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露潔公司6月18日表示,正在重新全面評估旗下的中國市場牙膏品牌「黑人牙膏」,這一決定也受到了自美國暴發傳遍全球的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的影響。
「黑人牙膏」是一個在中國廣受歡迎的品牌,由高露潔及其合資夥伴好來化工(Hawley & Hazel)所有。該品牌的英文名字最初是「Darkie」(黑皮膚),包裝上則印著一個戴大禮帽微笑著的黑人男子,後來改為「Darlie」,但中文名稱仍沿用「黑人牙膏」。
就近來反種族歧視所引發的商業反思和爭議問題,高露潔在當天回應路透社質詢時表示,「35年來,我們一直在共同努力發展這個品牌,包括對其名稱、標識和包裝等進行重大改變。目前,我們正與合作夥伴協商,對品牌的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審查和進一步完善,包括品牌名稱。」而就在一天前,百事公司亦宣布將停用旗下130多年歷史的品牌「傑米瑪阿姨」(Aunt Jemima),因其包裝上的黑人婦女代表對黑人的刻板印象,有種族歧視之嫌。
隨後,包括「本大叔的大米」(Uncle Ben’s Rice)、「巴特沃斯夫人糖漿」(Mrs Butterworth’s syrup)和「Cream of Wheat」等多個品牌也先後宣布,對其以黑人為品牌形象的食品品牌進行審查和評估。高露潔公司的這一最新表態,正值美國針對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的抗議活動持續數周,相關討論和抗議活動並在西方和非洲等地蔓延之際。5月初,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白人警察將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跪殺」後引起了大規模抗議活動。
從中國大陸到臺港澳和泛東亞,「黑人牙膏」(Darlie)是一款已有幾十年歷史的傳統口腔衛生用品品牌。如今這款由好來化工(Hawley & Hazel)在臺灣和中國大陸設廠生產的,隸屬美國跨國日用品巨頭高露潔棕欖(Colgate Palmolive)的產品,因最近全球黑人權利示威浪潮而再度受到媒體關注。
高露潔棕欖集團近日宣布,正重新評估「黑人牙膏」系列產品中的「刻板種族形象」問題。也就是說這款歷史悠久的「中國」牙膏,很有可能會因為美國黑人佛洛伊德死亡事件而引發的全球維權抗議大潮, 而被要求與時俱進,改頭換面。
其實,黑人牙膏的英文名已經在1990年改變過一次,從Darkie(黑傢伙)改變為Darlie(音:達爾麗)。Darlie是英文中女性名字Darlene(達爾琳)的簡寫,字面上已經與黑白膚色脫了干係。不過,儘管英文改名,但中文仍保持了「黑人牙膏」,而且包裝上黑臉人的形象沒有改變。
「黑人牙膏」簡史
據公共領域資料介紹,「黑人牙膏」品牌最早於1933年由寧波商人嚴柏林和嚴中立兄弟創建於上海。嚴氏兄弟在上海公共租界時期創立「好來藥物」,也就是現有「好來化工」的前身。
據悉,這款牙膏當初之所以取名為「黑人」,一是因為在當時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黑人面黑齒白,而且據說最初的廣告中還曾提到「黑人牙膏」配方中含有非洲某種樹木上的潔齒藥物,是非洲黑人牙齒特別白的原因。
1949年中共在大陸建政之後,嚴家兄弟遷移到香港定居,並同時在香港和臺灣設廠,繼續生產「黑人牙膏」,而留在中國大陸的黑人牙膏則改名為「黑白牙膏」。
「黑人牙膏」在1990年代重返中國大陸。嚴家第二、三代大都在香港。
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美國黑人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事件,引起全球範圍內的大規模黑人維權和反歧視運動,「黑人牙膏」由於其歷史和名字的爭議再度被人們重提。
除「黑人牙膏」之外,目前在中國大陸以及臺灣和香港等地還有諸如「黑妹牙膏」、「白人牙膏」、「綠人牙膏」等類似產品。