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朽經典詩詞《秦風·蒹葭》

2021-01-21 詩意詞畫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創造了一個意境的——「在水一方」,可望卻難以達到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這不就是我們大多數的人生常態嗎?這首詩之所以在幾千成為經典,就在於古人和今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可以產生了思想共鳴。這就是這首詩千年不朽並成為經典之處。

全詩三章,只換少許字詞,反覆詠唱,詩中的第一章.詩以「兼葭蒼蒼。,白露為霜」發端,首先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露重霜濃的清涼景色。正是身當此時此景,詩人寫他牽腸掛肚地思念起自己所嚮往和愛慕的人。但只見一片秋景寂寂,秋水漫漫,而人在呢?「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句是說自己意想中的人遠隔秋水,遙遙不得相會。於是想去追尋她。但「道阻且長」,路遠水闊,又多險阻,難以到達。因而兀自在徘徊復,神魂不安。最後在尋來覓去中,他忽然覺得所愛的人宛似就在前面流水環繞的小島上,只是人影迷離,可望而又不可即,無法到達她的跟前。這顯然寫的是一種痴迷的心境。

寫出了在戀愛中一個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而在藝術上也表現出很高的成就

全詩三章都用秋景起興,把一片水鄉清秋的景物與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所調「蒹葭蒼蒼,白露為霸」,「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採採,白露未已」,這是詩人所見的客觀景物,但詩人把這樣的景載入詩中來,它正是與詩人困於離情別緒之中的悽碗的心境相一致。詩人的的的悽碗心境,就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渲染,烘託,得到較為具體的表現。另外,「蒹葭」一詩,叉把實情實境和想像、幻想結合在一起,用虛實互相生發的手法,來加抒情寫物的感染力的。如詩首先寫秋景,寫愛人路遠難尋,結尾卻用「宛在」一轉,似乎愛人就在面前。顯然,這裡寫的是一種想像,而這一想像,這一虛構之景的出現,卻正深到地寫心理狀態,寫出了對所愛者的強烈感情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相關焦點

  • 詩詞日曆 |《國風·秦風·蒹葭》
    保存在《秦風》裡的十首詩也多寫徵戰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晨風》這種悽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之音的風格。而《蒹葭》中,詩人一番艱勞的上下追尋後,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圍流淌著波光,依舊無法接近。《周南·漢廣》中詩人也因為漢水太寬無法橫渡而不能求得「遊女」,陳啟源說:「夫說(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毛詩稽古編·附錄》)「可見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著渴慕的程度。詩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隱約縹緲的,或許根本上就是詩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覺。
  • 詩經鑑賞-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1]蒹葭蒼蒼 [2] ,白露為霜 [3] 。所謂伊人 [4] ,在水一方 [5] 。溯洄從之 [6] ,道阻且長 [7] 。溯遊從之 [8] ,宛在水中央 [9] 。蒹葭萋萋 [10] ,白露未晞 [11]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12] 。
  • 10首經典詩詞被央視編成絕美歌曲:《經典詠流傳》最新出品,給孩子...
    今天為大家帶來最新《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節目中的歌曲、詩詞及意境海報合集!文以載道,歌以詠志,這個假期,讓孩子浸潤在絕美詩詞中。《國風·秦風·蒹葭》先秦·無名氏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全文及翻譯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什麼意思
    9月8日白露時節即將到來,不由讓人想起《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許多人都知道這句詩詞,但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 《詩經》中美了千年的經典句子,百讀不厭,看後豁然開朗
    《詩經》中美了千年的經典句子,百讀不厭,看後豁然開朗1.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語出《詩經·國風·秦風·蒹葭》。河邊的蘆葦青翠茂密,晶瑩的露珠結成了冰霜。語出《詩經·國風·秦風》。夏屋:大屋。渠渠:高貌。曾經住著寬敞的大房屋,可現在每頓飯都為吃什麼而感到憂愁。4.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語出《詩經·小雅·鶴鳴》。九皋:深澤。鶴在湖澤深處鳴叫,它的聲音連天上都聽得到。詩句比喻賢士身隱名著,才智終將顯露。
  • 唐代大詩人杜甫也寫了一首《蒹葭》,你喜歡嗎
    蒹葭,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蒹葭」的解釋:「蒹,雚之未秀者。葭,葦之未秀者。」,「雚」指「荻子」,「葦」指蘆葦。「未秀」就是剛生出來的樣子。如果按照字面意思,那就是指剛生長不久的蘆葦和荻子。蒹葭雖然分指不同,可以涵蓋蘆葦屬的植物大約有10種,然而在古代,蒹葭一般合用專指蘆葦,即禾本科、蘆葦屬多年水生或溼生的高大禾草。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在最美的詩詞裡,遇見最美的她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古至今,《詩經》中的這句詠嘆,成為人們吟誦節氣與愛戀的絕美佳句。酷暑離去,秋意漸濃。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在最美的詩詞裡,遇見最美的她。《蒹葭》 先秦·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 《詩經 蒹葭》先秦:佚名
    選自《詩經國風秦風》,大約來源於2500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蒹葭》屬於《秦風》。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蒹葭是一種植物,指蘆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
  • 先秦詩詞鑑賞:《蒹葭》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譯文: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 人文課堂|《詩經》草木情緣(一):蒹葭是最具象徵意味的草
    詩經中《蒹葭》的知名度極高,尤其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兩句詩,因為言情小說家瓊瑤的《在水一方》小說和電視劇,廣為人所熟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 杜甫《蒹葭》詩詞賞析: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杜甫《蒹葭》詩詞賞析: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枯木《蒹葭》蒹葭雖然分指不同,可以涵蓋蘆葦屬的植物大約有10種,然而在古代,蒹葭一般合用專指蘆葦,即禾本科、蘆葦屬多年水生或溼生的高大禾草。古人詠嘆蒹葭多表達秋日傷感之情。
  • 詩經中的植物之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這是出自《詩經·國風·秦風》裡的古詩《蒹葭》,那麼詩中不斷提到的蒹葭是什麼呢?「蒹者,薕;葭,蘆也。」這是《毛傳》中對蒹葭的解釋,《本草綱目》中也說「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 葦者,偉大也,蘆者,色盧黑也,葭者,嘉美也。」
  • 蒹葭蒼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最喜歡吟誦《詩經·秦風》中的《蒹葭》,因而也最喜歡去河邊湖畔靜靜地守望蘆葦。
  • 《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僅兩句,便秋光滿目
    《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 筱青讀詩經之蒹葭
    原文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sù 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注釋蒹葭:蒹,荻,像蘆葦。葭,蘆葦。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什麼意思(全文翻譯)唯美白露帶字圖片說說配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什麼意思(全文翻譯)唯美白露帶字圖片說說配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大概很多人心中都還記得這句話。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天文年曆上是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交白露節氣。今年的北京時間9月8日零時30分我們將迎來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露」。
  • 《詩經》裡的植物,「蒹葭蒼蒼」裡的「蒹葭」是什麼植物?
    蒹葭蒼蒼的「蒹葭」出自《國風 ·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 陳允平《菩薩蠻》致敬詩經《蒹葭》,有美一人,蒹葭雪霜
    梅花詩詞雖多,但是冬至梅花含苞未放,詩詠已成濫觴,但這首陳允平的詩詞,卻是冬天詩詞裡的清新別致,因為他寫了別人所不到之處。 他寫了蒹葭。 清江水緩緩遠去,在曲折的地方,還有蒹葭或者蘆葦。 這句詩很有意思,這個蒹葭綠該作如何解讀? 第一種解釋是,那水邊的蒹葭已經老了,那綠色的蒹葭也已經黃了,不復蒼翠優美的姿態。 但是蒹葭自秋天開始就已經變黃,此是冬天,老的蒹葭根本看不到綠色,甚至老綠色。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古至今,《詩經》中的這句詠嘆,成為人們吟誦節氣與愛戀的絕美佳句。酷暑離去,秋意漸濃。面對無盡秋色,文人墨客的情懷落在層林盡染間,也落在沾滿清晨露珠的草木上。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在最美的詩詞裡,遇見最美的她。《蒹葭》 先秦·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