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江蘇電視臺的「當家花旦」郭曉敏發視頻稱,她家的餐館開業了。郭曉敏的老公李好也是江蘇臺的主持人。他們夫妻倆一起主持《一戰到底》。明星開餐館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有人甚至調侃說,沒開過餐館的明星就不是明星。
據說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導演葉京。葉京是王朔的髮小。1983年,因倒賣電子表葉京入獄半年。出獄後,他跟王朔合開了一家餐館「天府酒家」,一度靠此為生。不過,後來開餐館的明星可就不再靠餐館為生了。
上面的這張表是蕭陶根據網上的資料匯總整理而成的,肯定不全面,有遺漏。其中,鄧家佳是八零後,已有兩家門店。在不久前熱播的電視劇《獵狐》裡,她飾演男一號夏遠的女友於小卉。有意思的是鄧家佳的前夫就姓於。
韓紅所開的餐館叫「央金卓瑪」。韓紅的父親韓德江是相聲名家劉寶瑞的徒弟,母親是演唱《北京的金山上》的藏族歌唱家雍西。韓紅的藏文名字就叫央金卓瑪。
雖然「沒開過餐館的明星就不是明星」只是句玩笑話,但據統計,七成左右的明星開店會選擇餐飲。有的明星自己不願意出面,就由家人代為開店。比如章子怡,她哥哥就在北京農展館附近開過一家名叫「善齋」的餐館。也有的明星,讓手下人開店。比如周立波,周立波的會計紀玉鳴就在上海開餐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紀玉鳴是這樣描述的:「我店裡的都是老客人,他們都知道我跟先生(指周立波——蕭陶注)的關係。先生一進來,就跟大家打招呼,還沒吃完飯就跟我說,讓大家排好隊,一會兒每個人都可以拍照。還開玩笑說,收五毛錢拍一張。」
明星之所以喜歡開餐館,演唱《祝你平安》的孫悅說過其中的原因。她說:「明星開店,主要就是為了賺錢,而且可以方便自己和朋友聚會。」除此之外,蕭陶以為還有這麼兩個原因:
第一,開餐館沒門檻,請人也比較容易。餐飲行業的職業經理人以及廚師團隊,一抓一大把,遠比找別的行業的專業團隊容易得多。
第二,投資餐館,本錢不多,但收入頗豐。一般來說,越大牌,菜價就越貴。
據大眾點評網統計,明星開的餐館的人均消費普遍高於全行業的平均水平。這裡蕭陶就以孟非的餐館為例。孟非開的「孟非的小面」,一碗牛肉麵要賣38元。有重慶的網友評價說,真不如重慶街頭6塊錢的小面好吃。孟非跟黃磊合開的「黃粱一孟」火鍋店,一份毛肚198元,一份和牛398元。他家的和牛並非日本的和牛,而是由國內養殖場提供的國產和牛。
蕭陶前面提到的郭曉敏和李好,他們在南京開了兩家餐館,一家是粵菜館,另一家是火鍋店。粵菜館的人均消費為800元,火鍋店的人均消費為1000元。不過,跟徐崢的「奈良本壽司」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奈良本壽司」的人均消費是1430元。
郭曉敏和李好的店剛開,徐崢的店已經開了好些年。徐崢的店之所以能活下來,是因為它只服務於高端人群,而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餐館,無論是不是明星開的,只要質次價高就難逃倒閉關張的厄運。這裡蕭陶就還以孟非的餐館為例。「孟非的小面」從鼎盛時期的九家銳減到目前的一家,「黃粱一孟」僅開業一年就倒閉了,真是黃粱一夢。
據大眾點評網統計,明星開的餐館,目前接近四分之一處於停業狀態。至於賠錢或者處於生死邊緣的比例有多少,該網站沒做統計,也沒法統計。不過,梁天說過,他開的餐館根本就不賺錢。梁天自1995年起就開餐館,是娛樂圈裡開餐館比較早的。梁天能撐到現在一定有他過人之處,但肯定不具有代表性。
有一句說得好,情懷只能吃一次。指望利用明星效應割韭菜,一茬又一茬,如今是越來越不現實了,那些沒開但想開餐館的明星可要三思而後行。
(蕭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註明的除外。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盜用者必受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