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汶萊積極回應「一帶一路」倡議,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成為創始成員國的當下,中文兩國順應時代,攜手邁向未來正當其時。兩國人民熟識的汶萊文化名人吳尊就以自身經歷感言:讓孩子親近中國,是自己在演藝圈中做過最好、也最不會後悔的決定。
15日下午,中國-汶萊友好交流故事會在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舉行。圖為嘉賓吳尊發言。本文圖由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駱昌威 攝
11月15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承辦的「中國-汶萊友好交流故事會」在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舉行。來自中文兩地的政、商、學、媒體界約80位嘉賓聚首,圍繞「傳承友好情緣,共享開放成果」主題,講述歷史淵源、人文關係、民之相親、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兩國互惠交往故事,用親身經歷為中文兩國源遠流長的友誼描繪了一幅多元畫卷。
汶萊文化名人吳尊:
讓孩子親近中國,是我做過的最好決定
這是一次匆忙的採訪,因為吳尊在半小時後就要趕赴下一場約會——在汶萊中華中學裡,有一位教過他唐詩宋詞的老師,繁忙日程之中,「我很早就想去探望老人家」。隨口而出的「床前明月光」,論語篇章,全來自當年的良師教誨。
祖籍福建的吳尊,當年就讀於該所在汶萊負有盛名的華校。汶萊華校,據悉無論規模之大小,地區之遠近,除華文的傳授外,同時傳授國文及英文,以配合政府推行的雙語政策。而華人的固有文化風俗,道德倫理的傳授,尤為重視。他笑說,哥哥姐姐都是讀的英文學校,「可能爸爸有點後悔沒讓孩子們學中文」,於是這個家中最小的兒子,就背上了延續家族傳統的期盼。今天,吳尊的一對子女上的都是華文學校。
「華校裡學到的,都是一些很淺顯的中國歷史。」吳尊告訴記者,小時候網絡不發達,兩地訊息往來相對疏遠,因而對中國歷史的深厚壯麗所知甚少。近年中國網絡劇在東南亞盛行一時,劇中講述的中華文化歷史雖嫌淺陋,也足夠讓許多當地年輕人得以初窺堂奧。吳尊說這對中國文化形象在汶萊的傳播,具有不可小覷的潛移默化之效。
從一開始拍偶像劇,到後來更多地拍攝電影,吳尊在中國的演藝事業有意無意地往歷史題材上靠。梁祝、楊家將、楊貴妃,他一一為記者數來,坦言從揣摩角色的過程中,認識到很多中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精彩故事,讓自己享受其中。
譬如拍楊家將一劇時,讓吳尊感受最深的是對「忠、孝、仁、義」的詮釋。「跟我小時候從學校裡學到的一樣,我還記得中華中學的和平堂書上,就寫著忠、孝、仁、義幾個大字。」他說,年少時懵懂不能理解內涵,如今長大了,當爸爸了,在中國的工作經歷讓自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猶如精神旅程的一次回歸。
自10年前起將事業重心轉至中國,吳尊自稱平均每年有一半時間在中國。因緣際會帶著一雙兒女參加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他自稱「很幸運」,意不在於節目的受歡迎和個人的收穫,而在於通過自己的腳步,踏遍中國的農村、城市,讓孩子能切身感受,認識一個全面的現代中國,親近最真切的中國文化。他形容,「這是我在演藝圈中做過最好、也最不會後悔的決定。」
文化交流的細水流長需要來往互動。正如吳尊的孩子這些天總纏著他說,「爸爸,我要去東北看看」。他希望利用自己在兩地年青一代中的號召力,充當文化使者,促成更多交流,並向中國的年輕人推介汶萊,介紹他們來感受舒緩的節奏、自然的親近,享受別具一格的美食、文化。
文中友好協會會長陳家福:
要把支付寶帶回汶萊
陳家福
上世紀90年代初,文中友好協會會長陳家福第一次去中國,為「廣交會」而慕名到廣州。這些年陳家福頻繁往返兩地,僅今年就去了9次,曾經的中國與汶萊對比印象早已顛倒。住在廣州花園酒店附近,周邊繁華、先進、文明,儼然一個國際城市,「拿出現金付款,感覺自己很落伍。中國已經走到了我們前面。」
陳家福建言,兩國政商界人士要看長遠、看寬廣,相互打開大門,尋求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區域性的合作機制,把發展的蛋糕做大。展望未來,他認為汶萊應首先借鑑中國發展科技的經驗,在電商、旅遊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譬如把支付寶等新經濟模式帶到汶萊,讓兩地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汶萊武術總會教練李輝:
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
李輝
汶萊武術總會教練李輝的登臺贏來最熱烈的掌聲。2007年從中國率武術團來訪問表演,富裕的汶萊人看到中國武術表演很精彩,當場問能否派一個教練來執教?「我很慶幸,一來就是10個年頭。」李輝回憶,萬事開頭難。初到汶萊,眼前的景象讓他意外萬分:沒有運動員、沒有場地、沒有器械,「我傻眼了」。
從招兵買馬開始。先到小學招生,李輝用「半桶水」的英文講自己要教Chinese Kungfu,於是有了汶萊史上的第一批武術隊隊員。十年磨一劍,今天他的手下已先後培養出了三批梯隊,在青少年武術比賽中,拿遍亞洲冠軍、世界冠軍。在李輝的耕耘下,傳統武術被列為汶萊的國家重點體育項目,手下栽培出的4位運動員先後獲頒官方傑出貢獻獎。
「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造福全人類。」李輝希望以武術為載體,搭建中文橋梁,讓友誼長存。
億航副總裁唐哲君:
無人機將翱翔於汶萊上空
唐哲君
用一段實拍外賣配送的「美食與科技」融合案例後,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唐哲君帶領大家想像生活裡的一幕:工作了一天回家非常疲憊,飢腸轆轆。這個時候拿出手機,打開app,點上一份咖喱牛肉,10分鐘後美食從天而降。
汶萊是一個擁有著眾多島嶼的美麗島國。唐哲君相信,不受地面交通限制的無人機,未來一定能夠在汶萊找到用武之地,翱翔上空,為當地的旅遊、漁業等產業起到輔助作用,從而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她期望用高科技手段,「將更多汶萊美食送到中國人的餐桌。也將更多中國美食呈現在汶萊人面前。」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何道嵐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駱昌威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周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