著紅藍色燈光的警車依然在閘機口進進出出。
和所有派出所一樣,這是普通的一天、忙碌的一天,也是基層民警真實的一天。
即使在即將到來的屬於他們的節日裡,沒有放假,有的只是重複的忙忙碌碌。
【浙江新聞+】
致敬「守護藍」
李攀
今年1月10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每當我們遇到危難、需要緊急救助時,總會首先想到撥打「110」。以1月10日作為人民警察節,體現出黨和國家對人民警察隊伍忠誠履職的高度褒獎和殷切期待。
安全感是人民警察送給人民最珍貴的禮物。建設平安浙江,人民警察作出了重要貢獻。令人難以忘懷的是,疫情期間,他們風裡來、雨裡去,察民情、排民憂。警察群體犧牲多、奉獻大,是我們身邊可敬的人。我們雖然不認識他們每個人,但我們都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是為了我們每個人。
警察節這天,很多公安民警仍然一如既往奮鬥在各自崗位上。在向人民警察致以崇高敬意和節日問候的同時,我們要學習他們敢於擔當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他們對理想信念的堅定恪守,同時也應該多以實際行動關懷他們,支持、配合他們的工作。
1月10日,以國家的名義慶祝這光榮的節日,褒獎這些為黨和人民利益英勇奮鬥的「守護藍」,必將鼓舞和激勵廣大人民警察,並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尊重人民警察、愛護人民警察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